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事件,深深戳中了中国人的痛处,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

他就是叙利亚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巴沙尔·贾法里。9日,联合国的安理会就叙利亚化学武器这一问题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上贾法里怒斥美国以可耻的谎言来发动侵略战争。

尽管他旧事重提,把伊拉克的悲剧提出来,但是在他据理力争,舌战群儒的时候,美英代表就选择了离席。而他的发言并没有阻止美英法联军的空袭,但是贾法里却触动了国人的内心。

1871年8月,当李鸿章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中日修好条约》,从那天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中国挨多少次打,李鸿章就签多少次约。

1895年3月20日午后2时半,73岁的李鸿章在随行官员的搀扶下,拄着拐杖登上马关议和之地春帆楼。混乱的人群中突然窜出个日本男子,朝他脸上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随从慌了神,哭成一片。可他醒来第一句话却是:“慌什么,都不要哭,我死不了!?此血可以报国矣!”他不准医生给他动手术,只让医生将伤口简单缝合起来。三天后,李鸿章头裹白纱布,又坐在谈判桌前。世界舆论哗然,开始谴责日本。舆论压力下,伊藤博文主动提出减少赔款一亿两白银。谈判最后一天,李鸿章已是疲惫不堪,在谈判桌上,我们看不到那个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而是一个在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的孤独老人。他与伊藤博文讨价还价:

“再减少5000万,行不行?”被伊藤博文言辞拒绝。李鸿章又还价:“5000万两不行,再减少2000万总行吧?”最后,无奈的李鸿章甚至说:“无论如何再减少点儿,就作为老夫回国的旅费吧!”等到的还是拒绝。国弱呀,国弱,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

大家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

《马关条约》签约现场

1901年,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李鸿章和庆王爱新觉罗·奕劻出席《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庆王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庆王正准备签字,老人说了一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年,李鸿章78岁,庆王63岁。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看上去既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签完条约,李鸿章一阵剧烈咳嗽,吐血不止。

《辛丑条约》签约现场

两个月后,李鸿章病情急转直下。

八国联军进京之后,慈禧和众大臣逃离京城,全大清能够主事的人也就只剩下一个病床上的李鸿章了。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的病床前,几个俄国公使前来,逼迫他在俄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此时的李鸿章已是油尽灯枯。

但俄国人态度蛮横,强迫他立即签字。

签完字后,李鸿章大口大口吐血,一口气没喘上来。

身边人大哭:“还有话要对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

李鸿章瞪圆眼睛,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

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又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

听到这句话,李鸿章闭上眼睛。他死后,大清上下,哭声一片。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才知真中堂。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