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称申城,信阳也称申城,你知道同一个申字却相差600年吗?

大家都知道大上海简称申,又叫申城,而熟悉信阳市的朋友也知道信阳也简称申,也叫申城,那就有朋友问了同一个“申”字的两座城市有什么关系吗?其实这个申字还真让这一大一小两座城市有些渊源。

信阳世界之窗

先说信阳关于“申”字的历史与故事吧!信阳的申与2000多年前历史人物申伯侯有关。据历史记载公元前872年,西周晚期,周宣王封姜方伯为申伯侯于淮河上游,也就是今天的信阳市辖区。申伯侯在自己封地建立了古申国,虽然古申国的具体地点很模糊只有淮河上游的叙述,但信阳民间关于古申国的传说却很多,有的还有一些古遗址清晰可见。

在信阳市平桥区的西北部的淮河岸边,有一个行政村叫申阳台。这里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申伯侯最先在此地建都,后来因为此地在风水上讲不易建囚地,多年后就迁都至东12华里的淮河东岸古谢城,(即现在的平桥区平昌关镇古城村),随着时代发展最后才又迁到信阳,有信阳之申源于申阳台之说。如今信阳人为纪念申伯侯,在师河公园建有申伯楼一座。

从这一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申阳台至今还遗存的护城河,而且申阳台就建在淮岸边之南,申阳台这个名字也有千年的历史。在申阳台的西部有一小山状的封土堆,传说是申伯侯最初的宫殿,也有说是古墓的。据老人讲解放前这个土堆上有座庙,庙前有石羊、石马等物,还有很多青石条碑。可惜这些东西在六七十年代时的“破四旧”和大炼钢铁中都给烧毁了,庙也扒了,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考证。唯有那座土封台千百年来依然如故,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信阳的申确实源于申伯侯这是有历史考证的。

再说上海的“申”的来历,这个申也源于一个人,他就是战国时期名满天下的四公子之――春申君黄歇,他是战国时的黄国人(即现在信阳市潢川人),是楚国公室大臣,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241年,春申君封地由淮北12县改封吴地,其家族也随之迁离黄国故城来到吴地,即:今上海、苏州一带。

春申君在吴地14年,他最早“治水入江,导流入海”,为纪念他治水的功绩,就将他率先治理拓浚的河道称作“黄歇浦”,后因吴淞江淤积严重,河道日小,而“黄歇浦”则逐渐演变成太湖入海的主要通道,明朝以后,黄歇浦也就易名为黄浦江。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所以上海又名申城。

从追寻历史可以看出,虽然上海和信阳两个城市都称申城,也都源于先人的名字,但信阳要早于上海多年;也有人问申伯侯与春申君的关系,其实这两人之间是没有相关联关系的,因为申伯侯要先于春申君600多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时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如果要说有渊源的话那就是申伯候封地在信阳,而春申君出生于信阳,这个“申”字与信阳故地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