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为“China”而“China”的本意是瓷器的意思,如果说瓷器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那青花瓷就是中国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按朝代划分可以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明清青花。

唐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1999年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的青花碗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宋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1956年浙江金沙塔出土的宋代青花碗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瓶

马未都先生曾说“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元朝是个疆域非常大的王朝,蒙古人征服了欧亚大陆各个民族,统治地位横跨欧亚两大陆。在元代,中西方交通来往十分发达,海外贸易十分繁荣,中原地区开始向西域及中东各国大量输出瓷器,特别是青花瓷。

元代时新疆已经伊斯兰化,随着大批阿拉伯人和中亚穆斯林迁居中国,伊斯兰文化大量涌入,“元人尚白,伊斯兰尚蓝”,因此白底蓝色的青花瓷本来是景德镇民窑的私创产物,自元代后期开始,被元王朝统治者所重视,把它做为外销瓷而大量生产,并由“浮梁瓷局”进行统一管理。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青花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瓷

那一朵朵青色的花,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说完青花瓷的历史,我们来看看它自古以来就受人们追捧的原因,首先我们来看看青花的特色。

  1. 瓷胎细腻洁白,这点得益于南北朝以来白瓷的发展,这里不做展开。
  2. 蓝色钴料的图案完全颠覆之前的瓷器色彩,雅俗共赏。
  3. 釉下彩,意味着色彩在釉下,不易褪色脱落。
  4. 色泽纯净的透明釉,能让青花艳丽的色泽很好的反映出来。

元青花的白底蓝色反差强烈,于是景德镇的工匠们除了风景、山水、动物等花纹外,还创造了很多人物故事图,这在元青花之前的瓷器中是没有的,将中国文化融入到瓷器纹饰中,这个对当时的人感官刺激非常强烈,所以大家就喜欢青花。

如今再看青花瓶上那一抹抹的淡青,清新素雅,不食人间烟火。一如我们的中华文化,历久弥香。又像我们中国人,睿智内敛。愿青花长盛,民族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