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海鋪網告訴你這些奇葩的餐廳為什麼都倒閉了?

  開拓創新能讓餐廳起死回生,但偽創新則可能讓餐廳一招斃命。搞清二者的邊界,非常重要。來看看,2017,那些死於“偽創新”的餐廳。


  01
  為了差異化,他研發了水果味烤魚

  一家做水果烤魚的品牌,據說,是因為聽了特勞特定位課,就想走差異化的路線,品牌名也改成**水果烤魚。
  據該品牌內部人士稱,老闆覺得吃烤魚的客人中,女性喜愛吃水果,所以這樣是為了增加女性顧客的好感度。
  從菜單上看,水果味烤魚佔比並不大,有菠蘿酸辣、荔枝香辣、檸檬酸辣這幾個味型。大眾點評的推薦菜裡,並沒有這幾款。而所謂的水果味烤魚,其實就是在烤魚上加幾片水果。
  “愛吃水果自己買水果、吃水果撈啊,怎麼會吃水果烤魚?這兩者聽起來就很不舒服,也不融合。”一位食客這樣評價。
  參評
  典型的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出奇而出奇。餐飲吳老闆說,混搭可以嘗試,但直接定位成這樣,違背了消費者的基本認知。水果的酸甜和烤魚的鹹香這種混搭,很多人應該是不習慣的。

好評海鋪網告訴你這些奇葩的餐廳為什麼都倒閉了?


  02
  開一個咖啡館,核心定位卻是拍照

  前幾年流行獨立咖啡館時,瀋陽就有一個公園主題的咖啡館。老闆的想法是,弄個牛逼的裝修,讓妹子們過來拍照,就可以有很多自媒體做宣傳。然後,就出名了。
  想法不錯,最後裝修花了130萬。但營業後他發現一個問題,妹子們是過來了,開業人非常多,但是都是來拍照的,到店消費的並不多。後來客流量急劇下降,因為沒啥拍的了,除非換裝修。
  當時這家店對外的宣傳是,可以拍照,可以開發佈會,可以做沙龍。這還是一家咖啡店嗎?餐飲設計師智元春建議,不如做個影樓的取景基地,但這個老闆捨不得,後來就一直不死不活。現在,這個店已經倒掉了。
  參評
  把一家咖啡館的核心競爭力定位為拍照,這種創新本身就脫離了餐飲的本質。做品牌策劃的楊六說,餐飲的本質是吃,咖啡館的本質在於喝咖啡,在這件事上,消費者存在很多未被滿足的衝突,創新的關鍵是要洞察其中的衝突並充分利用。
  03


  豬肉涮著真好吃,但消費者卻不買賬

  有一家賣黑豬肉(土豬肉)的商家,為了體現豬肉好吃,就把豬肉片成薄片兒,然後像涮羊肉一樣讓大家體驗。
  還別說,吃過的人都豎起大拇指,是真好吃。這個商家就想,既然這麼好吃,我開一家涮豬肉的店肯定也很火。而且,市場上也沒有一家類似的店。
  當時內參君熟知的一位餐飲老闆強烈反對,說這樣違背傳統認知,大家都覺得豬肉沒有這種吃法,消費者的接受度肯定不高。
  但是這個老闆卻認為這種創新肯定會火,執意要開,結果根本沒多少人上門吃。生意一直不好。這個老闆現在很頭疼,準備馬上改掉。
  參評
  創新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傳承不守舊。創新的前提是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味道、烹飪方式、食材等。借力品類認知,而不是顛覆認知。就比如做羊肉燴麵的打出“不膩不羶”的口號,做川菜的說自己“少油少辣”,打破了品類本身自有的特性,顧客接受度肯定低。
  04
  雞湯好喝,但做雞湯火鍋就一定可行嗎?

  廣州楊六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楊六說,有一個深圳的客戶,三個人合股投了500萬,在一個寫字樓開了一家餐廳,購買山林原始的走地雞,做雞湯火鍋,取名竹林雞。

  然而,餐廳花大量成本裝修,但特色並沒有凸顯出來,產品名稱又有點奇怪,而且味道也不怎麼樣。從開業起生意就一直不理想,持續虧損。
  參評
  產品模糊不清,看招牌是吃雞,進店卻是吃火鍋。餐廳的定位偏離了消費者吃雞肉的心智認知。沒有挖掘出自身的特色優勢,是雞肉好吃,還是雞湯好營養?魯班張副總經理、中國烹飪大師陳偉說,創新不能忘本,產品創新的核心是好吃,還要迎合當下消費者的喜好。
  05
  自動升降火鍋,省了程序丟了“魂”

  前段時間,一個“可以上上下下的火鍋神器”震驚了眾人。這個神器自帶一個可以從鍋底升起的“托盤”,沸騰的湯水褪去,各類煮好的食物一覽無餘,省去了消費者“撈”的程序。(相關鏈接:火鍋神器出世!可是,“鍋魂”呢?)
  事實上,這個關於火鍋的玩法已屢見不鮮。去年成都已有這種智能“升降火鍋”。不過,內參君得到消息,這家名叫“爐鼎季”的火鍋店有點後繼乏力,今年3月就已關門……
  吃貨們並不買賬:“這麼燙火鍋太讓人掃興了,就像你想好好按個背,剛進門技師就把褲子脫了!”“喪失了火鍋的靈魂,老實說很沒食慾。”

  參評
  高科技讓人的生活變得方便,但不應影響人們關於火鍋的核心體驗——社交、參與感。創新要抓住消費升級的趨勢沒錯,但消費升級帶來的應該是更好吃(或感覺更好吃)的產品、更好的環境、更好的服務(或便捷)、更好的食材,而不是一些營銷的噱頭。
  小結
  一切為了創新而進行的創新,都是偽創新

  上述很多餐飲企業創新之後,反而活得並不長久。究其根源,就在於創新過度,為了創新而創新。
  餐飲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創新肯定不行,創新過度也不行。那麼,餐飲企業究竟該如何創新?
  德魯克說,創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因此,創新要做的事情就是走出去多看、多問、多聽。創新若要行之有效,就必須簡單明瞭,目標明確。它應該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否則就會把事情搞糟。
  品類專家奕宏也曾說,創新之前,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1.我們為什麼要創新?
  2.創新是為了什麼?
  3.我的創新,消費者能感知嗎?能感動嗎?
  4.我的創新,是為了解決我的問題,還是為了解決消費者的問題?

  5.我的創新,解決了行業痛點嗎?打破了舊有的習慣嗎?提升效率了嗎?
  找到創新的初心,找到創新的第一性原理,才是創新的開始。
  他還總結了3個創新的原則:
  1.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滿足了新的消費場景,創造了新的體驗;
  2.是否解決了消費者痛點、企業痛點甚至行業痛點;
  3.是否能提升效率,改變成本結構。一句話,在餐飲創新的道路上,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守正出奇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