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禧青花釉裡紅: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釉裡紅,是指用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1280℃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呈現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釉裡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裡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裡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裡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青花釉裡紅系創燒於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於明初。明清皆有燒造。青花釉裡紅畫面,儼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國國畫。它把國畫與精美的瓷器相結合,其藝術價值顯然大為提高。在富於變化而又優美的景德鎮藝術瓷器造型上,在潔白的瓷胎表面,繪製精心設計的高雅國畫,青紅對比絢麗多姿,罩上玉質感很釉色美等四美於一器,再經過難於駕馭的火的藝術的洗禮。簡直成了火中鳳凰。這種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在元代創制伊始,極為難得,只能作為帝王等貴族收藏欣賞,或作為國寶“賜贈”友邦。


太禧青花釉裡紅: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高:20.7cm 口徑:4.3cm 底徑:11.3cm

青花與釉裡紅製作工序大體相同,不同在於青花瓷以鈷料著彩,而釉裡紅瓷則用銅紅料著彩。尤其是釉裡紅對窯室內的溫度和氣氛要求很嚴,燒成範圍很窄,故想要燒成一件較為標準、完美的釉裡紅是非常困難的,人們常用“十窯九不成”、“百裡挑一”等語來說明其燒成難度。如此也只有過去的皇帝御窯廠才能夠不惜工本、反覆實驗燒製,並且只有皇帝才有機會賞玩,民間是難得一見,歷來都是屬於非常珍稀的品種。


太禧青花釉裡紅: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太禧青花釉裡紅: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元代早中期釉裡紅紅色泛黑,為黑紅色或灰紅色,燒製得不是很成功。直到元末和明洪武時期,才燒製出鮮豔的釉裡紅來。此青花釉裡紅雲龍紋石榴瓶,釉色繼承於元代傳統,主要用於華貴陳設用瓷。其釉色鮮豔,釉面勻淨,呈色沉靜濃厚。倒口,深弧鼓腹,平底。口沿外壁施纏枝蓮紋,瓶外壁為蒼龍,三爪皆張,扎須怒目,神態威嚴。整體造型端莊古樸,瓶身正中“太禧”字款,釉面均勻瑩潤,釉色深沉豔麗,紋飾精美細膩,當屬一件難得之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