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国际友人?名字叫白求恩

1938年3月,白求恩受组织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带领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一带。

山西岚县,白求恩、120师师长和美国大夫理查德.布朗医生。

1938年,白求恩大夫检查八路军伤病员。

1938年,白求恩在前线检查伤员的病情。

1939年10月24日,晋察冀涞源县一个临时手术室,白求恩大夫为受伤的士兵做手术。

打扮得像列宁的白求恩,他很高兴别人说他像列宁。

1939年8月,在唐县合家庄。白求恩精力充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不仅编写医疗教材,还用他那台心爱的打字机打出数量惊人的信件、报告、短篇小说和散文。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被手术刀划破手指,后不幸感染破伤风,仍不顾伤痛,坚持要去战地救护战友。他说:“你们不要将我当古董,而要拿我当一挺机枪使用。”随医疗队到达前线后,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经医疗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年仅49岁。

1939年11月,聂荣臻司令员向白求恩同志的遗体告别致哀。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白求恩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

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

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白求恩去世后毛泽东主席为了悼念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习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发表。

这篇文章后来和毛泽东的另外两篇同一时期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间成了所有中国大陆人都要背诵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