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薪酬不超製作成本40%可行嗎? 汪海林:讓行業迴歸“劇作中心制”

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範行業秩序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倡議書》提出,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人民幣以內,編劇、導演、男女一號主演的酬金,不得超過製作成本10%,全體演員不得超過40%;對主要演員的隨行助理人數、配車數量提出限制要求等。記者獲悉,這是迄今為止對電視劇製作產業涉及面最廣的一次倡議。

演員薪酬不超製作成本40%可行嗎? 汪海林:讓行業迴歸“劇作中心制”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成立於2013年,是全國電視劇製作機構自律、合作、交流、維權的行業團體。記者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是行業協會發出此次倡議的直接原因:全行業面臨資金嚴重短缺、生產週期延長、疫情防控困難、購片價格銳減等一系列困難。更直接的衝擊是,目前各電視平臺、視頻網站平臺、購片與自制片訂製價格已下降30%~40%。這份《倡議書》是對影視行業歷年暴露出來的問題,揭露得最犀利的一次。

  《倡議書》規定,主要演員可帶隨行助理一人,享受劇組普通工作人員生活待遇,每人可配工作用商務車一輛,如要求配房車或其他特殊生活待遇,則費用自理。《倡議書》首次提出,編劇、導演要親力親為,演員要控制檔期,其實都是對電視劇製作過程中的質量把關提出要求。

  此前有演員因“摳圖演戲”而引發輿論批評。對此,著名導演尤小剛表示:“有的演員接一部幾十集的戲,本人就有五六百場戲,卻只給40天時間,那除了用替身,根本拍不完。把人摳圖進去,實際效果很不好,質量當然無法保證。”

演員薪酬不超製作成本40%可行嗎? 汪海林:讓行業迴歸“劇作中心制”

演員薪酬不超製作成本40%可行嗎? 汪海林:讓行業迴歸“劇作中心制”

有關影視劇主創的限酬話題,這幾年被頻繁提及。其中,2017年9月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等四家單位聯合發佈的《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被認為是最具約束力,也被形象地稱為“限酬令”,其核心要點之一便是“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當年“限酬令”的發佈方之一,也有現在這份《倡議書》的發佈者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


如果對這份《倡議書》的內容看上去覺得眼熟,並不奇怪。在2017年“限酬令”剛發佈時,雖然收到好評,但也有人指出,行業組織的約束力和執行力有待考驗,電視劇的市場太大,很難一刀切做到“每劇必管”。當年的“限酬令”的確給行業帶來了震盪,明星片酬有了明顯下降,但是否完全達到了“限酬令”規定的標準,還未可知。

“限酬令”的目的,是把少數演員畸高的片酬降下來,不是限制整個行業的活力,作為創意產業的組成,電視劇製作本身的靈活性需要一定的騰挪空間,高片酬不能保證拍出高質量的作品。同樣,低片酬也不意味著劇作質量能整體提升——片酬高低與作品質量有相對關係,沒有絕對關係。相信“限酬令”發佈後的這兩三年,各劇組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調和方式”。追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化,“限酬令”更多時候成為一個參考而非執行標準。

當下的疫情對影視行業也造成了極大影響,經過漫長的等待,眼下一些劇組已經在艱難的條件下復工。在這個時間點提出“厲行節約,共克時艱”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限酬”沒法解決行業難題,那麼現在這份《倡議書》的發佈,恐怕效果難評價。

演員被劇組選擇,劇作被平臺選擇,平臺被觀眾選擇,這是一個標準的市場化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演員片酬幾何,也很大程度上是市場行為。的確有部分演員的片酬高得離譜,但對於整個龐大的演員群體來說,大多數還是拿著合理的片酬工作的。至於片酬多少才是“合理”?這受劇作拍攝成本、銷售價格等各方因素影響,並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限酬令”和《倡議書》都給出了準確數字,可以理解為“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市場已經形成了合理的秩序,演員酬金回到了合適的位置,不妨多思考如何改善作品質量,高質量的作品必然帶來豐厚的市場回報,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這次疫情,就成為劇組被迫不得不接受的一次“市場調節”。不少演員失業無片可拍,不少劇組資金鍊斷裂半途而廢。這個時節能開工拍攝的,多是有實力、有希望、有買家的劇組,他們共同的目標,無非也是將作品完整地製作出來,追求一個好的結果。為了實現好的結果,劇組自然會在投資、酬金、製作成本等方面進行新的考慮與打算,這也是前文所說“劇組要有靈活的自我調節空間”,我們經常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演員自降片酬、甚至自掏腰包參與投資的新聞,這也可以視為劇組的“自我調節”。

《倡議書》的發佈,目的與願望都是好的,但要在疫情期間體現對行業的關心,還應該多關注劇組的生存狀況,有可能的話,多想方設法幫助劇組改善拍攝條件,非常時期,行業從業者也需要這樣的鼓勵。

對於《倡議書》,記者採訪西安多家影視公司負責人,均表示該《倡議書》的出發點很好,對業內的健康良性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不過,也有人提出一些需要完善的意見。

“硬性規定單集不超過400萬,可能國內永遠也無法制作出《權力的遊戲》《羅馬》那樣稱為史詩的鉅作。”西安導演餘治華告訴記者,“其實很多電視劇幕後製作人員薪酬不高,目前製作費用大頭花在了過高的IP購買、流量明星,以及一些額外的開銷上了。各工種有個基本公平和薪酬區間限制,會比一刀切製作成本要合理。”

想要徹底解決倡議中的問題,編劇汪海林認為,需要改變的就是讓行業迴歸到“劇作中心制”,“要向美劇學習,沒有什麼演員不演員的,就是看劇本。劇本可以了,就可以立項,可以投資,質量好的劇作,就可以賣到好價錢。”汪海林表示,“演員在其中是變量,是為整部劇服務,他的角色符合劇情的需要,達到為整部劇增光添彩,這才是一個好的效果。總體來說,電視行業內的專業人員素質,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來源西安晚報、紅星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