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軍:從《易經》的符號裡讀懂智慧

林忠軍:從《易經》的符號裡讀懂智慧


《周易》文本區別於其他儒家經典的重要標誌是有一套與卜筮話語系統相關的、極為整齊的、自成體系的符號系統,其最基本構成是具有對待意義的陽爻—符號和陰爻--符號。卜筮意義下的陰陽符號,是筮佔活動中的記號或標識,其意義通過附在這些符號之後的文辭而表現出來。


對於這一套符號體系的形成及其意蘊,《繫辭傳》作了如下的解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材”字,通“才”,“三材之道”,又稱“三極之道”,說的是天地人。此本來是就《周易》符號構成而言的。六十四卦符號本之於陰陽兩個最基本的符號,陰陽這兩個符號,重疊構成了三畫的八卦,再由三畫八卦相重,構成的六十四卦。八卦符號取三畫,寓意是天地人,上爻為天,中爻為人,下爻為地。即所謂“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內涵天地人三材的八卦符號相重,仍然內涵天地人三才之道。每一卦六爻,上兩爻為天,中兩爻為人,下兩爻為地。即所謂“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說卦傳》講的更為清楚:“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章”。《周易》符號形成理論,反映出先民的精深奧妙的哲學智慧。


三畫之八卦,每一卦是一個整體,由三畫相重而成的六畫也是一個整體。按照《易傳》對於《周易》的解釋,天地產生萬物和人,人產生之後居天地之中,與天地共處於一體,《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天地與萬物關係不僅僅是邏輯上的先後關係,也是天地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因為在《易傳》看來,天是最大的陽,地是最大的陰,天地德性也是生生不息。


如同男女交媾繁衍後代一樣,天地交感而生萬物,“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萬物和人,由於本之於天地,故形成不同的兩類:陰類和陽類。人和萬物在生成過程中,凡是得陽氣多者為陽性,得陰氣多者為陰性。因此,人作為自然界的一分子,與世間的萬物一樣,由天地交媾而化生,立於天地之間,與天地平等相處,內涵天地陰陽之道和生生之德。


所謂陰陽之道,表現在君臣、夫婦、父子以及以仁義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天地之道即陰陽、剛柔,表示自然界的結構與功能;人之道即仁義,則表示社會的人倫道德,仁義不等於陰陽,剛柔。這在性質上顯然是有區別的,但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有一種以類相從的同構關係:仁是仁愛則為陰柔,義是公正,則為陽剛,他們是一致的,在這個意義說,陰陽、剛柔、仁義,本質上又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稱呼而已。所以,八卦三畫或陰或陽,三才除了位置區別,其符號及性質完全一致。


不僅每一卦反映出天人合一思想,而且“兼三才而兩之”的六十四卦所顯現的也是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依《易傳》的理解和解釋,今本六十四卦排列體現了自然界產生和創化的過程,當人與萬物產生之後,人與自然密不可分,共生共存,生生不息,大化流行,渾然一體。《周易》以乾坤兩卦為首,乾為天,坤為地,象徵世界開始於天地。以坎離兩卦為上經末,坎為水,為月,離為日,為明,象徵天地生萬物日月陰陽貫穿其中,而萬物生機勃勃達到顯明完善的地步。以鹹恆兩卦為下經之始,鹹,為男女交感,恆為家庭恆久,象徵萬物生成後又產生了人類男女、夫婦家庭、君臣社會及與此相關的社會制度。以既濟未濟為整個六十四卦之尾,象徵整個世界形成後其發展以至無窮。


從上面分析看,《周易》的符號是對天地人宇宙的模擬和效法。構成《周易》六十四卦陰陽符號是宇宙最基本元素,三畫之八卦則是宇宙八種自然物質,六畫之六十四卦則囊括天下所有事物。《周易》符號是宇宙的密碼,其思維是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思維,有著抽象性、模糊性、系統性、有序性、開放性等特點。基於此,當今有的學者稱《周易》六十四卦為內涵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圖式或宇宙代數學。


《周易》符號所顯現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宇宙模式是理論模式,而在現實中,並非如此。就人而言,人與天地萬物最大的區別,在於有思維、意識、慾望,這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但由於慾望利益的驅使與支配,超越自然、以人為中心的觀念開始形成,人的自然本性逐漸喪失,其行為慢慢偏離了自然。


為了找回人失落的自然本性,《易傳》提出種種恢復人性的方法。首先,學問思辨的知識積累,進德修業,以提高素養,減損私慾,抑制邪惡,最大限度恢復人的自然屬性。其次,人應以效法自然行動,如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是乾卦象代表天,天道剛健運行不止,人應當效法之,有進取心,積極向上,尤其在遇到困難時,不為困難所嚇倒,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之。坤卦象代表地,地道溫柔順從,寬厚仁慈,養載萬物。人當效法之,以博大胸懷和仁慈之心接人待物。再次,遵從天地之道。只要順從天地之道就可以得到天地之道的佑助。《周易·大有》上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易傳》把這段話賦予了更深的含義。認為人道是天道的體現,就某個人而言,不僅要順從天道,也要順從人道。孔子解釋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周易》三才之道所展現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意義在於內涵了當今生態文明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就生態文明而言,告誡人們,人與自然一體,共生共存,當以善待萬物,厚愛萬物。不可以自己為中心脫離和違背自然。就管理而言,易學管理不僅包括人類社會,也包括宇宙萬物。在人管理社會中,其進程和效果受到天地萬物規律的制約,故在管理人的同時,必須考慮天地萬物對人管理的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說,天地萬物成為《易傳》管理重要的對象。要求管理者應當本著“天人合一”精神,做到在不破壞人與自然和諧的基礎上認識自然,順從自然,效法自然,駕馭自然,不能片面追求物質利益,要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發生矛盾時,處理好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提高環保意識,保護生態平衡。同時,管理不是被動順從自然的,而是積極的參與管理天地萬物。“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保證萬物生長髮展,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否則,人就會受到自然的嚴厲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