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欧洲之罗马走笔

罗欧洲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城。走进罗马,可以说一步一个历史典故,一步一个历史名片。

斗兽场

当我来到古罗马斗兽场,深深地为其宏伟的建筑所震撼。那圆形的高大的建筑,尽管已经残缺,仍不失伟大之称。

古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年至80年,斗兽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观众席大约有60排,逐排升起分为五区,不同阶层的观众分别坐不同区。

这个斗兽场是供达官贵人享乐的地方,娱乐项目就是人与兽斗,人与人斗,也就是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互相拼杀。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斯》,就是详细地描绘古罗马角斗士们,被残忍地相互残杀。斯巴达克斯带头反抗,带领奴隶们发动了起义,无数次打败了罗马军队。虽然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但动摇了奴隶制统治,也为后来取缔角斗这一活动奠定了基础。

据说斗兽场之所以残缺,是因为在修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时缺少大理石,就拆斗兽场的大理石来用。后来被阻止。这也是好事,变血腥为善举,让博爱代替杀戮。

当年的奴隶主们鱼肉奴隶而享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却留下了建筑史上的经典,知道如今大型的体育场,还在仿照古罗马斗兽场。

西班牙广场

在罗马有一著名广场叫西班牙广场,因为西班牙驻梵蒂冈大使馆设在这里而得名。更是半个世纪前的一部电影,而使西班牙广场名声大扬。

著名演员格里高里•派克与奥黛丽•赫本主演的影片《罗马假日》,就是在西班牙广场度过快乐的时光,安妮公主说她最喜欢罗马。就在西班牙广场,通往三圣山的台阶上吃冰凌。现在的游人们,特别是女孩们也仿效安妮公主,坐在安妮公主坐过的地方,吃上一个冰激凌,希望能像安妮一样邂逅一位帅哥,也许真的会有人在这里遇到难得的缘分。我们也吃了冰激凌,但不是在安妮公主坐过的台阶上吃的,冰激凌的确好吃。

游人来此,都争相拍照。

设在罗马的西班牙驻梵蒂冈大使馆小楼

许愿池

来罗马的人几乎没有人不来许愿池的,据说许愿池许愿就灵。许愿时,右手拿硬币,从左肩抛出,许一个愿望,抛出一枚硬币。

许愿池是18世纪所建,历时30年建成,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许愿池高25.9米,宽19.8米。池中一个巨大的海神,驾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诸神,诸神的形态各自不同,喷泉的主题在海神的前面,泉水在各雕像之间,在礁石之间喷出,流向四面八方。泉水清澈碧绿。许愿的人们站在池边,背对水池,心中默念所许的愿望,然后抛出手中的硬币。

老伴儿非常虔诚地站在池边,她许了第一个愿望,抛出了一枚硬币。我拿着手机给她拍照,第一次抛硬币拍到了,当她第二次抛硬币时,就听到一个水花泛起的声响,在她身后的右方激起一朵浪花。我心里正疑问,这是怎么回事?

她看了看手腕说:“手串抛出去了”。我们认真往池水里看什么也看不到。据说许愿池给罗马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捞出钱币以数吨计。老伴儿的手串是在参观天安门城楼时买的,是带有毛主席头像的翠绿玉石手串。他们打捞钱币时会打捞上来有着鲜明标记的来自中国的纪念品,相信他们不会随便扔掉。小礼物永远地送给罗马啦。

老伴儿说:这个愿望肯定灵,抛出的手串可比硬币有价值。

许愿池

梵蒂冈

来到罗马不能不去梵蒂冈,梵蒂冈虽然是一个国家,却设在罗马城内。

梵蒂冈,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有人比喻说,相当于学校椭圆型的400米跑道。这个国家即无界碑也无国门。马路上一条白道就算国界。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

这里是天主教教廷所在地,为全世界六分之一信徒所信仰,是最富裕的国家。

2016年统计,常住人口590,女性公民32名,男性公民540人。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冈护照的公民中,306人是外交官,86名瑞士士兵,73名枢机主教,以及31名平民修女。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冈。

梵蒂冈最宏伟的建筑是圣彼得大教堂,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典型文艺复兴的建筑。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穹顶,顶高138米可容纳六万人。

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这里安放着多位主教的遗体。有的在棺椁中,有的在水晶棺内,清晰可见。

最吸引人的还是这里众多大师的作品。有米开朗基罗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唯一一尊留有签名的雕塑《哀悼基督》,作品是圣母玛利亚,怀抱被处死的耶稣,耶稣头向后仰。玛利亚眼中充满哀思与祈祷,又满含希望,她深信耶稣会再生。

在圣彼得大教堂还有拉斐尔的作品,描绘的天上和地上的基督,人物众多,层次清晰,各自表情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个艺术的圣殿,从建筑,到雕塑,到绘画无疑不是精品,无一不是经典。

米开朗基罗唯一签名的雕塑——《哀悼基督》

张宝杰笔名葆劼,1946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龙江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曾有18年军旅生涯,转业后到辽宁省作协工作。历任《文学少年》杂志副主编,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室副主任,辽宁文学院副院长。

中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入伍前已经写有近300首诗。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寓言集《雨神的心愿》、《寓言岛》,长篇报告文学《谭彦》、《关永德》、《太行之子》等,另发表有散文、诗歌和短篇小说多篇。童话、寓言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童话界新时期童话选》、《当代中国寓言大系》等,1998年获第三届金江寓言文学奖,有寓言已经被香港和内地选入小学生课本。多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2007年获第三届《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三等奖。长篇报告文学《谭彦》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