为什么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不在比赛中发超级短球(刚刚过网就落到球台上)?

远浦秋帆1

前国乒总教练刘国梁在有一次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说到,在高水平的乒乓球对抗中,不是你把球打舒服了就可以,而是要想着怎么把对手打别扭才有机会赢。

发球这个环节,是乒乓球比赛中唯一不受对手回球影响的环节,所以高水平的运动员,都会尽可能的在发球上下功夫,最好的情况下是让对手直接失误,自己得分,最不济也不能让对手直接抢攻,所以发球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对手。

但是,题主所说的超级短球,那种刚刚落到球台上的球,并不能很有效的限制住对手。原因很简单,台内球之所以难处理,是因为球台的存在,让施展动作的空间变小了,什么落点的发球最难处理呢?第一个就是落点在球台中间的球,因为乒乓球台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的手臂长短也有限,所以球台中间的落点人的手臂恰好是难以伸展的位置,而第二个落点就是半出台球,因为将要出台而不出台,加大了判断的难度,是否能够抢拉,对于高水平选手而言也不足有十足的把握。

与题主所说的近网短球相反,长球往往在高水平的对抗中也不多见,因为长球的落点在底线,高水平选手往往预判都很准,后撤的动作也很快,长球恰恰是给了他们转腰撤步,狠狠发力进攻的机会。所以我们才看到世界大赛上,长球往往作为偷袭和调节比赛节奏之用。

题主所说的球,刚刚过网就直接下落,距离对手正好是可以完全的伸出手臂发力的距离,并且任何的发球,都会产生弧线,因为离网近,所以高点期也更容易被抓到,很可能你发出的是强有力下旋球,就被对手扑上前来挑打得分了。


乒乓杂志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需要了解一点物理学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乒乓球要把球发过网,必须给予球一定的力,这个力可以给球一定的速度。那么球如果要落在对方的球台上,有一个前提条件是,球必须越过球网。

那么球越过球网所需要的最小动能,那就能造成一个最短的球,让对手不好接。但很遗憾,一般来说这个最小动能都可以让球往前走一段距离,除非... ...


是的,关键的关键就在这里,除非这个动能包含的速度只有很小一部分向前,大部分是向下,这就能解决“最短距离”的问题。已经有不少业余爱好者、专业选手能够发出超级短的回旋球,落到对方球台之后,不往前走,反而往后走。不过最终还是很遗憾,这种球在国际比赛用处也不大,因为向前的速度小了,但还要保证过网,则向上的速度肯定就大了,于是球的弧线会很高,专业运动员完全有时间跑到球台中间来拍。

(下图黄建疆老师,就擅长发一个回旋球,到了对方球台反而往回走)

综上所述,这种球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业余爱好者之间玩玩还可以,国际比赛上没啥前途的。



乒乓社交开球网

题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设想,即通过对方够不着的超级短球来直接得分。这在业余爱好者中容易做到,但在职业运动员中则很难实现。

1. 职业运动员对比赛的准备充分,对对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到位。

我们经常在电视直播中看到双方教练/运动员用摄像机录制比赛视频。在赛后采访环节,也经常听到运动员谈及赛前准备会、困难应对等话题。这样的前期工作,能够保证双方对彼此发球的能力特别是落点有一定的预期。

2. 职业运动员比赛更为专注,判断更快。

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在有预期的情况下,职业运动员对接发球落点、速度和旋转的判断近乎是本能的。经常是发球方刚刚触球,接发球方已经启动并准备好迎击来球。

3. 职业运动员运动能力更强,步法运用更科学。

经过长期专业训练,职业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更强,反应更快。而针对性的步法训练(这一点韩国运动员特别注重),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到合理击球位置。

4. 职业运动员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而且技战术与球台站位存在互补性。

小球时代,对运动员的身高、力量等要求相对较低,刘国梁、刘国正身高均为168厘米左右。但马琳、王励勤之后,由于大球、无机胶水、新材料球等改革,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国家队男运动员几乎都在170厘米以上,马龙、张继科都在175厘米以上。这是一种整体趋势。

小个子球员一般以近台快攻结合弧圈球为主,比如现在日、韩的新生代球员,因而站位较靠近球台,非常注意近网短球的保护;高个子球员一般以弧圈球结合快攻为主,比如大部分欧洲球员,虽然站位较远离球台,但身高臂长的优势也足以应对近网短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运动员对全球台的保护性很强,甚至王皓时代提出360度无死角进攻的概念,超级短球基本构不成威胁,更无法克敌制胜。

同时,超级短球对发球方的要求很高,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1. 失误可能性增加。

经过针对性训练,职业运动员能够发出超级短球。但这种9级木匠才能干好的精细活需要绝佳的手感和控制力,难度比如会增加发球失误的可能性。尤其是关键时刻,比如决胜局比分胶着的情况下,随着体能下降,压力和紧张很可能导致动作变形,发球直接下网或者冒高被接发球方抓住机会台内挑打。

2. 质量不高,无法为发球方赢得优势。

超级短球更多追求的是“短”,这很可能影响发球过程中的充分发力,以牺牲旋转为代价。而我们都知道,旋转强弱是发球质量最重要决定因素。

3. 容易被接发球方牵制,丧失主动权。

对于近网短球,接发球方的处理方法较多而且多变。如果不能挑打的话,回摆非常容易,然后等发球方下一板回球出台首先上手进攻;还可以劈长控制好落点,故意让发球方首先上手,然后提前准备打回头。无论怎么处理,接发球方都抢得了先机。

综上所述,超级短球容易费力不讨好,因而不可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主体发球技术。而是和急长球一样属于辅助技术,主要作为偷袭和控制对手的变化使用。


花皮老鼠

乒乓球发展到现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所以我们民众所使用的一些技术对他们来说并不一定能使用。你所说的这个技术我在视频中见过刘国梁再给许昕教技术动作和要领。不难看出,成功率很低,最主要是这个球要出其不意,需要一个极其刁钻的落点。现在运动员水平很高,像这种缺力量的近网球注意力集中的话一个挑打就可以化解。我们平时自己打时你会发现一些好手能够轻松调动对手,很容易拿下比赛,但职业比赛却看不到,就是因为对职业运动员来说,一个高质量的球必须有力量,旋转,角度三者共同组成,如果有一个不达标他的质量就不能算高,他就很容易被回击。简单点来说,你的击球质量不高,那么对手就很容易打出一个高质量的球,你的击球质量高了,对手就会疲于奔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乒乓球一直在开发新技术,就是为了让运动员更容易上手,发起进攻。


Nickname111855906

我对这个问题看法是,超级短球偶尔发一下可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比赛中反复运用,对手就会摸透。那么,对手摸透会怎样呢?对手的接发球变化会很多(比如回一个超级短球,回一个反手球,),不利于发球方控制比赛,相当于交出了主动权。

以中国队员得水平,他们更愿意在发球环节就掌控比赛,把对打环节快速进入到自己最厉害得环节(弧圈球对攻)。发个对手反手位的长侧旋球,逼迫对手拉起来,形成对攻。这才是他们最乐意看到的。


一块纯木

是球迷还是球员,有一个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事实就是:篮球之神只有一个,那就是迈克尔乔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论历史总得分,乔丹不是最高的,贾巴尔、马龙、科比都排在他前面;论总冠军数量,乔丹虽然手握6枚戒指,但是跟有“指环王”之称的比尔·拉塞尔相比较,还差接近一半数。我们都知道,总冠军数量是衡量一个球星有多伟大的重要指标,那么,为什么站在神坛之上的不是拉塞尔而是乔丹?


Mi6501

你发球,发完后手势要有一个回位的过程,这时人家已经在接发球了,留给你反应的时间比中台就少了。加上发短球技术要求很高,球不能过高,也很难会有大的旋转速度,球速相对又慢。这样很容易被对手各种扑各种封球做各种动作。把球发过去,要有速度,又要有转速,还要讲究落点,只要不给人家第一板就有抽你的机会就是及格的,除非一个冷不丁的长台快球。你看羽毛球单打,很少有人会发短球,就算发了也是靠假动作偷袭一下。总的说就是发短球容易丧失发球权优势


稻草人213477386

回答如次:专业球员是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的,专业比赛是有严格的专业規则限制的,裁判判罰也极严,发这种球对对方球员威胁并不大,特別对横拍打法球员更是效果不佳,并不是出奇制胜利的法宝。其二是这种发球不好掌握,規则要求不能在案内发球,且要竖直抛球,且有一定高度限制,高度不夠,判罚违例警告,再发裁判直接判失误,对球员打击很大!丁宁就被判过失误,所以专业选手弃用此法。


行至水穷处67288616

这种球虽然让对方很头疼,不是很好处理,容易回出高球,被对方爆板。特别是刚刚过网落台起跳后向回走,又回来,这种球,如果对方没准备的话,有可能拍没能碰到球,球就回过去啦,直接丢分。但事情有两面性,发这种球的风险很大,成功率不高。打着玩,表演赛,不是正式比赛,秀秀也可,但是正式比赛紧张,压力大,这种球的风险会成倍放大,没人敢拿前途命运开玩笑。所以,比赛中都是发自己在平时训练中,或以前比赛中成功率比较高的,又能让当时的对手不好处理的球来发,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你说呢


蒙山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