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有书气自华”,读书真的能气自华吗?

用户65268749

“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是一个人读的书多了,日积月累,读诗书,习礼仪,自会气度不凡。这里所说的“气自华”指的是人的气质高雅,超凡脱俗。



读书是能够气自华的,前提是你要读好的书籍,要理解阅读,把书给真真正正吃透了。

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很多很多,我列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下。

我要说的第一个人就是央视一姐董卿老师,我05年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董卿主持的节目《欢乐中国行》,也看她主持的春晚,当初提到她时,我只会觉得她是刘谦的托儿,直到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我被他的才华给深深惊叹到了,董卿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高雅,知性,端庄,智慧的完美女神。她为什么能够华丽地转身,进步如此神速呢?原来是因为董卿爱读书,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均有涉猎。尽管工作很忙,她仍然坚持每天读书,而且至少一个半小时。日积月累,所以董卿才华横溢,光彩照人,古今中外各种诗词名句信手拈来,使人不得不佩服。

我要说的第二个人就是网红学者郦波老师,郦波老师具有君子之风,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儒雅博学。郦波老师最初在《百家讲坛》上讲张居正,讲曾国藩,甚至去年讲的王阳明,都很好看,我从中学习了很多道理。郦波老师无论是文学还是史学,讲得头头是道。我就在想,天啊,郦波老师究竟读了多少书啊,如此博学多才,文化底蕴深厚。我呀,就是井底之蛙。郦波老师读了很多书,成为了君子,举止谈吐间尽是儒雅风流。





读书真的能改变气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书籍不仅仅能改变你的容貌气质,更能改变你的思想修为。


层城鵷雏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君不闻古有凿壁偷光、孙康映雪。

君不闻头悬梁、锥刺股。

君不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君不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君不闻“一卷春秋走天下”。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和董传留别》宋代苏轼写的这首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什么意思呢,就是“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这不禁叫我想起了咱们的“布衣院士”李小文。穿的虽然是个破旧的小老头形象,却难掩内心才华横溢。



当然,并不是读书多了,就能够“腹自华”,拒绝死读书,读死书。要领会书中的含义,并将学到的东西作用在生活中,这时你会不经意间从嘴里蹦出那个几个高大上的词语,这就是你读书收到成效。


文|一生最爱古诗词


一生最爱古诗词

能。

书读的多了,

当你看到漂亮姑娘时,你可以说:朱唇粉面、白璧无瑕、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沉鱼落雁、秀色可餐,而不是半天只能说句“你真好看”。

当你对心爱的姑娘默默付出求之不得时,你可以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而不是愤愤一句“我对她那么好,她为何不接受我”。

当你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时,你可以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而不是说“我这么好,怎么没人用我?”

当你年龄渐大感怀过去时,你可以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而不是说一句“年纪越大,怎么越不快乐了呢?”

读书和不读书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大家常说: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很困难,我们都要生活,那就多读书吧,真的很不错。


每一本书就像一颗星星,你读一本就亮起一颗,你读呀读,突然某天你猛一抬头,满天繁星。


StoneTBG

腹中有书气自华,

云聚七色虹方彩。



高山流水116820061

容颜,身材,银行存款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爬满皱纹,下垂,贬值,哪怕身边的朋友,家人,爱人,随着时间的流失或走散或疏远。只有诗书,慢慢的沉淀在你的灵魂里,被时光打磨,慢慢透出莹润的光芒。想象一下睿哲老人的面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