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朝阳沟》的地点是哪里?

手机用户71892744925

豫剧《朝阳沟》里的朝阳沟,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管陶乡朝阳沟村,它距离邯郸市80公里左右,是著名戏剧作家杨兰春老先生的家乡。

同时这也是戏剧《朝阳沟》故事的创作原型的地方,这就是朝阳沟 。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史上的地位确实是无可争辩的,《朝阳沟》传唱很广泛,现在《朝阳沟》里边的部分唱腔还被人们所沿用,这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部戏的旺盛的生命力。

这个故事还是在1958年,毛泽东发表了“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讲话,这一讲话就是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改变农村面貌。

杨兰春导演就是根据自己回家探亲时所见到的情景,仅用时七天,《朝阳沟》就出来了!


井中有眼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文学地理学的问题。文学和戏剧一般都是虚拟的地名人名,即便是用真名实姓,也往往经过了典型化,并非真的就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人,或者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了。但是不可否认,有很多作品是根源于现实中真实的存在的,甚至大部分的人名地名都有现实中的影子。在现实中的这个“影子”到底是哪里或者是谁,大约就是题主这一问的意思了。 《朝阳沟》作者杨兰春出生地河北武安馆陶乡列江村,2004年改名为朝阳沟,并逐渐打造成了旅游点。不过河南也同时有一个朝阳沟村,是登封大治乡的曹村,它早在1976年就已经改名为朝阳沟村。这个改名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因为这个村子是杨兰春当年下乡的地方。应该说,杨兰春创作的主要原型还是这里。但是其中有没有他自己家乡的影响,那谁也难以判断。他的家乡虽然在河北,但是因为毗邻河南,所以也讲河南话,也喜欢唱豫剧。 我曾经到河南的“朝阳沟”去实地探访,发现这个村子在接近中岳嵩山的丘陵地带,在嵩山高高在上地俯瞰着的丘陵起伏的广袤坮塬之间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缝隙里。与戏剧中高耸的山峦地貌还是有所区别的。可见其创作并非囿于一地,而是多方综合以后的,从人生经验和观感出发的复杂创造。 应该说,这两个地方改名为朝阳沟,纪念杨兰春先生,甚至开发旅游,都是有自己的根据的。广大《朝阳沟》的受众完全可以两个地方都走一走,在观赏之中分析一下其中的异同,看看哪些是戏剧中有的地理细节、人物风情,也自多了一番乐趣。


东方连话

听说是在登封。

登封卢店是个跟文艺有点渊源的地方。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张一弓曾在卢店蹲点体验生活,当过卢店公社副书记(那时候作家经常兼任地方政府领导,可见当年对文学和文学家的重视,所以牛群当副县长也是应该的),他的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里有个“小毛驴养成刷牙的习惯”的段子。大约2004年吧,我在登封一个学校里,领导是登封一个高中退休的,讲到卫生时说“俺们登封的牛都是刷牙的”。

卢店有个村,叫曹村,曲剧名家海连池的代表作《卷席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剧作家杨兰春到村子里采风,听说了一个知青的故事,据此创作出了豫剧《朝阳沟》,曹村后来也改名叫“朝阳沟”。

那个知青,有人说叫赵巧珍。不过这个问题我没有考察。

《朝阳沟》是现代戏曲的大成,一众主演也崭露头角,其中扮演拴保的演员王善扑和扮演银环妈的演员杨华瑞实际是一对夫妻。如今银环的扮演者魏云已经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