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83岁老人步行千里给儿子送大公鸡,你怎么看?

卜2013211

其实是步行40多里,但是这可能也不是一天走的。可能是走了很长时间。百善孝为先,送鸡只是老人找了个看孩子的理由,给孩子说,爸给你送只鸡,城里买的鸡没乡下自己养的好,其实是思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几个能明白父母的心呢?

父爱如山,父亲朴实之人,不善表达,把对儿子的爱深藏在内心。可能农村里鸡是最滋补之物,父亲把送鸡给儿子,当作是给予儿子最好之物,在他心里千里送鸡,很正常,也没觉得苦,也不去想值不值得!他的心里仅仅装着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老父亲之举,在某些人看来,是愚化之举,但在我眼里,那是大爱之果,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看了这个新闻真的是猛然间心里急惧的疼痛、有些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为了忙于生活、还真的忽略了父母的苦心,希望天下所有做儿女的都善待自己的父母吧!

现在很多外出工作就忘记老家的爸妈,放假小长假就去玩不是回家看爸妈,那怕电话都少。尽量抽空在父母有生之年多陪陪,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家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管你们怎么忙,请记住你远方还有年老的父母。


笑搞

首先,要纠正题中的两个错误,提问中提到的“步行千里”和“老母鸡”有误。原文是写的“步行40多公里路”,没有题主说的“千里”那么夸张;老人家给孩子送的是公鸡而非母鸡。希望题主以后注意。

先来说说老人徒步40多公里的原因。这位父亲因为思念在外打工的儿子“凯顺”(音),又不想让儿子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于是自己背上大公鸡,收拾好东西,想步行前往城里看望儿子。当晚,老人在走到保山市隆阳区一小区后发现自己迷了路,便打算在小区楼道内休息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小区内的住户看到老人家一直坐在楼道里,出于安全考虑便选择了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在老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老人是来找儿子的。民警便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开始对全市范围内名叫“凯顺”(音)的人员进行排查。最后,民警根据老人家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查到了老人自己的户籍信息,在根据老人的户籍信息查找到了老人家儿子的信息。民警立即通知了老人的儿子,凌晨两点,老人的儿子赶到小区将老人接走。

父爱如山,也许他从不言语自己的思念,也许他从不表现他的疲惫。父亲对我们的爱也许不会体现在每天做早中晚三餐,也不是寒天数九的嘘寒问暖,但这种无言的爱更加深沉和厚重。无论是母亲的絮叨,还是父亲的严厉,都是在对孩子表达爱意。

“凯顺”在得知父亲是为了给自己送公鸡来城里时,留下了眼泪。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事业有成、孝敬长辈。同时也希望,这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时报传媒

感动得热泪盈眶!为思夜儿子步行40多公里送鸡,在小区迷路的83岁大爷感动!为半夜三更不辞辛劳给大爷找亲人的民警陈自明感动!为隆阳某小区的热心居民们感动!

整个故事,有感动,也有揪心,总之心里满是泪水:

1. 2018年5月18日零时,保山市隆阳区某小区一住户,发现自家单元楼地下坐着一位老人,衣裳破旧单薄,鞋子满是泥泞,神情疲惫。身边一个背篓,里面有只鲜活的大公鸡。他问情况,奈何语言不通。如果让老人就在过道冷一夜,实在不忍心。善良的住户报了警。

2. 隆阳县公安局永昌派出所巡逻中队五中队值班民警陈自明接到报警,已经是0:13分。他仔细询问老人,奈何老人耳聋还是乡间土话,只能听出反复念叨的“凯顺”。

3. 第一套寻人策略:以“凯顺”为线索,民警在两名社区干部和热心住户帮助下,挨家挨户打电话查询。“请问你家有叫凯顺的人吗”?半夜被打扰的人们知道真相后,不但没有埋怨,还有一起来热心寻找。但是没有成功!

4. 第二套寻人策略:以老人提供的模模糊糊名字为线索。同名有板桥的、下村的、水寨的……经过排除,估计是水寨镇的。陈自明立即请求水寨派出所核查老人身份,并联系家人。

5. 凌晨2时,儿子终于与83岁老父亲见面!原来老人已经不辞而别独自离家3天,为了来看望日思夜想的儿子,并且给儿子背来了大公鸡补身体!只是到了小区,高楼长得一样,又是夜里看不清,没法分辨。

真不知道老人这三天是怎样风餐露宿的?真不知道40多公里的遥远路程,83岁的人是怎样在思念的支持下一步步坚持走完的!


前不久也有看到报道,90岁老人坐火车,千里看望长春监狱里的儿子,实际上就是今生永别!

估计这位儿子也有五六十岁,但无论你有多大年龄,父亲再老也要牵挂爱护你!无论你有多远,父亲再穷也要用脚步翻山越岭来看望你!你永远是父亲心里的宝!

看着这位衣裳褴褛、满身劳苦的老人,这样简朴老实、年龄衰老的老人,这样再穷再苦也要爱儿子的83岁老人,我心理除了感动,也有心酸!

希望天下儿女,创造条件多陪陪老人,没条件多打电话问候老人,真的不要“娶了媳妇忘了娘”啊!父母的牵挂永远没有停息过!

同时,民警也提示:多关心老人,多带老人熟悉小区环境,并且老人身上最好有表明身份的信息,尤其是老年痴呆的老人,要不然真不容易查找到身份。


边河静静流1

首先纠正一下,这位83岁的老人是步行40公里,即80里路去给他在保山城里的一个叫“保贝”的儿子去送一只大公鸡。送得不是老母鸡。路途也没有那么夸张,遥远,只是80里路。

并没有题主描述的步行千里,这是要出省甚至出国的路程呀!老人再怎么节省,再怎么不懂,若走千里之遥的路再怎么也知道坐火车坐汽车的。事实是老人因想念在城里的儿子,一时兴起,也不和家里人打个招呼,车也不坐,就背着个大公鸡步行到城里去看望他的儿子去了。而他又没去过他儿子住的小区,虽听儿子讲过,但他又辨别不出来。于是才有在寻找儿子无望时在一栋楼的过道里过夜的经历。老人因年龄大了,记性已不好,居然连自己,儿子,家人的真名都不知道。这才有了好心人报警后,警方的细心查找,从而让他与他的“保贝"儿子团圆。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的儿子“保贝”他并不是什么不孝子。在老人走失了,他得知消息后也在着急寻找。看来,是老人和家人之间缺乏沟通的原因,才发生这么大费周章的父行百里给儿子送大公鸡的事情。事情虽然不应该发生,但反映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父爱如山的一个大大的爱字。反映出来父母对儿女的浓浓深情,深深疼爱。这种爱,这种情,是父母骨子里天生的大爱之情,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即便是你父母老年痴呆了,他依然记得儿女的疼,儿女的痛。并想方设法,那怕是步行千里也要去为儿子送上补养身体的大公鸡!所以我们每个人做儿女的,一定要记得父母的大恩大德。在父母年老时,要千方百计多抽时间去陪陪父母。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得起父母的恩情!



小太阳958

83岁的老人步行千里,背着一只大公鸡,去看望自己的孩子。看了这个消息以后,我感到非常的,感动又非常的心酸。

老人去看望孩子更多的是对孩子的一种思念。她觉得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孩子了,她想念孩子。孩子在他心目中就是唯一的一个寄托,她想知道孩子的现状,想让孩子陪伴自己。可是呢,孩子不在身边,孩子在远方,因此她收拾好了家里的大公鸡,背着给孩子送去。因为思念孩子,哪怕是千里之遥,做母亲的也要一步一步地走过去,因为思念孩子,她要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捎去,家里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她亲手养大的大公鸡。

大公鸡也是母亲的最爱。它陪伴着母亲在家乡,度过了许多寂寞而快乐的时光。在家乡的原野上,母亲背着编筐,佝偻着身体,挖一点儿野菜,拔一点野草,这只大公鸡真正是绿色的,纯天然的,没有吃过任何添加剂的纯正的公鸡。母亲想,等儿子回来的时候,我一定要给儿子炖这只大公鸡吃。可是儿子呢,他一天天地不回来,一天天地不回来。母亲等不及了,母亲的心很难受,她想念儿子,她遥望着远方,一天天地看着孩子当年远去的小路,希望儿子在那里出现孩子的身影,但是一直没有出现。

儿子在外,他也很忙,他也有自己的家庭,83岁的母亲,不再是他的唯一的牵挂,他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老婆孩子,甚至他自己年龄也大了,他也老了,也不愿意走动了。家乡,在自己的梦里,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母亲,在自己的心中,有时想起,有时忘记。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我们无意责怪这个儿子,无意责怪这个已经当了父亲的儿子,可是我们怎么对得起年迈的母亲呢?

愿天下的母亲都幸福!愿天下的子女都尽孝!这不仅仅是自己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应该倡导的一种良知。我还能说什么呢?面对这一白发苍苍的母亲,我只想跪在她的面前,表达我们作为儿女的忏悔。


春秋老师说教育

老父思儿独进城,带个公鸡补儿身。人生地生迷了路,蜷曲楼道抖淋淋。

千里?不是事实,应该是40公里,在这里纠正一下。读者不要被问者误导了。

事件经过:

1.5月18日凌晨12点,云南保山市一名衣衫褴褛且单薄的83岁老人,席地蹲坐在隆阳区某居民小区单元门口的墙角。原来,他已独自离家3天,从农村老家徒步40多公里到城里看望儿子,还特意背着一只大公鸡来给儿子补身体,没想到却迷路了,只能在楼道间休息等天亮。寒风中,老人蜷缩成一团,衣衫破旧单薄,一双布鞋因行走了太长的路,早已泥泞不堪。所幸,有市民发现这一幕并及时报警。
2.这么晚了,这位老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的儿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热心的住户询问老人,谁曾想,这名老人不仅年老耳背,更是满嘴乡音与住户语言不通,难道就这样狠心地让老人独自在楼道里过夜吗?善良的住户权衡再三,决定电话报警,向警察寻求帮助。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永昌派出所巡逻中队五中队的值班民警陈自明接到这起求助电话赶到现场时,已是凌晨零时13分。经与老人耐心沟通后,终于从老人口中珍贵的只字片语里得到了有用的信息。
3.原来,老人思念离家的儿子,千里迢迢从农村步行40多公里到隆阳城区找他,为给儿子补补身体,还特意捎带上了农村自家养的大公鸡。但当老人走到儿子所住的这个小区时,却发现这里的楼房长得一模一样,加上夜晚天黑根本让他分辨不清方向,自己已然找不到去儿子家的路了,无奈之下,只好到这幢楼的过道里,打算坐等天亮再找。

民警询问老人,他的儿子名叫什么时,老人嘴里反复嘟囔着一个名字“保贝”(其子小名,已作化名处理)。
4.为让老人早日与儿子团聚,民警陈自明与2名社区干部及该单元热心住户立即分头行动,四处查找老人口中这个名叫“保贝” 的男子,社区干部找出了登记册,翻找查询是否有这个名字的住户,民警与热心住户则是一家一家打电话或者上门询问。
5.凌晨1时许,小区内凡是与老人口述沾上点边的住户,都被电话或是敲门声吵醒了,最难能可贵的是,当他们听到老人寻亲的故事后,都选择了谅解,有些甚至还热心地一同寻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有点疲累了,但“保贝”却依然不见踪影,再这样下去,今晚很可能会一无所获。会不会,老人口中的“保贝”并没有住在这个小区?会不会,老人儿子名中,并没有“保”或“贝”这两个字?民警陈自明这样一想,立即做出决定,重新制定计划,从老人身份入手帮助老人找到儿子。
6.老人模糊地告诉了民警陈自明自己的名字,陈自明便利用公安系统查询与老人同名人员信息,这些人里有来自下村的,有板桥的,还有水寨的……陈自明一个一个仔细核对,终于,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一名83岁的老人与这名老人对应上了。

7.民警陈自明立即与水寨派出所值班民警取得联系,请求核查老人身份,并找到与老人家人的联系方式。凌晨2时许,匆匆赶到的“保贝”终于与老人相聚。
8.“保贝”告诉民警,老人3天前就不声不响地从水寨老家离开,家里人都急坏了四处寻找,没想到老人却是因为想见他而一路步行40多公里到城里找他当看到老人背箩里,特意为他带来的大公鸡时,“保贝”顿时热泪盈眶。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名离家的儿子:“保贝”,应该常回家看看老父亲。

通过推断,这名“保贝”儿子大概也有五六十岁了,应该来说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状态。住在城市的小区里,亦然成了城里人。可是83岁的老父亲,还是个农民。他在农村还要自己劳作。在父亲眼里,儿子多大还是儿子,他会想儿子的。“衣衫破旧单薄”,说明老人的生活还很拮据,做儿子的应该拿出钱来孝敬老人,让他老有所依。“一双布鞋因行走了太长的路,早已泥泞不堪”,老父亲舍不得坐车花钱,走了三天才到城里,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怕艰难,为的是能见儿子一面。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在世上活几年,做儿子的应该好好孝顺他才对,俗话说得好:“养儿防老”,什么时候防?已经到时候了!做儿子的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回去看看。他想儿子了,说明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看他了,儿子是欠缺的。

养个公鸡都不舍得吃,带到城里给儿子补身子,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真爱!

父亲的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父亲的爱,总在儿子犯错误时,给予儿子正确的指导;父亲的爱,总是在儿子遇到难题时,给予儿子正确的教导。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儿子小的时候,父亲肯定为了养育他成人吃了不少苦。通常是自己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儿子也给他争气,进城落户成了城里人。从此,父亲就和儿子见面少了,儿子就成了他的荣耀,成了他的牵挂。以前他有劳动能力的时候,是不想去城里麻烦儿子的,现在他老了,劳动能力差了,不由得让他经常会想起自己的儿子,当思念集聚到一定的时候,他太想自己的儿子了,就决定独自一人进城寻儿。但是他想到空手进城,对儿子不好,就把他自养的土公鸡给儿子带上了。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真爱!我想,当儿子啃着鸡腿的时候,还是想想给父亲改善一下生活吧!“父亲特意为他带来了大公鸡时,“保贝”顿时热泪盈眶。”“盈眶”过后该怎么做?总不需要我来重说一遍了吧!落实到行动上!

让父亲多住一段时间吧!

既然找到了父亲就带回家好好孝顺几天,让他享受一下“养儿防老”的喜悦,这才是儿子应该做的事。跟父亲说,下次想进城先打个电话,你去接他。年纪大了独自进城很危险啊!也跟农村家里人说说,不要让老人走路进城了!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父爱是一道光辉,让你的心灵即使濒临与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

父爱是一阵微风,让你的思想即使沾上肮脏的污垢也能焕然一新.


千岛湖FIRST哥

身背一只大公鸡,匆匆步行八十里,不顾耄耋年岁大,老人思儿内心急:数月吾儿家不返,那就为父把步移。能见一次算一次,莫到成仙空叹息。


来到小区天已晚,老人难辨东与西,儿住几栋也忘记,无可奈何过道栖。业主发现人行善,报案民警现场移,但见老人衣服破,鞋子两腿沾满泥,一只背篓旁边摆,内装鲜活大公鸡。

双方和言把话对,真相大白现端倪,民警旋即把人找,很快父子就团聚。见面父把儿子抱:为父终于看到你。儿子一脸也羞涩,两颗泪珠悄落滴。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永远嵌心里,父爱如山沉甸甸,母爱似海暖兮兮。亿万儿女要谨记,孝顺报答摆第一。父母并没大奢望,就是盼孩身边栖。

不管你有多忙事,抽空常常回家里。莫待人去空回忆,再见身影绝难觅。


平淡人生一帆顺

看了报道,很感动。老人因为思念儿子,带着鸡步行三天,迷路了,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期盼已久的孩子,老父亲见儿子一面不容易啊。



题目给我们很多信息。“衣服单薄破旧”、“布鞋沾满污泥”、“背篓里大公鸡”、“83岁”,可见,老人是贫寒的,生活是拮据的,看起来让人心酸。老人83岁,估计孩子应该50左右了吧,老人长期留在农村,孩子住在城市,父亲成了留守老人。

案例中儿子应该没有尽到孝心。83岁老父亲为什么要步行那么远来看孩子?说明好长时间没看到孩子一家了,很想念,也侧面说明孩子一家很少回老家。父亲那么大年纪了,还在路上走了3天,倘若出现意外,做孩子的于心何忍?幸好没事!



常回家看看,这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老人年岁越大,越需要亲人的陪伴,老人不图儿女的钱物,只希望儿子们不要把他们忘记了。笔者父母都年近85岁,时常回家看望,有时候没什么事也回家坐一坐,父母每次都格外的高兴。我能深切的感觉到,儿女的看望是父母最开心的事。



孝亲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儿女尽孝很简单,回家陪父母吃一餐饭,聊一会天,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身体,让孙子跟爷爷奶奶视个频,都是行孝。


文轩阁

老父亲省吃俭用把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儿子,为孩子牺牲了太多。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赞扬、致敬,但老人奉献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尊重、赡养,我们不得不疑问:“你儿子去哪了,你这样做值得吗”?

当前,农村的空巢老人太多太多,年轻人越来越忙,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孤独,很多老人为了见儿女一面,甚至不远千里徒步看望儿子。

报道中的老人为何不坐火车、汽车?我想该老人还是在于为儿子省钱、不想给儿子添麻烦。

希望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平常休息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邮寄些礼品,买些衣服,常回家看看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儿女即使无以为报,也请不要再让老人操心、流泪、甚至绝望?


信阳刘伟

83 岁 ?千里 ?

年轻人 、不负重空手,5 公里 / 每小时,老人家 83 岁 、不停、走多少天 ?没法看 !火车还得跑 10 多个小时,哈尔滨到北京的距离,不可想像点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