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漢林:好演員就是要“多操心”-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由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青島分公司、青島啟迪中學聯合出品的教育扶貧題材電影《支教島·春風》於11月11日正式開機。影片由青年導演楊立超執導,並邀請著名演員鞏漢林特別出演。1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探班正於濟南拍攝的電影《支教島·春風》,採訪到了正在片場拍戲的鞏漢林。聊起表演、喜劇、家庭等話題,鞏漢林立馬顯示出了作為老藝術家的風采,幾十年的表演經驗和人生閱歷淬鍊出他的侃侃而談。鞏漢林說,“一個好的演員,就是要‘操心’,要‘多操心’。”

臺詞過目不忘是“職業病”

當天一早,鞏漢林從北京趕到濟南參加電影《支教島·春風》的拍攝,他一身樸素的休閒打扮,老花鏡已經斑駁掉漆,手機殼是十幾塊錢的普通款式,沒有經紀人和助理跟隨,化妝只要求“打個底就行”。由於拍攝時間緊張,鞏漢林對於邊化妝邊接受採訪的方式也十分樂於接受。帶妝、打光、拍攝設備等要求一概全無,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和講究。不過對於拍攝表演,鞏漢林則完全顯現出了一個專業演員的講究。在拍攝前,他和搭檔演員反覆對了兩遍臺詞。工作人員對於他記臺詞的能力讚不絕口,幾乎達到了“過目不忘”的水準,鞏漢林說這是自己的“職業病”。“現在腦子真是不行了,電話號碼、人名都記不住了,扭頭就忘。就是還能記得住臺詞,這真是我的‘職業病’了。我們在舞臺上的表演必須是一氣呵成,沒有重來的可能。”對詞的過程中,鞏漢林已經開始角色“上身”,進入了表演狀態。並且他還抓住拍攝的間隙,拿著兩頁紙的臺詞反覆琢磨。“我習慣於‘笨鳥先飛’,先要對臺詞劇本提前準備,這樣我才有時間琢磨怎麼表演,不打無準備之仗。如果沒有準備,我當然可以靠著演員的經驗應付過去,可是那樣拍戲我不安心。”一進入拍攝狀態,鞏漢林就心無旁騖,對於當天其他繁瑣事務的邀請都婉言謝絕,心中只有“戲比天大”——“先把戲拍完,其他的事都往後再說。”

此次,他在電影《支教島·春風》中特別出演了一位到基層調研的政府官員角色。該片根據“支教島”草根志願者團隊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支教島”老師與山區師生之間的點點滴滴,展現山東在教育扶貧上做出的卓越貢獻。《支教島·春風》將在日照、青島、濟南三地進行取景拍攝,預計將在2021年年中與觀眾見面。鞏漢林稱,從前年開始到今年,他已經拍攝了四部和脫貧攻堅相關的影視作品。“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能從脫貧攻堅的角度為國家做點貢獻,我感到非常榮幸,也是義不容辭。”

演戲不僅是“戲”更要“細”

鞏漢林在熒屏上的形象以小人物居多,無論是小品中一個個的經典形象,還是影視劇中的角色,鞏漢林對於小人物的拿捏都精準到位,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對於表演經驗,鞏漢林笑言,“天意使然,我長得本身就是小人物,不是大形象。”在鞏漢林看來,小人物的表演最主要還是來自內心體驗。“我覺得社會恰恰是由小人物組成的,如果我們這些小人物將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精準到位,可能就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從內心到外在,我都有著一種天然駕輕就熟的感覺,所以可能觀眾對我的表演相對就比較認可。”

在2010年之後,鞏漢林逐漸遠離了小品舞臺,開始較多地出演影視作品。在去年播出的電視劇《熱愛》和《老酒館》中,他都有著精彩的出演。鞏漢林在《老酒館》中出演了一位說書藝人,當他拍完了在劇中的第一場戲後,導演劉江興奮地對他說,“鞏老師,我沒想到找你找得太對了!你簡直就是專業說書的!”而在諜戰劇《黎明前的抉擇》中,鞏漢林還出演過劇中的大反派——情報處處長葉公瑾。觀眾們發現當鞏漢林脫離了喜劇角色,他的表演還是能夠做到入木三分。“我每演一個角色,都從內心到外在感受到不同人物的靈魂洗滌。在創作的時候,我並沒有把角色定義成是好人或者壞人,我首先要演一個人,臉譜化的表現方式我不太喜歡。”

鞏漢林說,在《黎明前的抉擇》那部戲中,有好幾場重頭戲都是他自己寫的,而且葉公瑾外甥郝貴的那個角色,也是出自他的筆下。“當時我接到劇本之後,覺得這個角色有些蒼白,如果情報處只被一個地下黨就搞得天翻地覆,那不足信。所以我就創作了另一個角色來幫助地下工作者,這樣才能讓雙方的矛盾糾葛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才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在鞏漢林看來,一個好的演員必須要多“操心”。“不僅要對自己演的角色操心,同時對於對手戲的角色也要操心,這樣才能達到一種珠聯璧合的完美呈現,使得角色活起來。”

此外鞏漢林還是典型的“細節控”,劇中葉公瑾用到的菸斗、藥丸、小刀子、聽診器等小道具,也幾乎都是鞏漢林自己要求和製作的。“演戲演戲,我理解的這個‘戲’,不僅是戲劇的戲,同時還是細節的‘細’。如果一個演員把細節都做到位了,傳達出來的角色靈魂就更準確、更完美。”

留戀春晚舞臺但並不貪戀

雖然鞏漢林已經闊別央視春晚舞臺整整10年,但是觀眾一看到他的臉,第一反應還是把他和春晚聯繫在一起。作為央視春晚舞臺上的常青樹,鞏漢林曾經登臺18次,留下了《如此包裝》《打工奇遇》《功夫令》《老將出馬》等一系列經典作品。談起“春晚情結”,鞏漢林表現得十分坦然。“我常跟朋友講,我非常留戀央視春晚的舞臺,但不能貪戀,一個‘貪’字往往會將自己的藝術生命斷送在這個舞臺上。”

鞏漢林說,現在春晚劇組每年還是會邀請他,他也接到了不少作品的本子,但是都一一謝絕了。“我個人心裡有桿秤,我覺得一些作品沒有達到春晚的質量標準,在思考良多之後,我發現也沒法讓這些作品‘迴天有術’,因為它們的基因就不行,不是春晚的苗子,那就只能放棄。謝絕本身也是一種對藝術的保護,對觀眾的熱愛。”

“把最好的時間留給最好的作品”,這是他堅持的原則。“我心裡邊非常清楚,觀眾在看春晚的那一刻不是想看你這張臉,而是要看你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藝術作品。如果我們的作品達不到春晚的水平,就應該做到寧缺毋濫。這樣一是尊重自己從事的喜劇事業,二是對觀眾本身也是一種尊重。如果要讓觀眾拿出情緒和精力來欣賞一段不喜歡的節目,那麼會使他們春節過得都褪了色。”最近幾年,鞏漢林其實一直關注著央視春晚,他對於沈騰和馬麗在2014年央視春晚上表演的小品《扶不扶》印象最深刻。“我覺得這樣的作品就應該上春晚,它不上春晚都可惜了。”

提到鞏漢林,人們往往會想到德高望重的趙麗蓉老師。今年是趙麗蓉逝世20週年,鞏漢林前段時間也發佈了視頻表達懷念之情。“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和趙老師的價值觀是一樣的。老人家強調,從事我們這行要講究,不能將就。將就是很方便的,但是將就出來的東西走得不會長,講究的東西才會成為傳世之作。”鞏漢林發出反問,“為什麼趙老師離開我們已經20年了,你似乎又覺得她沒有離開?因為逢年過節電視臺都在重播趙老師的作品。趙麗蓉老師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她的眼睛從來都不是俯視觀眾,而是平視。在每個作品出來之後,她都會拿著去跟鄰居交流,跟家人交流,最終才把它呈現在舞臺上。”

這樣腳踏實地接地氣的藝術創作方式,是鞏漢林所堅持和信奉的。“這真的要有點工匠精神,要下力氣深耕細作。”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一大批經典的老牌笑星都加入了創作行列,包括陳佩斯、馮鞏、郭冬臨、蔡明等在內,都成為了明星博主,鞏漢林也開通了自己“漢林V喜劇”的賬號。對於經典笑星紛紛殺入短視頻界的現象,鞏漢林認為,“不是我們要‘殺入’,而是時代的需求。你要想把好的藝術作品讓更多人看到,離開網絡怎麼可以呢?這是時代對我們的一種鞭策,我們不能放棄這塊陣地,要不然就被時代淘汰了。你想想,你都不在這個行列裡了,更何談把你的藝術去推廣呢?所以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足為奇。而且我覺得這些專業演員的加入會使得線上喜劇節目的品質隨之提高,價值取向和藝術品位也會提高,這是我們每一個文藝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和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