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你吃夠了供應商的苦,為什麼?

許多企業常常受困於生產運營,營銷不錯,訂單嘩嘩地往家拿;新產品研發也是層出不窮;車間管理不管是6S還是流水線,也是井然有序;其他部門看上去運轉都很正常。

但就是生產履約時不時出一些狀況,問題主要與供應商的物料質量有關,總讓人放心不下。

為什麼只有你吃夠了供應商的苦,為什麼?

企業生產質量管理水平有三個層次:

一是自我忙亂型,無暇顧及外界;

二是開始關注供應商質量,但還只是精神、口頭層面;

三是不僅全過程管控供應商,而且觸角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管理競爭,一句話企業的核心能力就是對供應鏈的管理水平。

下面就就來談談如何做好供應商質量管理。

從物料需求流轉順序來談,首先是物料技術、工藝交底,二是供應商的物料生產過程,三是供應商的來料檢驗,四是供應商的供應商如上重複一套。

  • 1/4 物料技術、工藝交底

實際上,物料的質量問題,往往70%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一是供應商選擇不對,天生就是小作坊,管理髒亂差的胚子,偏要他生產出航空母艦,這種情形在企業中佔30%左右。

二是供應商確有實力,但新物料下單時,與供應商物料技術、工藝交底不夠,經常是我們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夠,未吃透技術參數和工藝,靠供應商彌補,彌補可以,經常還不交接清楚。

技術人員自己懂,他以為供應商懂,供應商也以為自己懂了。

或技術人員自己不懂,他以為供應商懂,供應商自己不懂,問了技術人員也答非所問。

雙方都還很託大,沒有一個共同簽字畫押的契約,糾紛時大家再混戰一團,清官都難斷家務事。

這種情形在企業中佔70%左右,目前已經成為影響物料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了。

首先研發圖紙交底,很多企業做的很不到位,有的連自己的企業內部都沒有新產品轉產評審機制,遑論供應商乎。

研發部門下達一個整體性、主觀性物料描述,只有原理圖,沒有加工圖紙、沒有參數細節、沒有完整工藝要求......

總之是奉行“沒有主義”,捧一件試製品,指手畫腳、囫圇吞棗向供應商交代一番,而且美其名曰第一次做,自己也搞不懂細節,好像這樣一說他就可以脫身了,產品出現問題全是供應商的。

把供應商折騰地半死才搞出產品,這樣一來,核心技術反而在外包供應商那兒了,後面甲方乙方地位互換在所難免,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

第二質檢技術交底,質檢部門穩坐釣魚臺,前期新產品移交、試產時不露面、不拜訪、不交待,實行“三不”主義。

等待產品做出來交到公司以後,他能洋洋灑灑提出若干頁的不合格項,負責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熟練地打發供應商按此整改。

這些信手拈來的問題,質檢部門事先有沒有通過正常渠道告知對方,有沒有在供應商試產時安排專人駐場指導。

只把問題止於入庫來料檢驗(大錯已鑄就,必然影響生產),而不是走出去將問題物料止步於供應商出廠前,這是區分一個質檢部門工作水平高低的典型特徵。

第三生產工藝交底,外部供應商生產視同我們自己生產,移交一個產品,就要管到它的生產線建設:節拍、工序、配送以及工裝治具,產品質量可是生產出來的。

前面說的蘋果公司,人家外包一項業務,從頭到尾交代的仔仔細細。

做到任何一家工廠拿到手明天就可以生產的程度,細到流水線多少個工位,每個工位什麼節拍,員工生產動作順序等,這才是真正對待外包業務的態度。

  • 2/4 供應商生產過程管控

很多企業對供應商質量的管控只限於進廠必須保證100%合格,最多時不時地進行飛檢、臨檢,檢查供應商的終檢產品是否合格,這已經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了。

可是他們只糾纏於成品的合格率,結果要麼換貨、退貨,要麼再進行經濟處罰,鮮有從生產源頭檢查過程質量管控的有效性,缺乏追根溯源的精神和機制。

每一個問題都是冤有頭債有主,一定會在人、機、料、法、環、測中找到根源,只要在每一個環節多問幾個為什麼即可。

:操作人員的資質,技能匹崗認定,對工序生產工藝理解,情緒和思想的穩定性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設備、治具、模具保養記錄是否及時和完整。

:來料檢驗把關是否有效,一些內在的諸如材質、化學處理是否正確,有可能要延伸管控至下一級供應商。

:工序、崗位工藝指導書、操作指導書版本是否正確,首末件制度執行是否有效,記錄是否完整。

:環境溫溼度、潔淨度是否保證。

:檢測設備的有效性,設備的完整性等,這就是生產全過程要素,問題必居其一。

讓我們來看看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是怎麼通過運用5WHY法來找到工廠設備停機的根本原因。

有一次,他在生產線上發現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於是他詢問工人機器停機的原因。

於是出現了下面的問答對話:

★問題一: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案三: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

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供應商的來料問題也如同一樣。

對待供應商問題,要有幫助他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的意識,現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你是願意帶領一個和你一樣強大的供應商隊伍去和競爭對手拼殺,還是帶領一群侏儒供應商烏合之眾,勝負立判。

他的低效生產成本一定會拐彎抹角地轉嫁到你頭上,切不能眼不看為淨。

這方面日本企業做的比較好。像豐田公司,在問題苗頭剛出現時,立即會派遣一個工作小組實地勘察供應商工廠現場。

小組不滿足與供應商表面回答,會連問五個“為什麼”。

豐田的供應商知道,一般經過這個輔導程序的,都會發現存在某個更深層問題的徵兆,如質量控制、員工培訓、工藝文件、團隊架構、問題處理流程以及下一級供應商管理等。

當然,豐田偶爾也會解僱一些供應商,但不是隨意解僱。

豐田付出幫助努力後,只有當供應商還毫無改善跡象且豐田認為他們自己已經放棄努力時,才會最終被淘汰。

否則,豐田會一直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是被精挑細選來的。另外這些幫助都是無私和免費的,這就是共同夥伴意識。

  • 3/4 供應商的來料檢驗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供應商的物料問題是由於他的上游供應商物料出了問題,導致必然的連鎖反應。

這方面主要體現在隱性方面。

一是物料材質,各種成本佔比。

有一個電器成套企業,在開關櫃成品發到客戶現場以後,出現部分螺栓斷裂現象,經過送樣檢測,其中鎳成分含量過低,原因就在於螺栓生產廠家的原材料進貨就出了問題。

批次問題,產品中的螺栓必須全部更換,大家知道,一個靠螺栓拼接起來的產品,螺栓雖小,如果更換,等於把產品大卸八塊,拆比裝還要難上十倍,返工極為費時費工,價值雖小,影響極壞。

二是酸洗磷化、熱處理等現場過程,工序較多且生產存在連續性,工藝要求較高,一些影響因素如處理時長、溫度、化學液體濃度、潔淨度等。

這些過程由於過時不候,離開了現場檢查,一切都難復原,所以實時過程控制就尤為重要。

三是高精度加工件必然需要高精密的校驗設備,如三座標儀、激光測距儀、X光探傷儀、氦氣撿漏設備等,不管是上游供應商,還是自己本身,必須具備相應的檢測手段,不能靠手、目視的感性評價。

沒有這個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

  • 4/4 管理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

在實體制造業當中,自己做好了不行,上游物料供應商自己做好了也不行。

關鍵工序、關鍵原材料的質量管理必須延伸到供應商的供應商處,把上述的一、二、三條措施再在供應商的供應商複製一遍,才能消患於未萌,避危於未形。

在實際現實中,很多企業中的有識之士一定會想到了這些,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資源的。

很多時候經營者往往他意識不到,且他認為所有的物料高品質是理所當然的,誰的問題誰處理,認為自己投入人力物力就是一個白白的浪費。

每一個企業的供應商隊伍都會存在良莠不齊,隨著技術、時間和人員的變化、變更,還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果我們沒有幫助意識、輔導意識,不尊重現實,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內外著名企業如豐田、本田、蘋果、華為,配有專職供應商質量工程師。

在緊急時刻可以調集全公司資源去供應商處分析和解決問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都沒有白費,所以他們企業產品的高品質是付出努力和代價的。

質量不是飛來的,質量是管理出來的,質量是整個供應鏈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不能只瞧見自己跟前的那一小塊,更要關注冰山水下的那一大簇。

來源:精益管理人 作者 : 周洪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