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创始人李斌:曾经解放我们的汽车,为何变成了累赘?

新技术无孔不入,汽车这个百年行业也未能例外。但“出行教父”李斌说,汽车沿用的,仍是100多年前诞生时的逻辑。智能和电动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这个行业开创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2018年春季,诺亚财富寻找到几位与我们颇有渊源的重要朋友,拍摄了一组广告片。他们从诺亚财富高端客户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财富观,为你展现出商业光环之下的第二种角色。江南春之后,第二位登场的是蔚来创始人李斌。

在腾讯视频上搜索“诺亚财富2018春季宣传片”,即可查看全部精彩内容。

演讲 | 李斌(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每一个人除了自有住房以外,汽车可能是买得最贵的一种“消费品”;房子可能有保价增值空间,但汽车是消费品,几年更换一部,日常还有很多要用到保养、保险、维修,加油等服务。

我从2000年起创始“易车”,长期跨界观察汽车和互联网这两个领域,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汽车行业,到底会怎么变革?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我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变局的一些观点。

科技行业应用中,目前最被关注的领域不外乎出行交通和汽车行业;汽车产业链很长,除了直接关联上、下游零组件制造及石油能源外,连同保养修护、保险和金融,把所有周边行业统筹加起来,差不多有20万亿市场,占中国整个GDP的25%,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曾经解放我们的汽车

为什么变成了累赘?

汽车刚被发明出来时,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解放,解放了人对于空间的限制,活动范围变大了,对每一个人的速度也是一个突破。

但现在,为什么会有一些感触?很多人说,真的不想再买车了,养车烦、开车又累,还是用叫车软件,租车方便…,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看法。汽车普及以后,和当初给我们带来自由相比,已经走到了反面。

今天汽车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便?首先就是堵车。我做了初步的估计,全世界每天被堵在车上的时候加起来1300亿分钟,什么概念?9千多万人被方向盘拷在车上整整24小时。这是非常大的生命的浪费。

很不幸,当初中国城市的规划没有想到汽车会这么快普及,成了堵车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不光是时间上的浪费,也让出行的人到办公室精疲力尽,这是对情绪和心理的不良影响;因为堵车焦虑症、抑郁症会变得很多。

汽车带来的弊端,还有空气污染和地方交通事故。今天虽然世界上战争减少,没有了瘟疫,但交通事故每年死亡多少人?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每年有125万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亡。

还有第四个问题,是汽车使用的体验越来越差,汽车行业跟用户越来越对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会觉得汽车产业链的服务,分化太严重了;使用体验和一百多年前的逻辑一模一样;汽车制造管生产、加油站管输油、保险公司管赔付、4A公司管轮胎和零件,没有一个品牌能对汽车使用,提供全程体验与一条龙服务。

如果你在电商买东西,告诉你要去银行汇款、去邮局取快递包裹、坏了要自己送去维修中心换一下,如果是这样的体验,电商到现在都不可能普及起来。这样一对照,你就能理解,在一个时间被碎片化、用户越来越倾向在APP上点一下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汽车产业链分工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可以说,汽车业发展到今天,它的神经网络、反应和价值观,都没有办法适应移动社交时代所需要的用户紧密直接交流,也不具备迅速反应这样的能力。这些致使大家去思考,为什么我要去买一辆车?并不是因为车子不够先进、不够好,其实是因为拥有一部车的体验太差,开车成本高,在车上待着的体验也不好。

“智能”加“电动”

会给汽车开创不一样的未来

另一方面,汽车本身的制造技术却是日新月异,不论是电动车技术、自动驾驶、云计算、移动服务等等,我们将这些技术结合在一块,能怎么改变这个行业? 上面这些问题,可以不可以被解决?

“智能”加上“电动”这两个技术发展,会给汽车行业开创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怎么理解?上路被堵了,时间被浪费了。自动驾驶给你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把每一个驾驶人在车上的时间解放出来。以后买车送司机,而且不用担心这个司机要不要涨工资,每秒钟都进化,这是很不一样的体验。

自动驾驶发展到今天,不是概念,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大家对技术不需要有任何疑虑。技术上讲,自动车自己开和人来驾驶相比,它比人更安全,我认为就可以把你的时间解放出来,这个比例是持续提升的。

2018年最先进的量产自动车技术,可以把人从封闭路面上的“拥堵时段”解放出来。什么是封闭路面拥堵时段?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上海城际高架,走这些路段耗费的时间,占一、二线城市日常开车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这些高峰时间段里,自动驾驶比你自己开车更安全,交通场景更简单。

以这个角度持续迭代,到了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让人们在车上的时间,可以完全被解放出来。因为自动驾驶依赖数据、软件、计算能力,这些技术发展比硬件迭代,要快很多。你看阿法狗2.0版本,很容易就打败了1.0版本,几个月间就发生了。可见运算速度、软件、算法和数据的积累,这些都是几何速度的增长。

电+互联网

重构的是整个汽车的基础设施

车壳子不需要讲,灵魂变了,思想也变了。刹车系统可能会增加,但是这些东西不需要迭代那么快。我认为自动驾驶时代来的时候,会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迅速,继而对整体汽车产业链改变非常大。

一旦自动驾驶普及后,车子不光是出行工具,而变成了移动生活空间。以后,买车不光送司机,相当于送你一个6、7平米的房子。车上的体验就会发生变化,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听音乐、开会、工作,甚至睡觉都可以。

其次,智能电动车还解决了环境的问题,如果全世界都开电动车,电的来源是清洁来源,一天会减少1600万吨碳排放。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除了节能环保,如果家家户户都可以装充电桩,体验就会好很多。在美国,我注意到97%的电动车用户,换车时还是钟情于电动车,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个月下来要省好多时间,再也不用去加油站排队了。

想像一下,通过加电,再连上互联网,是不是就有机会重构整个汽车的基础设施?如果把所有充电桩、所有换电站,还有移动充电车、把用户、电池、车、服务人员,全部集于移动互联网连在一起,变成高效能源服务网络,这个体验就和今天开汽油车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汽油车被电动车取代

不仅因为环保,更因为自动驾驶技术

常有人问,电动车为什么天生更适合自动驾驶?你看汽油车,怎么完成动力输出;给它指令,踩油门要喷油、燃烧,做功、输出、机械传导,电动车是电传。

有多大区别?汽油车平均耗时0.5秒,电动车只需要0.3秒,0.3秒、0.5秒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自动驾驶还需要计算、反应、控制,加上200毫秒,这0.2秒加上去对一个汽油车来说,自动驾驶的风险弊端就很明显了。什么概念?在时速60公里的时候,0.5秒就是7、8米啊。

所以,我认为汽油车为什么一定会被电动车取代,不是简单因为更环保,而是它更适合自动驾驶新技术发展,电动车成为可以随时进化的移动空间,随时建立新的循环;可以远程升级,自成一个数据搜集库,传到云端,再把数据分析学习后再回传到车上,建立这样的循环,所以车子每秒钟都会进化,会变得越来越安全。

将来汽车商业模式也会重塑,整个服务体系都基于“云连接”,会创造一个更好、更轻松的全程体验。车子既是一个最佳人工智能场所,也会变得更有温度,更懂你。

(此次拍摄中,还有不少小花絮哦~戳以下视频,看看出行教父李斌的另一面,时长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