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舆地类

按:

舆地类

1、《坊子设县刍言》,1918年

是文分析了坊子的地理位置及当前形势,呼吁执政当局在坊子一带设立县级治理机构,其一,可以避免此地主权无休止旁落(当时日本人因袭了德人在坊子的权利);其二,可以加强对潍县、安丘、昌邑三县交界之地的治理,一旦发生作奸犯科盗抢之事,可以就近缉捕。以此文看,丁锡田堪称“倡设坊子县(区)第一人”。

2、《潍县地理说略》,1919年

该文简要介绍了潍县之县名释义、沿革、形势、古迹、山脉、河泊、特产、教育、商务、工业、农业、区画、外人等专题,对于列强环伺之下的潍县的前景不无担心,说潍县虽然“地大物博,山东喉吭”,但“农工窳败,商务废弛,外势日增,加以国家丧乱,兵防不足,土匪蜂起,闾阎疲困”,更呼吁民众“识吾生之非易,以图自强,卫国卫家,不得苟且因循矣”,透过文字可见一位忧国忧民、十分关注乡邦命运的青年形象。

3、《青岛地理小志》,1919年

此文基本沿袭了《潍县地理说略》的写作模式,从地势、气象、人情、风俗、人口、教育、宗教、商务、工业、交通、名胜等多个方面,简略的介绍了相关情况,篇幅短小,仅1400字。

4、《金岭镇之铁矿》,1920年

该文对于“益都县西北八十里、金岭镇之北绵延本镇与张店镇之间”的铁矿,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日本人于1916年开采此矿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文中借用“

铁牛为患,炉工熔牛,炉姑投炉”的神话故事,呼吁“炉姑一贫家女,舍身救世若父如此。我辈之号为爱国者,又将以何法而收回此良矿?更何以消灭山东巨祸,如炉姑之熔消铁牛者乎?”希望民众拿出“炉姑投炉”的决心和勇气来抵御外侮。

5、《辽东行部志地理今释》,1920年

主要是将金代王寂所著的《辽东行部志》所涉地理名称注释为现代地名

6、《寒亭》,1921年

该文非常简要的介绍了潍县之寒亭的沿革 、建置、山水、位置、古迹、物产、实业、教育、市集、交通、人民、农业、防务、风俗等内容,篇幅虽短小,但对当时寒亭一地的情况做了真实描述。

7、《大人国长人国小人国皆在今美洲说》,1921年

该文考证《山海经》中提到的大人国、小人国,《三才图会》中提及的长人国,都在今美洲之地,认为大人国和长人国在今巴塔哥尼亚(属阿根廷),小人国在今加拿他(加拿大)北方。对此,有一位王炳唤先生还撰文《大人国长人国小人国在今美洲说商榷(函)》,表达了与丁锡田不同的观点。

8、《太平洋近代之沿革》,译,1923年

是文翻译自日本地理学者志贺重昂所撰文章,由萧鸣籁先生作注。通过翻译此文并发表,意在警示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野心

9、《山东县名之溯源》,1924年

该篇对山东省107个县的名称由来,进行了逐一考证。按作者言,撰写此文“爰略历代之沿革,只溯命名之本义,以备乡人之省览,而为研究史地学者之嚆矢”,供民众浏览,供史地学者批评指正。此篇在1928年又被作者自辑入十笏园丛刊石印本《稼民杂著》印行。

10、《历史上江浙战争之地理观》,1924年

11、《法显返国登陆地说》,1931年

该篇附于1931年7月青岛大同印刷公司再印《劳山记游》书末,仅见《民国山东通志•著述志》存目。

12、《潍县疆域沿革》,1936年

此篇著文以列表的形式,历数上起唐夏,下至民国的区划沿革,并进行考据,应属为民国《潍县志》地理沿革部分编撰的底稿。

上述舆地类诸篇著述,除《法显返国登陆地说》至今未见外,其余皆已编入《丁锡田集》,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