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元代的瓷器,在晚清民國時的古玩行,是附屬於宋代的,因為元代時間短,很多東西民間也不認識。所以元瓷,要不被歸為宋瓷,要不被歸到明代。

說到元瓷,原本籍籍無名的一個時代,因為鬼谷子下山大罐的石破天驚般的拍賣成交價格,一下子就成為我國民眾的網紅瓷。五大名窯幾百年的聲名赫赫,抵不上當代網絡的十年傳播。2個多億啊,還是十幾年前的價格,那時候咱們中國還不富裕呢。

又要說元青花了。只要一說國內外傳世元青花瓷器館藏和私人收藏一共300多件,下面肯定一片罵聲,說什麼難聽話的都有。民間肯定有收藏,但民間收藏的不屬於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傳世品,也不是科學考古發掘出來的東西,自己玩玩可以,想出手變現,起碼現在難度比較大。

再者,據筆者研究,雖然這些年鐵公基挖開了不少地方的土,但是中國古代一直就有盜墓的傳統。十墓九空很常見。湖北鍾祥地區一共有300多座明代王室家族墓,最後只有一座沒有被盜,還是沒有被盜成功,前後九個盜洞。其實最大的浩劫在於十年動亂時期,很多都被破四舊,砸的砸了,燒的燒了。

不說閒話了,至正型元青花其實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元代官窯器。這種元青花都有共同特徵,極為精緻,採用蘇勃泥青彩繪,器型大,髮色美,底足處理精湛。民間收藏的元青花,估計仿製者都牢牢記住了書本上說元代底部沒有鐵刀修坯,極其粗糙的錯誤結論,只看怎麼做得粗糙。其實真品至正型元青花器,底部非常細膩光潔,粘有釉斑幾塊而已,很多都沒有火石紅,顯示瓷胎淘洗極為精細,鐵分子都被洗出來了。

元青花也存在非官窯器,這些瓷器底部旋紋明顯,火石紅也比較明顯。露胎處有明顯的空洞或者鼓泡現象。這是麻倉土陳腐時間不夠長,踩壓不夠充分,造成瓷胎裡氣泡沒有完全析出的原因。這種現象並不是麻倉土的典型鑑別特徵,但目前不少資料傳播把這些現象作為鑑別麻倉土的真偽標準。長次以訛傳訛,也不是壞事,起碼仿製者也造著做,並不能理解麻倉御土的真正含義,給元青花瓷器鑑定留下了一線玄機。

這些非官窯器,筆者研究認為來自兩類。一是浮樑瓷局供御以外自己私造的東西,當時元廷應該並不怎麼使用瓷器,而是以金銀器為主,所以對瓷器都是有命則供,否則止。這批私貨就是浮樑主管官員的商品瓷了。著名的大維德基金會藏的張文進款元青花象耳瓶就是私貨。二是至正十一年後,陳友諒佔據浮樑接近10年時間,在此期間景德鎮燒製的大量瓷器,被用來貿易以供軍費。這批東西應該存在量不少,沈萬三和這批瓷器有可能扯上關係。這批純粹為了換錢的瓷器也可以算元青花瓷。

其實還有第三種,就是景德鎮俗稱的灰可器,也就是為了填充柴窯空隙而製造的小器如高足杯等。這是柴窯燒製的特點決定的,所以這批所謂菲律賓型的元青花,髮色灰暗,釉水不精,是官窯型瓷器的胎釉彩尾料製作的,燒製溫度或高或低,髮色鮮豔的幾乎沒有。原因就在於形成瓷器的窯溫,胎,釉,青花料都是差的。

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才是國際公認的精品元青花。這種東西國內那100多件元青花裡,也不多。剩下的都是私貨或者灰可器。這也是為什麼我幾次發出館藏元青花瓷器,下面頗有詬病的原因。就像有研究者認為,張文進款象耳瓶不能作為至正型標準器一樣,他雖然指不出根本原因,卻能看到表象。能看出那對瓶子在工藝上的缺陷和不足。

筆者研究表明,至正型元青花,雖然只有短短的20年時間,到1352年就基本結束了,但同樣經歷了啟蒙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階段。至正十一年後到朱元璋至正二十一年前後佔領浮樑的這個時間段,應該算是元青花瓷的衰落期。國內外的博物館,由於收藏的元青花瓷器並不連貫,所以無法把這個環節一環一環的連起來。這也就造成了元青花研究上的管中窺豹,盲人摸象現象。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是因為不同時期的元青花瓷器確實具有不同的表象特徵的原因。這些東西要寫,洋洋曬曬十萬字打不住。以後有機會再給與公開發表了。

看看這件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的元青花龍紋大罐。完全顛覆了傳統至正型元青花瓷的鑑定要點。

第一,它是雙勾填色的淡描青花。一般認為這種方法最早也就是明宣德,真正受到推廣應該是清三代的事情。

第二,它髮色淺灰藍,不是蘇勃泥青那種藍中帶黑,藍中帶紫的豔色,和國產石子青發色極為接近,也沒有進口蘇青那種典型特徵,十有八九是國產料彩繪的。這和元青花鑑定中的元代全部採用進口料又衝突了。

第三,它採用了分水渲染的國畫技法。這種技法以前認為最早是明末才出現的。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一筆塗抹的。

但這件瓷器,看底部,和所有至正型元青花一樣,光潔細緻,是典型的麻倉土元代官窯型作品。彩繪生動,神采飛揚,國內能和此瓷器相似的有江蘇金壇出土的那件元青花龍紋罐,其整體風格也迥異於常見的元青花罐。那件滿藏銀器的金壇元青花龍紋罐,是國內目前最沒有爭議的元青花瓷器,因為罐裡出土了一件元代紀年的銀盤,明確了此罐的上限。而且,這件大罐確實非常精美。

筆者雖未親眼見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這件實物,但圖片清晰,信息量足夠。採用國產青料的原因,是因為淡描青花瓷器特殊的效果,需要這種國產料來避免暈散,落渣,藍豔這些不符合淡描青花審美特點的特徵。說明當時的工匠一件能熟練掌握國產料和進口料的區別使用。這件器物應該是元青花官窯成熟之後的產物。屬於元青花瓷器裡的頂尖之物。

這件東西的特徵表明,對於元青花的研究目前還有很多誤區和空白區。上次發的那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青花八卦紋香爐也屬於不開門,不常見的例子。

景德鎮落馬橋遺址出土的元青花殘器展,就明白的表明,以傳統眼光(這些觀念來自於何方已不得而知了)的鐵鏽斑,錫光等要點來判斷元青花真偽,肯定會錯失一批真品。由於手機損壞的原因,這批照片已經無法發表了,有緣者可去景德鎮參觀一下認真研究研究就會發現問題所在。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筆者所言皆為多年研究收藏心得體會,歡迎大家交流和關注。轉載請註明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

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這大罐收藏品級高於故宮,顛覆至正型元青花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