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来的孩子与娇生惯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沈春阳粉丝团

在社会学上,通常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打出来的孩子对应的是专制型,娇生惯养的孩子对应的是溺爱型。

从理论上来说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主要的应对措施是拒绝加控制,这样会造成孩子有焦虑、退缩的情绪或者易产生敌对和叛逆的心理。所以长大后可能性格懦弱,不敢担当或者是太有个性,比较叛逆了。中国人所崇尚的“棍棒下出孝子”的教养理论就是这样的一种代表理论吧;

溺爱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接受加容许的模式,这样模式下来的孩子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在社会交往上显得很不成熟,同时因为这种溺爱,导致他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缺少一种挫败的磨练和责任以及对别人的包容。

其实,上述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理论,代表着大致的方向,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的性格不仅仅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同时还有地域文化以及自身经历和其它环境的交互作用。

从我身边的两个例子来看,一个小时是典型的专制型教育,因为他小时实在是太顽皮,对于棍棒教育,可能也是父亲的一种无奈选择。不过我也看到,家庭成员的态度还是同样左右着家庭教养的影响力。在这个家庭里,严父慈母是传统型的角色定位,所以他长大后也还是性格比较莽撞,不过看得出他的情感需求较强,比较重视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

另外一个是典型的溺爱型家庭出来的孩子,因为是男孩,可能在他父母心中有着更重要的位置了。这个孩子小时也算是活泼可爱,可是父母给予的过度保护,限制他的行为能力的发展,导致在温室中的成长没能跟上各年龄段该有的社会化发展任务要求,曾经出去工作,可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要求。家庭对此的应对是不想做就别做,父母养你。在经历过几次挫败后,他就走向自我封闭。所以溺爱型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一直生活比较顺利倒也罢了,要是家庭没有给予到足够的支持,在长大后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了。


why纠结

打孩子与惯孩子其实是两种极端的家庭教养方式 : 控制型和溺爱型。

控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完全服从自己,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加以保护监督。这类父母以冷漠 , 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很少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常常表现焦虑和不快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敌对反应,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差。

溺爱型的父母放任儿童自己做决定,任由儿童自己安排饮食起居,纵容儿童写作业,贪玩,看电视。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较少提要求,孩子大多不成熟,随意发挥自己,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比较自我,很少替别人考虑。

上面两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我们建议父母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 : 父母既要树立权威和规则,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爱与规则同在,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健康,更独立,更自信,更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积极家庭教育

打出来的孩子,要么以后属于特别叛逆的,要么就是唯唯诺诺的。孩子经常被打,一般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孩子本身比较淘气,这种孩子本身就叛逆,再加上父母以打骂的方式来应对,会使得孩子更加肆意妄为,也不太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但很有自己的主见,好胜心强。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苛,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类孩子长大后自己没有主见,胆小怕事,性格以唯唯诺诺居多,大多难成大器。

娇生惯养的孩子,日后性格以傲慢居多,不懂礼节、不懂谦让,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私,任性。但是这类孩子平常显得比较自信(过了可能就会比较自大),比较开朗,但难以承受困难和压力的挑战。当然,因为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父母性格等的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尽相同。

在我从事教育行业近10年的经历来说,这两种教育方式,都难以教导出品学兼优的孩子,孩子也难以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尤其是现在,打骂孩子最后的结果与预想往往是背道而驰,我建议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多引导,以长者兼朋友的心态和孩子相处,除非非常大的原则性问题,不然最好不要打孩子。

明确告诉孩子,爸妈很爱他们,这一点很重要,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要把自己的爱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此外,多给孩子们一点耐心,缓缓引导他们,比直接对他们发脾气或者放任不管要有效得多。


曾敏敏老师

我有个小学一个同学,姓王,住在我家隔壁,以下就以隔壁小王称呼他,小王是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因为难缠去世,所以从小小王就跟父亲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小王父亲到处奔波,疏于了对小王的家庭教育,按理说这样一个家庭里小王应该很早懂事,可是小王的父亲脾气很暴躁,每次小王调皮,小王的父亲做法简单粗暴,那就是一顿打,也许小王是遗传了父亲的性格,很顽皮顽劣,总是经常犯错,因此他父亲也经常打他,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哪一天小王不被他父亲打。

上了初中以后因为住校的原因,只有周末回去以后偶尔犯错了才被打。后来在初三的时候,因为一次和同学闹矛盾,不知道是不是引起了小王被打的过往,小王一怒之下直接把同学捅死了,这件事当时在我们那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小王就进了少年劳改所。

下面是我另外一个同学,这个同学是高中时代的同学,而且这位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人难以想象。

以下我称这位同学小宋,小宋据了解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面,父母也算是高干了,因为小宋从小学习成绩就好,父母可以说对他是百依百顺,非常宠他,而且因为家庭条件很好,因此从小没有干过活,也衣食无忧,随着学业的高升,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父母更是宠他,重来不让他干活,只要他好好学习。

我记得在高二的时候,又一次出去春游,那次是农村里体验生活,在农村里当然什么都要自己来做,包括摘菜做饭等,可小宋因为从小习惯了锦衣生活,完全是什么事都不干,吃做在那里等吃,可同学中有农村来的,特别看不惯这样的“懒人”,便说了几句,结果小宋当时就不高兴了,把这位同学打了,因为当时这件事后来闹的很大,虽然小宋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最后依然被开除了。

所以打大的孩子和娇生惯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打大的孩子心理不健全,娇生惯养的孩子自我为中心。都是一种极端教育,最容易导致孩子出事儿,而且现在在大多数出事儿的孩子当中,这2类占绝大比例,因此对于这2类教育是不可取的,而是要从小理性的培养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样也能使孩子得到帮助。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说说看法!


不正经粑麻

现在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那就是父母,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含子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见不得孩子的一声啼哭与喊叫,不然疼在心窝里。

刚育有小孩子的宝爸宝妈们就要特别注意,孩子婴儿时期的教育会铸就他成长经历中的分分秒秒表现,有的孩子懂事、乖巧、可爱,懂得父母的辛苦与不易。

有的孩子就比较自私、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在家里乱摔东西,乱发脾气,有的如果是爷爷奶奶、妈妈如果劝解时,有的孩子还予以还击,打长辈,就显得特别可恶、可憎,简直属于狼儿子型。


我见过一个视频:10岁左右的一个男孩子为了问爷爷要一百块钱,爷爷不给,他就拿出砍刀准备砍爷爷,爷爷没有办法只好拿起家里的长棍进行防御。

这个小男孩边骂边哭,并且不断威胁爷爷,如果不给他钱,他就砍死爷爷。奶奶看到就出来劝架,但也不敢贸然去孙子那边拉架,万一被他砍了不是死就是只有半条命了。

像这种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留守的二老在家里把孩子从小拉扯到大,但爷爷奶奶一般都会溺爱孙子,娇惯孩子,也不会去打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式里面打孩子和娇惯孩子都是管理方式上两种错误极端,都是不健康的孩子教育方式,尤其孩子儿时的家庭教育会形成他以后的性格和脾性。

儿时的成长教育尤其重要,对孩子教育必须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同理心。我们要从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知道他有什么需求,为什么需要这个,怎么帮他正确解决这个需求。

必须晓之以理,以道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礼义廉耻价值观,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越雷池一步,将会得到什么惩罚,这些惩罚必须及时实施,让他明白不好的表现就要遭殃。


打出来的孩子和娇惯的孩子区别一般有:

(1)性格上的差异性。娇惯的孩子一般比较霸道,毕竟自私,没有同情心和爱心,自己利益至上,自己为王意识强烈。打出来的孩子性格一般很内向,很自卑,没有社会认同感,归属感,一般对社会抱有仇恨心里,太小时性格比较沉闷,但成人后当有一个爆发点出来后,就会很难灭火。

(2)依靠心理差异。娇惯孩子从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自己动手动脚,这些父母都会包办,使用社会能力较差;打出来的孩子一般都要自己从小负责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帮助父母,没有依赖感。

(3)社会认知能力不同。娇惯的孩子一般比较天真烂漫,不懂得社会险恶,但打出来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人间冷暖和眉高眼低。

(4)犯罪率不同。娇惯的孩子一般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大手大脚,没有社会仇恨意识,相对犯罪率比较低,但打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家庭有问题的环境长出来的,都有仇视人和社会心理,当有能力爆发时就会进行报复犯罪。

当然一切都不是绝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必须从小因材施教,让孩子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弹古论今

看了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会说:对孩子不打不骂,天天和气对待,就是娇生惯养。所以,很多父母往往会在两种方式之间选择,对待孩子,要么打骂,要么娇惯。

殊不知,打骂孩子和娇生惯养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两种方式,虽然表现不同,但却殊途同归,都是极端的教育方式。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打骂孩子和娇生惯养孩子,具体有什么区别与不同?

一、打出来的孩子会怎样?

小张生了第二个女儿之后,由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心情很不好。在小女儿刚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打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小女儿挨揍,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手没先干净,要打;鞋子穿的不对,要打;饭菜弄洒了,要打;流鼻涕了,要打……总之,一个几岁的孩子,天天被抽。

现在,小女孩读小学二年级了,不但没有被妈妈打得老实、听话,反而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个性。作业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或是干脆不做;每当值日,该她们小组打扫卫生的时候,她从不打扫,总是指使别人做事,要是别人不去做,她就打到人家去做为止;当老师点名批评她时,她总是噘着嘴巴、昂着头,一副满不在乎、爱咋咋滴的样子……

平时,她给同学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反正不就是打嘛,我不做打一顿又不是什么大事!”

可见,打出来的孩子,是多么的叛逆。他们会使用各种方法来应付或模仿父母的打骂。就像上文中的小女孩一样,个性过于强烈,一旦得逞,便更加肆意妄为,从而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与教导。

此外,打出来的孩子,要么个性叛逆的,要么唯唯诺诺。比如,父母对孩子过于严苛,

孩子稍有不对,便非打即骂,使孩子形成了唯唯诺诺的个性,从而胆小怕事,没有主见,长大后也难有作为。

二、娇生惯养的孩子会怎样?

谢林与妻子都是公司的高层领导,所以家里的经济条很是不错,所以,他们的儿子小胜一出生,就给他聘请了专用保姆,将他照顾的无微不至。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看护与宠爱,使小胜天天都过着锦衣玉食、小王子般的幸福生活。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到了14岁,上初二那年的夏天,小胜的学校里,举行了一次野外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生存与动手能力,学校便要求学生们,按10个人一组,在野外就地取材,自己做饭给自己吃。

同学们都纷纷动手,有的挖野菜,有的捡柴,有的弄水等,都忙碌着做饭吃的事情,但是,小胜却什么事都不干,一个人悠闲地坐在那里,等着吃现成的。这时,有些同学心里不高兴,便说不小胜是“好吃懒做的人”。小胜听了,很不高兴,就与对方争执起来;并且,他还动起手打起人来。但是,由于小胜平时什么也不做,身体素质自然比不上别的同学,结果,就被人家给狠揍了一顿。

可见,娇生惯养的育儿方式,并不是真正的疼爱孩子。因为娇生惯养的孩子,大都性格傲慢,四肢太懒、不懂谦让,从而养成骄纵、依赖、能力发展不健全的个性。

从上面的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打大的孩子和娇生惯养的孩子之间的区别:打大的孩子心理不健全,娇生惯养的孩子自我为中心。

可见,打骂和娇惯,都不是理想的育儿方式。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打骂让孩子自卑,娇惯让孩子自恋。都无法养出理性、平和、心智特别健康的孩子。

因为,自卑的人没有自我,自恋的人只有自我。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在与人相处、融入社会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因此,这两种教育方式,最容易导致孩子出事儿,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打骂和娇惯孩子的方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广阔的地带,就是“理性育儿”,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健全地成长!

所谓“理性的育儿”:

1、关注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2、凡事不打骂孩子,凡事也不娇惯孩子;

3、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4、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

5、从小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关系;

6、多和孩子沟通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观念;

7、帮孩子懂得一些生活中日常规则;

8、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合作;

9、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善待、什么是感恩!


文海说职场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打孩子。因为每个家庭孩子不多,父母们心疼还来不及呢!

打,无非是犯了错误,或者不听父母好言相劝,父母万般无奈才出手打。

如果犯了道德层面上的错误,先讲道理,继续犯,如果是我,我会狠狠地教训他,让他明白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他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同时,自己也要接受惩罚。

如果是不写作业之类的打骂,弄清楚是智力方面的问题还是态度上的问题,如果是上课太过贪玩,回家作业一问三不知,建议先警告,如果第二天还是老样,不打真是不得了。长期不听讲的后果不言而喻。

如果是孩子之间的矛盾,建议问清楚,讲道理,如果是自己孩子先动手或者喜欢恶作剧,就要给孩子讲清楚这样做的危害,领着孩子给对方道歉,千万不可护犊子。把责任推给别人!



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校不受同学待见,因为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和一个极其自私的孩子玩在一起的。

在家里,无法无天,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闹,撒泼,无视父母的感受,心里没有别人甚至父母,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怕。不是孩子天性如此,而是他断定父母拿他没办法!他已经把父母拿的死死的。所以为所欲为,没有顾虑!

被打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有的孩子也学会了家长的暴力手段,狂躁的脾气,稍有不顺心,就会运用父母教会他的方法施予别人。也有的孩子因为明白做错事会收到惩罚,做事自觉多了,但做事胆小,容易没有主见,用害怕自己出错,不敢担责任,因为害怕错后的惩罚。

所以娇惯和棍棒式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出身不同,父母的脾性有千差万别,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是困扰多个家庭的棘手问题,所以我们提倡恩威并重,但度的把握,很难,社会的影响很多,教有成法但无定法,凡事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真的,有的孩子天生乖巧,省事,批评都不行,别说打了,但有的孩子又适合揍揍。

自己的孩子自己琢磨吧。同样的方法区别也很大,别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了。


漫语慢文

打孩子和娇生惯养孩子都不是很好的方法和策略,两者有什么差别。

1、打出来的孩子会越来越疏远父母

打孩子有两种效果,一种是孩子变得越来越暴躁,长大之后父母管不了,打不了,也会出现一些和父母对打的恶烈情况出现,二种是越来越胆小,没有自信,自我否动。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自我封闭。

2、娇生惯养出来的孩子会越来越依赖父母

这种孩子会没有独立能力,如果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话,以后离开父母自己一点生存能力都没有,难道需要父母陪伴着过一辈子吗,并且他们依赖却不感恩,觉得父母为他们最什么事情都是以所应当的。这种孩子和其他人沟通交流合作也会出现问题。


3、较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打骂也不是娇生惯养而是需要采取正面管教的理论

温和和坚定的不卑不亢,让孩子知道明确的界限,对于孩子有爱但不是溺爱,对于孩子有罚但不是体罚,要有底线有原则。给予孩子心理营养,让孩子很好的自我成长。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快乐的自由心态。


游戏育儿


现在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打孩子的少了。但是在我们80后的童年小伙伴中挨打的还不少。我先说说我们这些人的区别吧。

说说近的,我妈是出了名的惯孩子,我姑夫对孩子却是很严厉的,我见过她打我表哥,吊起来的那种,吓得我表姐可乖了,特别害怕他。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发现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我会耿耿于怀,生活中的挫折坎坷,我好几次费力很大的力气才从崩溃的边缘活过来,可是表哥表姐他们却看淡了很多。这就是强大的内心。现在通过我的自我修炼,也让我自己逐渐强大了,但是和他们比这期间却费了不少功夫。

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小的时候,表姐特别羡慕我有一个好妈妈,给我们自由、疼爱和陪伴,最主要的是不打我们,不强迫我们,她觉得我们很幸福。是的,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个承载爱和延续爱的地方。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个有爱的童年,但是我更希望在我的成长中也能学会肚子承担和强大的内心。

打孩子不好,娇生惯养更不好。我觉得好的方式应该是娇生+厉爱,爱孩子但不放纵,让孩子享受爱的同时学会成长和担当。

你们觉得呢?


爱子思考

对于打出来的孩子,我认为自己最有资格评论。

父亲是位乡村教师,勤奋,善良。对自己十分苛刻,对子女也特别严谨。彼时只要因为在外惹了是非,有人上门理论,父亲必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棍棒责骂一顿。他认为自己教书育人,不能让人家指责他连子女都教不好,所以连辩驳的机会都不给,不服气,嘴犟。还要多加几棒。整个一个封建帝国思想。

工作后,我们姊弟在单位上也是不怕吃亏上当,脏活累活抢着干,功绩却不知争取。受了委屈也不分辩,总以为吃亏是福报,凡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因为耳软面善,有时老天就爱看笑话,反而比一般人在人事上招来更多些非议与小灾祸。

特别是,当那些能忍就忍能让就让打出来的孩子与娇生惯养的自以为是咄咄逼人孩子大了相碰撞时。相左的思想理念反而惹来更大灾祸。

朋友就是个打出来的孩子,十几岁出来帮衬家庭,拖到二十六七,为了不耽误兄弟结婚(农村里老大没结婚,老二先结认为会触霉头)急匆与一异地男结婚。

结婚后,到男方傻了,丈夫家里只一个土坯房,一个七十多的寡母奶奶还伺候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父亲。看着老人可怜,土坯也摇摇欲坠,朋友没多想,拿出了多年打工的私房积蓄二万多,先交了订金,夫妻又在厂里借贷三万多,在小县城帮这奶奶与娇生惯养,没病没痛,只是好酒色的父亲买了个二手房住,并剩二层给他们拿租金出租。

夫妻二人继续在外打工,这期间还不时寄钱给家里的奶奶与父亲生活用,之后奶奶平安去世后五年,老父亲在烟花巷去浪荡,认识了一个和儿子差不多大的烟花女。两人一来二去鬼混了几次,老头怕女人客人多,抓不住,赶快瞒着儿子把这女人娶进门。

进了家门,两人都不做事,靠点房租根本不够挥霍。父亲窝火:母亲当初就不会拉关系让自己一文化人耽误在农村。自己在儿子一岁时嫌那没文化的妻子,当初刚好碰到文革,好不容易当了红卫兵头头,他甩了妻子,让儿过继出去,没过几年文革结束了。包产一到户,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庭重担又落寡母一人身上,新娶的女人也跑了。寡母看他孤单,才赶紧又把孙子抱回来养。现在我花甲之年好不容易娶了个女人。这兔崽子不给钱孝敬后母,寄的钱还少了。

告,状告儿不孝要20万赡养费。法院也知道这父亲是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老败家子。儿子又是个老实人,怕他不停纠缠,儿子没回家告子不孝诉求也正当,就给他判生活费按当地省城最高标准判了三万多,医药费一万多。儿子回家把医药费给清了,父亲就真死了。

这小继母从小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有哥有姐有弟有妹,一家人在农村家族大,父母没文化,但两性观念开放,只要有利益,什么事都敢干,教子教女在外头接人待事也是只要不吃亏上当能占便宜就是本事。这小继母十四五岁就混入社会,妯娌姐妹都在街头按摩场所干过。十八岁嫁人,丈夫家里穷,只要女人来钱,对她的所做所为也睁只眼闭只眼。之后生了一女,男人渐渐富裕了,又有些看不起这女人,后来女儿二十多岁嫁人了,这男人觉得绿帽子戴了多年,维持两人关系也断了,天天吵着要离婚。刚好这时碰到了朋友丈夫父亲,知道这老头在县城有房有房租。想着人老色衰了有房住,有房租维持生活。

谁知,过来后才知道房子是儿子的。她以为老头死了也不怕,一家人人多势众霸着房又打了结婚证,又是当地人,老头自家没亲没戚,儿媳妇还是外地人,谁会来管这闲事。

后来朋友夫妇告到法院要求继母返还房。继母虽没证据,可有胆量,又哭又闹,又是耍赖撒泼,又是用生命做威胁,咄咄逼人的怒吼着。这一下执法者们可纠结了,只能在证据里找漏洞。以期望可以从中发现什么,可以帮助继母从中得到些合法利益,她得到了物质。他们也好早日摆脱她得寸进尺的纠缠。

可有些事越想快点结束,越简单明了,它就越复杂拖沓,。于是这案子就一审打到二审,二审又事实不清重审。一审还让朋友借钱"自愿"补偿了继母2万。可现今,房没要回,钱也赔了。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娇生惯养的人还是到处有人帮,有人惯,有人让。而打出来的孩子连自己的正当诉求,被人一吼,都唯唯诺诺说不清楚。

你看,妈妈们总是先抱起那最先啼哭着的小孩,她们怜悯她,安慰她,护着她,让别的孩子让着他,可妈妈们唯独忘记抱住走向角落瑟瑟发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