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S300防空导弹怎么工作,如何发射?

真是难起


舰载型S-300F是俄罗斯海军大型战舰配备的区域型防空导弹系统,不过与美制的MK41垂发系统发射的套路不同,虽然S-300F也是垂直发射,但是其导弹发射时并不是有个发射口就能发射,而是要转到特定的发射口才能发射。这种垂发装置被称为左轮式机构,因为S-300F的弹舱就是一个大型环形转动装置,看出来跟左轮枪的旋转弹舱是一个套路。

这种转轮式弹舱对发射速度的有要求,公开猜测S-300F发射时间隔为3秒,但是像MK41这类的垂发装置则不用考虑这个间隔,或是间隔时间很短,支持1秒一发的速度发射防空导弹。S-300F防空系统每组垂直发射装置配有3枚导弹,但是每组垂发只设有一个发射口,每一发导弹射远就需要大型的转轮转动一次,把下一发的待发弹转到发射口的下方,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大概为2-3秒左右。

采用这种比较慢速的垂发方式,可能是跟舰上导弹及雷达的工作流程有关系。比如导弹在发射前是需要充电预热的,而预热工作应该只是设在发射位置上了,如果在其他位置也可以预热的话,则会极大少的缩短导弹准备和发射时间。但是S-300F导弹的预热如果只能放在发射架上,那么自然会影响发射时间。

另外,因为平时发射架上是不装导弹的,导弹都是储备在弹舱内,只有在有命令下达要求发射之后,才会按程序将导弹装上发射架,而这个装弹的过程比较复杂,要把导弹从甲板下的弹舱提出输送放置到发射架上,而这个时间也会耽误几秒钟的时间。这一点确实远不如垂发装置更方便一些,像更新型的垂发能达到每秒2发的射速。


陶德中士

舰载S-300防空导弹,即S-300F,也就是著名的里夫-M舰空导弹;北约代号SA-N-6。

里夫-M导弹系统源自陆基版的S-300PMU,是苏联海军七、八十年代以后舰载防空力量的核心武器,里夫-M导弹射程达90公里,射高2.5万公里,搭配苏联的“基洛夫”雷达构成了苏联版的“宙斯盾”系统。

(陆基S-300防空导弹系统)

里夫-M导弹采用轮式垂直冷发射系统,工作原理类似于左轮手枪,即8枚(里夫-M导弹采用八联装)导弹共用一个点火装置,发射完一枚后,发射系统立即将另一枚导弹旋转至点火位。至于冷发射,就是导弹借助外力将导弹弹射至空中,然后导弹发动机开启工作,这种发射方式较为复杂,但利于导弹的保存,目前世界各国的战舰的防空导弹大都采用这种发射方式。


(苏/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装备的里夫-M防空导弹系统)

在苏/俄著名的基洛夫级和光荣级等主要水面作战舰艇上,我们都可以看到里夫-M的影子。里夫-M导弹也为我军战舰撑起了一片天,我军装备的海红旗-9导弹可以说与这款导弹联系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