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古文:"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白話文:"南方第三列山系的頭一座山,是座天虞山,山下到處是水,人不能上去。從天虞山往東五百里,是座禱過山,山上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是犀、兕,還有很多大象。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鵁卻是白色的腦袋,長著三隻腳,人一樣的臉,名稱是瞿如,它的鳴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泿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種虎蛟,形狀像普通魚的身子卻拖著一條蛇的尾巴,腦袋如同鴛鴦鳥的頭,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還可以治癒痔瘡。"

禱過之山:即禱過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廣東境內;一說在今廣西境內。

兕(sì):犀牛一類的獸。一說指雌性犀牛。犀牛是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牛,頸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個或兩個角。皮粗而厚,微黑色,無毛。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鵁(jiāo):鳥名,一說是鸕鷀的一種,也叫魚交鳥,頭細身長,頸有白毛,能入水捕魚。

瞿如:傳說中的一種鳥。

古人配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現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說到人臉最先想到的是貓頭鷹,不過作者是見過貓頭鷹,前面有提到過。我們來看看這個像不像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你愁啥!

草鴞是中等體型的鴞類,體長35釐米,夜行猛禽。面龐心形。似倉鴞,但臉及胸部的皮黃色色彩甚深,上體深褐。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於樹洞或巖隙中。雛鳥晚成性。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白首人面都有了,那3足呢,之前我說了這裡數字是指普通的倍數,體現長短大小。看這腳也不長是吧,這個我看看貓頭鷹吧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_^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吧!你看這小短腿。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泿(yín)水:水名,上游即今廣西東北部的洛清河,是融江的支流。

古人配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現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虎蛟:動物名,一說指鰕(xiā)虎魚,體側扁,長20釐米,牙細尖或分叉,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一說指馬來鱷,體長1米以上,生活在江河湖泊及沼澤地帶。

鰕虎魚:屬鱸形目,鰕虎魚科,鰕虎魚亞科,櫛鰕虎魚屬。遍佈全世界,尤以熱帶為多,主要為海魚。體長,前部略呈圓柱形,後部側扁。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馬來鱷,也叫馬來長吻鱷,它是爬行綱、鱷目、長吻鱷科、馬來長吻鱷屬中的一 員。歷史上馬來鱷的分佈範圍較廣,幾百年前還曾出現於中國南方。主要生活 於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門答臘、爪哇的淡水沼澤、湖泊和河流中。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其狀魚身而蛇尾,看看我找的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南山三——天虞·禱過(22)

沒錯就是帶魚,魚身蛇尾,看那牙,和老虎有的一拼,長度和蛟也能比,齊了!帶魚也有不少品種,有興趣的自己搜索一下看看吧!

食者不腫,可以已痔。腫:毒瘡。已:治癒。痔:痔瘡。

帶魚,中藥名。為帶魚科動物帶魚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的肉、鱗、油。分佈於我國沿海。具有補虛,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病後體虛,產後乳汁不足,瘡癤癰腫,外傷出血。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