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眾所周知,中國的英文為“China”而“China”的本意是瓷器的意思,如果說瓷器是中國文化的代表,那青花瓷就是中國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按朝代劃分可以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明清青花。

唐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1999年印尼海域“黑石號”唐代沉船上的青花碗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人們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些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髮色濃豔,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宋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1956年浙江金沙塔出土的宋代青花碗

唐青花經過初創期以後,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人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餘片瓷片。一是1957年發掘於浙江省龍泉縣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環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於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

這十餘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有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髮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後一處的較淡。髮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浙江省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鈷料。它們與唐青花並無直接的延續關係。

元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瓶

馬未都先生曾說“元青花的出現,一統江山,君臨天下,確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七百年來無法撼動。”

元朝是個疆域非常大的王朝,蒙古人征服了歐亞大陸各個民族,統治地位橫跨歐亞兩大陸。在元代,中西方交通來往十分發達,海外貿易十分繁榮,中原地區開始向西域及中東各國大量輸出瓷器,特別是青花瓷。

元代時新疆已經伊斯蘭化,隨著大批阿拉伯人和中亞穆斯林遷居中國,伊斯蘭文化大量湧入,“元人尚白,伊斯蘭尚藍”,因此白底藍色的青花瓷本來是景德鎮民窯的私創產物,自元代後期開始,被元王朝統治者所重視,把它做為外銷瓷而大量生產,並由“浮樑瓷局”進行統一管理。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明、清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故宮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瓷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說完青花瓷的歷史,我們來看看它自古以來就受人們追捧的原因,首先我們來看看青花的特色。

  1. 瓷胎細膩潔白,這點得益於南北朝以來白瓷的發展,這裡不做展開。
  2. 藍色鈷料的圖案完全顛覆之前的瓷器色彩,雅俗共賞。
  3. 釉下彩,意味著色彩在釉下,不易褪色脫落。
  4. 色澤純淨的透明釉,能讓青花豔麗的色澤很好的反映出來。

元青花的白底藍色反差強烈,於是景德鎮的工匠們除了風景、山水、動物等花紋外,還創造了很多人物故事圖,這在元青花之前的瓷器中是沒有的,將中國文化融入到瓷器紋飾中,這個對當時的人感官刺激非常強烈,所以大家就喜歡青花。

如今再看青花瓶上那一抹抹的淡青,清新素雅,不食人間煙火。一如我們的中華文化,歷久彌香。又像我們中國人,睿智內斂。願青花長盛,民族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