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的故事

記得許多年前, 鬧孩推薦安利小區門口的牛肉拉麵,一天中午過去品嚐,果然不錯。湯是香濃清湯,絕沒有飄著一層黃油,面是筋道彈牙,一根從頭到尾清清爽爽地盤臥在碗中;甚至小菜,一樣雪菜、一樣榨菜,也都跟自家炒出來的一樣,甜甜的,脆脆的,毫無怪味。午餐用罷,鬧孩又給樓上的外公帶去一大碗牛肉湯,多多的添加牛肉、香菜、青蒜苗,讓他晚上煮開了再吃。

鬧媽吃過,鬧孩還要帶鬧爸去嚐嚐。鬧孩六點多就開車帶著爸媽從東到西橫穿城市,冒小雨趕去安利小區。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滿滿當當的竟連位置都沒有,如果執意要坐下來,一家三口也只能東一個、西一個坐的七零八落。鬧孩傻眼了,悻悻地,換到淮南牛肉湯去吃。這裡果然大大一碗湯,黃黃一層油,即使粉絲、豆腐絲都不要,還是好厚重的感覺,撈不完的豆餅子、白菜絲、牛肉片,量真是夠大的,如果買一碗回家,足夠一家三口飽餐一頓。再配上油酥燒餅,呃呃,口乾舌燥,非得熱熱地灌下去一壺普洱才能解膩。當然價格也不低,一頓飯36元。

想起小時候,我還很小,估計五歲左右吧,因為大姐那時候已經能單獨跑到大慶去買油條了,大姐那時候應該十來歲。好像是星期天,那天,媽媽給大姐一筆錢,多少呢——2元——似乎錢是藍色的,有戴頭巾的女子開著拖拉機還是什麼的......大姐興沖沖地挎個籃子去買油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定是在各做各的事情,但我和二姐肯定是啃著手指頭站在家門口一門心思地等著早餐回來——那時候,吃頓油條可不是小事,簡直跟過節似的。

又一次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哭喪著臉回來了——錢丟了!啊啊啊,氣死了,我哭了。大姐肯定是捱罵了,身上一定會挨奶奶掃帚頭拍幾下,至於此事如何結束的,早餐究竟喝的粥還是吃的饃,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只記得兩件事——油條、丟錢!

又一次,我已經上學了,二姐比我大兩歲,估計是個初中生。暑假,媽媽看我們實在閒的無事,整天貓家裡不是看小說、就是吃西瓜,決定把買菜的活兒交給我們姐倆——奶奶萬般不情願地交出了菜籃子和每天2元的菜金。

我發現媽媽看人的眼光確實很一般。她最最信賴的是二姐,二姐從小就摳門,媽媽特偏愛這一點,毫無疑問,二姐如願拿到了菜金,我拿著菜籃子。然後,一個暑假,整天午餐炒豆角、晚餐燜豆角,一天2角錢用來買豆角,剩下的1塊8全部買了巨峰葡萄,進入了兩個小貪汙犯的肚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