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趙武靈王生於公元前340年,卒於公元前295年,是趙國的第六位國君。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從一個小國成為可以與秦國相匹敵的強國。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趙武靈王劇照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打算滅掉中山國。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把趙國領土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因此成為趙國的心腹大患。雖然中山國實力不如趙國,但一直受到齊、燕等大國的幫助,因此趙武靈王的一系列進攻並不順利。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趙武靈王打算換一種方式針對中山國。

當時趙國的主要威脅除了秦、魏等國外,就是北方三胡。三胡指的是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他們擅長騎兵作戰,趙國在他們身上吃了不少苦頭。有感於此,趙武靈王決定向三胡學習,培養一支騎兵精銳,並號召國人開始著胡服。

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資治通鑑》

趙武靈王敏銳地意識到推行“胡服騎射”會遭到朝野的前列反對,但為了富國強兵,毅然決然的決定執行這項改革,先帶頭穿著胡服。放在今天,向其他民族學習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在古代不是這樣。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華夷之辨

古代一直有“華夷之辨”的說法,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在文化上充滿優越感,認為周圍的遊牧民族“戎狄豺狼,不可厭也”。這種愚昧落後的思想一直到清朝還存在,當國門被洞口,一些進步人士準備推行“洋務運動”時遭到了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所以,當趙武靈王決定向三胡學習時,馬上遭到了臣民的一致反對。在趙國國民看來,三胡是落後和野蠻的,向他們學習就是自取其辱。

趙武靈王的叔父公子成得知他要推行“胡服騎射”時,也推病不上早朝,改革一時難以進行下去。趙武靈王認識到要想說服國民,必須先說服自己的叔父,於是親自上門說服公子成。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趙國處境

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繫累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先君醜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醜,非寡人之所望也!——《資治通鑑》

趙武靈王先向叔父點明趙國的處境,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簡直就是一個四戰之地。趙國的心腹大患中山國也經常仰仗齊國的力量,侵略趙國,甚至引水圍鄗城,如果不是祖先保佑,鄗城差一點就失守了。隨後,趙武靈王又提出解決趙國艱難處境的對策,即學習胡人的服飾,訓練騎兵。而公子成一味遵循禮樂,不願意改變服飾,這是忘了鄗城的奇恥大辱啊。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胡服騎射

在趙武靈王的一番說辭下,公子成第二天主動穿著胡服來上早朝。於是趙武靈王正式頒佈改穿胡服的政令,並開始訓練騎兵。在此之前,各國已經有車騎的兵種,但騎兵只是作為附屬配合步兵作戰,而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騎兵逐漸成為獨立的兵種。

趙國通過胡服騎射逐漸強盛起來,從公元305年開始,趙國先後大敗林胡、樓煩二族,趙國的疆土不斷擴大。公元前296年,趙國吞併中山國,終於報了鄗城之辱。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每次讀《資治通鑑》的時候我都會感嘆,歷史其實就是不斷地輪迴,2000多年前趙國面臨內憂外患,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能摒棄成見,向夷狄學習,從此趙國走上強盛之路;而在100多年前,晚清也面臨著被列強瓜分的局面,但愚昧的統治者不肯進行變法改革,導致維新運動進行了百日就宣告破產。如果慈禧太后看過《資治通鑑》,並能向趙武靈王學習,清朝未必沒有強盛的希望。

對於國家是這樣,對於個人也是如此。我們常說“窮則思變”,當個人陷入前後兩難的局面時,不妨向趙武靈王學習,換一種思路,說不定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叔父公開反對,最後他把叔父說的心服口服

《資治通鑑》一般被看作“帝王書”,史學家胡三省曾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現在已經沒有帝王,但對於普通人來說,《資治通鑑》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資治通鑑》不僅能幫我們知悉過去,也可以鑑古知今,吸取古人教訓少走彎路,甚至能找到歷史規律,推測未來。當然我們也可以學習古人高潔的品德,超越世俗的智慧。

這套《資治通鑑》叢書一共四大本,印刷精美、質量上乘,絕不是盜版書可以比擬的。考慮到現在的讀者閱讀古文會有困難,全書搭配有譯文方便讀者理解。這四本書原價368元,現在正值雙十一,僅需98元,感興趣的朋友趕緊入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