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悟空情结”?

郑伟悦

因为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住着个齐天大圣!

也许这只猴子🐒正在在花果山里自由奔跑,无拘无束!呼朋唤友,快意恩仇!


也许这大圣正在云海翻波,鏖战不休!打的神官退走,众仙避让!


也许这泼猴正在呵天骂地!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

也许这神猴正撒酒疯!我要这铁棒醉舞魔,我要这变化乱迷……


也许这位大师兄正经历情劫!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然后落魄的像条狗……



也许这斗战圣佛正在诲人不倦!……我不打的他满面桃花开,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也许这行者正在斩妖除魔,卫道救人!

这斯变化太多,不好抓啊😄。这猴王,大圣,行者,圣佛……是中国人心底的反抗压迫,藐视权威,忠信行事,仇恶丑陋,追求自由……的化身!


山峦

因为中国人非常喜欢孙悟空,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悟空情结,一说到“孙悟空”三个字,便有种回忆童年的味道,因为这是一只非常厉害的猴子,在中国人心中也算得上一个“大英雄”。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说干就干,从胆大包天到慢慢懂事的猴子。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几代人的西游情结,孙悟空踢翻炼丹炉,练得火眼金睛,突破束缚哭一回;孙悟空被压五指山,天上歌舞繁华,人间沧桑轮回500年,哭一回;三打白骨精后,唐僧被骗,孙悟空含冤被赶哭一回;女儿国分别,依依不舍,哭一回,你哭过几回?我们所有的反抗,不甘都汇聚在这孙猴子身上,从懵懂识字,到圆滑处世,不曾离开,这就是所谓的情结,孙悟空是我们中国人的超级英雄。

我想也有一部分人像成为孙悟空一样的人,嫉恶如仇,善恶分明,杀尽妖魔鬼怪。不用去理会什么人情世故,不用在乎人心难测,一双火眼睛睛看穿世间丑恶…活得恣意潇洒,活得坦荡无畏,这些人都会觉得自己有十万八千里的本事,想要大闹天宫,却逃不出五行山。所以翻拍的这些电影电视剧,大多时候会在猴子身上都有一种身同感受的感觉吧。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猴性”,可能大部分人都像猴子一样野生长大的?所以我觉得所谓的中国人的“悟空情结”,大部分是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或者小说里面的景象,大多数都是经过改篇的,并不完全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因为时代的发展变化,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也有所变化,所以当这些文化在传播和发酵过后,逐渐深入人心,便形成了所谓的西游情结。




摄影小集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我们看到一个词,“心性”。

第二回,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这是猴子拜师得名之地,众所周知是一字谜,谜底是“心”。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三十回,意马忆心猿。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第五十一回,第五十四回,第七十五回,第八十三回,等等章回标题均有“心猿”二字。

第五十八回,著名的真假美猴王一章,章回名为“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在真假两猴子打闹上雷音寺前,如来已发弹幕剧透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摘出一词,“二心”。

心性是什么,明心见性,直指本心。心猿是什么,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二心是什么,许是人心,许是道心。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有孙悟空情结啊,因为他是人的心呀。你看着石猴占了水帘洞,你看着石猴求长生,你看着石猴拜名师,你看着石猴自称本无性,你看着石猴得名孙悟空,你看着悟空聒噪下东海,你看着悟空地府销名册,你看着悟空闹天宫,你看着悟空被压五百年,你看着悟空又称孙行者,你看着行者历数难,你看着行者蒙冤屈,你看着行者显神通,你看着行者大道成。有过眼看喜,有过耳听怒,有过鼻嗅爱,有过舌尝思,有过意见欲,有过身本忧。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那颗石头心,在千锤百炼中修成正果。你看完那个故事,自己的心,怎可能不随之寄托些什么。

有人说西游记不过是一篇爽文,一堆故事而已,别无深意。不是的,不是的。我看过这本书很多遍,却始终愚昧懵懂,不曾看真切过。只是常看看,能看出些从前没看出的而已。

那些衍生的作品,是那些作者的心。

我眼里的石猴,是我的心。

因心向往,此情难灭。

见微而知著

中国人的悟空情节是从小培养的,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童年青年和中年,我就用三幅图大概来代表我们三个阶段孙悟空在我们心中的样子。

童年时代的孙悟空大概就是上图上面的样子,有一根如意金箍棒,头上紫金冠威风凛凛,吃蟠桃喝御酒,大闹天空,那个时候的孙悟空是童年时代的偶像,上天入地七十二般变化,引得无数小朋友羡慕不已。都想着自己能有一根自己的金箍棒,也希望自己有孙悟空那样的能力,当时最大的束缚就是老师和家长,当时好想自己也像孙悟空那样厉害,能大闹天空,甚至还有一种打闹家里的想法。我们从小就收到各种束缚,大概孙悟空这个反叛者的形象,从小就种下了一颗叛逆的种子,也种下了悟空情节这个因缘。

初入社会的我们,心中的孙悟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各种愤怒已经把我们燃烧,各种束缚把我们困得死死的,我们的反抗之心也就在大学毕业前后到达了极点,那种愤怒那种拼搏的希望,那种一次次碰壁之后的失望,都让我们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对孙悟空的渴望,只是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已经开始变得愤怒,已经开始燃烧,我们对社会的不公平,男友或女友的背叛,对领导的百般刁难,终于这一团火爆发了。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我们终于吼出了这句战天斗地的宣言,我们怀着万丈豪情,要打破这旧的腐朽的天花板,我们要让欺负我们的,背叛我们的,压迫我们的统统不见,我愿用生命的怒火,烧尽世间一切丑恶。

终于许多年后,我们人到中年,当年的怒火早就不在,看到不平事也只是键盘上痛骂几句,转身就赶紧给领导端茶送水,因为最近刚生了二胎,压力又增加了积分。此刻我们心中的孙悟空就是上图的样子,你看那人好像一条狗呀。此时的孙悟空就是我们自己,在经历了无数次搏斗厮杀之后,我们终于变成了孙悟空,变成了一条狗。

当我们想拥有超能力去救紫霞,就必须带上紧箍咒,可是戴上紧箍咒,就失去了感情,最后终于还是失去了紫霞,自己大彻大悟后,还是走上了自己原来的老路,一步一步的走往自己的西天取经路。此刻的孙悟空终于明白,原来所有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儿时的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我们都忘了。小时候愤愤不平的唐僧凭什么管着孙悟空,现在终于明白原来唐僧只是天上派来的,金蝉子转身,不是本领大而是身份高,所以管着孙悟空。

知道了这一切的孙悟空最终还是选择了老老实实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到了中年的我们又有多少选择可以做呢?这也许就是我们的不同年龄段的悟空情节吧,因为孙悟空在这个普遍被压抑的时代成了一种符号,一种只有我们自己才懂得符号。

我们最终都会去西天取得真经,只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名字也不叫孙悟空了,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是孙悟空了。


昭烈名臣

中国人喜欢孙悟空,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因素、社会因素与文化因素:

首先,孙悟空的性格像个孩子,他顽皮、活泼、好动,俗语云“猴子屁股坐不住”,中国人都喜欢孩子,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偏爱男孩,孙悟空身上的男孩性格,迎合了人们的心理。

第二,孙悟空忠诚。忠诚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自打孙悟空戴上“紧箍咒”这个效忠标志之后,他就真真正正地开始跟随师傅,无论受了来自师傅的多大委屈,无论遭遇了多少磨难与痛苦,忠诚始终是孙悟空的底色。中国人对忠诚的人有天然的喜爱与信赖,所以喜欢孙悟空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孙悟空能量大。从实用角度而言,孙悟空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人,降妖除魔,除了他那根无所不能的金箍棒,还有上天入海请来各路神仙帮忙。面子大,有路子,在中国民间,这样的人也一向受欢迎。当人们开始嘲讽一个人“孙猴子来了也救不了你”时,那说明这个人真的已经无可救药了。

第四:孙悟空身上有浪漫色彩。孙悟空的浪漫与唐诗宋词里的浪漫不一样,唐诗宋词里的浪漫多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而孙悟空的浪漫则是上天入地、变化多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种浪漫满足了古代人对于距离与速度的极端想象。在人生困顿的时候,想想孙悟空身上的浪漫成分,压力顿时会减轻不少。

以上四点,并不能全部说清孙悟空身上的魅力。之所以中国人有“悟空情结”,还因为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在不断演绎孙悟空的故事,不断发现他身上的优点,逐渐地把孙悟空变成了一个理想中的完人。

中国人是有“完人崇拜”心理的,但受客观原因影响,中国历史上又极少有完人,所以就把孙悟空当成了完人代表。谁会不喜欢一个完人呢?


韩浩月

这位网友您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本人倒是觉得可能正是孙悟空------一个真正的“草根”,从一无所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顽强奋斗,最终实现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中国人,使我们有了一种“悟空情节”,为的也是激励着自己不断进步吧。

孙悟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

一、吃苦耐劳

虽然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是他是一个有追求的猴子,为了长命百岁,不惜长途跋涉拜师学艺,一心一意听从祖师教诲,认认真真起早贪黑不断练习,终练成一身的本领。但因好卖弄手段,被祖师赶出师门,这也是后来孙悟空自恃武艺高强,天不怕地不怕,各种闯祸,最终被埋在五指山下的祸根。虽然祖师不想让孙悟空对别人说是他的徒弟,但是他确实是真的喜欢这个聪明伶俐、吃苦耐劳的徒弟。有本事的人难免会自命不凡,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和佩服,人家是有这个底气和能耐的。

二、有情有义

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中,唐三藏因为见不得孙悟空乱杀“好人”,又听了猪八戒的挑唆,非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各种求情,唐僧依然不为所动,孙悟空看到唐僧连贬书都写了,也知道无力改变结局,还非要拜一拜唐僧,唐僧不接受,他就变出好几个分身围着唐僧下拜,走到半空中,依然回过头来,泪流满面,久久不肯走。当猪八戒请孙悟空回去救师傅的时候,孙悟空还不忘洗个澡再走,怕师傅嫌弃自己有妖精气。得此品行的徒儿助自己一臂之力,唐僧哪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三、心思缜密

每一回遇到困难的时候,孙悟空都不是盲目地行动,而是打探各路神仙,调查情况,将行动安排得天衣无缝,幕前幕后各种运作,排除各种障碍,随机应变,与妖精们各种斗智斗勇,最终将妖精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当然,孙悟空也是有一些小缺点,性格比较暴躁,禁不起猪八戒的激将法,一激一个准,猪八戒和孙悟空之间也是戏码十足,虽然猪八戒没有孙悟空本事大,但是情商不低,关键时刻还真能派上用场,我们也不能光批评他好吃懒做,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哪个人真的一点儿优点也没有,我们都应该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提到沙和尚,可能真的是台词没几句,戏份不够重,但是也是出力气的人,老是扛着很沉的行李,也不容易啊。


帮助唐三藏西天取经成功的第一大功臣非孙悟空莫属,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不能忽略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的配合,所以说,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帮助,我们不能光是崇拜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还要学会欣赏猪八戒的智慧和沙和尚的忠诚,而领导(唐三藏)更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虽然真实的历史是玄奘一个人取的经,但是就《西游记》这部作品来看,唐三藏虽然也有一些缺点(孙悟空说他心软、护短),但正是他虔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带领着大家百折不挠地完成了使命。


五道口军研

“孙悟空”三个字可以跨越一个世纪的间隔,勾起三代人的回忆。从最初的动画《大闹天宫》开始,人们对于银幕上的这支活蹦乱跳的猴子就喜爱不已。接着83版的西游记开拍了,于是无论是79后,80后,还是90后对于这部费尽心血的经典电视剧边着魔一般的喜欢上了,而在这个版本的《西游记》中最令人喜爱的角色还当属齐天大圣孙悟空。

可以说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陪伴了三代人的成长,直到现在一聊起西游记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美猴王的这个形象。

后来《西游记》的故事被不断的改编与创造,其中最经典莫过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了。前面两部作品给人留下的是孙悟空无与伦比的魔力和顶天立地降妖伏魔的时候冷酷的英雄形象,到了《大话西游》这里,孙悟空成了一个多情种,对紫霞仙子的爱让人看着肝颤寸断,一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人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部经典作品瞬间让孙悟空的形象彻底的丰满起来了。一个有血有肉,纵使法力无边但为爱也会掉泪,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百转千回死也要在一起,虽然在取经和爱情的两条路上不能同时做到,这让人悲情的同时也对悟空多了一份怜爱。

现在《悟空传》上映了,这部让人期待的影片再次勾起了人们对于“悟空”这个角色的回忆和思念。想想看最经典的三部悟空作品最近的也有十多年了,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悟空,或者说一个能够勾起对悟空美好回忆的角色,这个时候应景的《悟空传》诞生了。

关于“悟空”这个角色的记忆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忆,可以预见的是现在喜爱消费情怀的影视制作方会不断的推出悟空一代,悟空二代这样的剧本出来,但不管悟空出了多少代,我们心中最完美的悟空形象只是“恁你紧箍咒念上千百回,眼前的魔我必须除,纵使被误解,但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心中的道义,恁你紧箍咒念上千百回,心中的女子我必须救,纵使痛不欲生,但宁可我拥抱紫霞而死,也不愿活的像一条狗”。


墨南

记得小时候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好像是关于西游记,关于孙悟空的。我回家洋洋洒洒的写了满满两张作文纸,满心期待着老师表扬我的场景。

后来课间的时候作文发现来了,同学们都有了,就我没有,我去问课代表,课代表说老师桌子上有一篇,没拿过来。上课后,我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老师的发落,老师拿着手里的作文纸说,这篇关于孙悟空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我不知道是谁写的,因为署名是“孙悟空”,全班哄堂大笑,我红着脸从老师手里接了过来我的作文纸。

这次的印象我特别深刻,因为我姓孙,好多人都叫我“孙悟空”,我把这名字当成了夸奖,因为我想像孙悟空一样充满正义和智慧,守护自己的家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我想作为中国人,肯定有不少人都想当“孙悟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有“悟空情结”的,因为他代表无所不能,充满正义,能够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蜗牛小小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过这么一只无所不能的猴子,心比天高,敢于抗争,本领情大,无所畏惧。这些年,我们很辛苦,这些年,我们也曾动摇。被生活的五行山压的喘不过气来,向命运妥协,自愿戴上了紧箍咒,变成了悲催的大师兄。但,当困难出现在眼前,怕了你就完了。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做你想要做的自己,爱你想要爱的人。为此,我们可以毫无畏惧,勇往直前,天也遮不住眼,地也埋不了心,众生知我意,诸神退其身。


安安静静的美女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是一个可以代际传承的符号。每个时代的人心中的孙悟空各不相同,而80后,则可能是建国以来"悟空情结"最深的一代。



细细品味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角色,86版《西游记》中他无往而不胜,叛逆不羁却被紧箍咒套牢走上了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尽管最终取得真经,却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而他要的只是在花果山跟那些猴孩儿们吃喝玩乐自由自在逍遥天地间而已啊。



99年的《西游记后传》这部神作中,悟空作为最后一颗舍利子,最终杀身成仁,悲剧色彩更加浓重。这里说这部剧是神作并非讽刺,除去它不断重复的特效动作,抛弃六小龄童版西游记的观点去看,这部剧非常颠覆非常惊艳,善恶一念之间,编剧功力深厚,整部剧具有极其完整的世界观,在这里顺便推荐给大家很值得再看一遍,重新体会那个更加放肆颠覆的西游世界。


对于我,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是我儿时最鲜明的记忆。那也是我心里的第一个孙悟空。后来很多年 ,都只有这一个。直到《大圣归来》,看的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