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是如何为后代登基扫平道路的

太祖去世后,还留有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太宗继位之初,德昭封为节度使和郡王。太宗征辽时,德昭从征幽州。高粱河之战,宋军惨败,太宗只身逃脱,一是失踪。这时有人提议立德昭为帝,此议因太宗生还自然作罢。回京后,太宗因为北伐不利,便久久搁置此前平定北汉之赏,引起将士纷纷议论。于是,赵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认为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太宗听后很不高兴,就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此言一出,暗伏杀机,德昭惶恐万分,低头垂泪,默然而出,回家后便自刎身亡。德昭死时年仅29岁。两年以后,德芳又离奇地“病死”,年仅23岁。于是,太宗皇位继承的两大“隐患”被消除了。

德昭兄弟死后,对皇位能构成威胁的就只剩下太宗幼弟秦王廷美了。赵普假借揭发政敌卢多逊私交秦王廷美,一举消灭了政敌和表了忠心。太宗趁机兴大狱,剪除了太祖的旧臣多人,廷美勒归私第,其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赵普进一步挑唆开封知府李符上言说廷美不思改过,多怨望。于是,廷美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到房州,太宗命人严加监管。廷美气愤难平,两年后便死在房州,年仅38岁。廷美死后,太宗竟称廷美乃是乳母陈国夫人耿氏之子,并非杜太后所生,彻底地将廷美排除在皇位继承者之外。廷美死后,赵光义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传位给儿子了。

但是,费尽心机的赵光义没有想到,他自己家的事也这样复杂。赵光义长子元佐文武双全,长得又像太宗,为太宗深喜。元佐还曾经随太宗出征过太原、幽蓟,军中颇有影响。太宗迫害廷美时,极力营救,但未成。廷美死于房州,元佐得讯后,悲愤成疾,竟至发狂。雍熙二年(985)重阳节,太宗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饮宴,因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太宗次子陈王元佑去看望元佐告知设宴事,元佐怒道:“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大醉后放火焚烧宫院。太宗怒不可遏,众人营救不得,废元佐为庶人。元佐的同母弟真宗即位后厚待元佐,而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后,终身未相见。元佐死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享年62岁。

赵元佐火烧宫殿被废为庶人,得益最多的是赵光义次子陈王赵元佑(又是一个赵老二!),重阳宫宴之后,赵元佑特意去见赵元佐,其动机可疑。而且何至于赵元佐怒烧宫殿,赵元佑给哥哥说了什么?又何至于赵光义决意废长子为庶人,赵元佑对父亲又说了什么?雍熙三年七月,元佑改名元僖,封开封尹(他老子当皇帝前坐过十年的位子)兼侍中,俨然准皇储。同年,雍熙北伐失利。元僖上疏论及伐辽之事,为太宗嘉纳。元僖与赵普交好,上疏建议太宗重新任用赵普为相。端拱元年(988),赵普三度为相,威权复振。陈王元僖也晋封许王,更加巩固了皇储地位。赵普罢相后,元僖又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关系密切。赵元僖可说顺风满帆。但是,事出意外,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早朝回府,便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太宗极为悲伤,罢朝五日,赠皇太子,并写下《思亡子诗》。后来知道,赵元僖是被他自己的宠妾张氏毒死的,更可悲的是被张氏误杀的。张氏要毒杀的是赵元僖的正妻,谋夺正妻位的。赵元僖阴柔权谋,酷似其父,可惜没有其父的好运。

在寇准的支持下,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太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马上召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这个赵二,连儿子也不放心啊!幸得寇准说:“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太宗听后才消气,请寇准喝酒,大醉方罢。寇准还真是会说话。

太宗箭伤日重,开始设法保住太子皇位,其重要措施就是起用老臣吕端为相,吕端为相时已61岁。当时,曾有人反对用吕端为相,说他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果然不负所托,至道三年(997)三月,太宗驾崩,李皇后与宦官王继恩等人企图另立元佐为帝,幸得吕端处置得当,才得以保证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

赵光义死后,皇帝是他的儿子,儿子续传孙子,一直到宋高宗赵构。

赵构有一个亲子,可惜三岁时夭折,后来患上了不育症,所以没有儿子。赵构于是找来了两个养子,都是赵匡胤的后代。其中的赵昚(赵德芳的后代),后来成为宋孝宗。

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金、宋都有一个传闻,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相貌极似赵匡胤,所以民间传言,完颜阿骨打是赵匡胤转世为赵光义夺其子皇帝位来复仇。赵构生母韦太后(曾被金人关押,后来谈判送回)也相信这个传言,特地劝说赵构,传位给赵匡胤后人,以解开赵匡胤赵光义二系世代恩怨,赵构听从了韦太后。此事可能为真。

赵构的选择是对的。后来,赵构去当太上皇,赵昚对他非常孝顺(所以叫孝宗),赵构得享高寿,八十一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