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军供站:“店小二”式服务让部队“兵”至如归

2016年以来,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战区范围的调整,部队转隶移防、战备训练、应急拉动、军事演习等的常态运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军用饮食供应站(以下简称“百色军供站”)保障部队过境的年任务量是过去的3倍以上。对此,百色军供站充分发扬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和百色起义精神,主动融入战区联合保障链条,转变保障模式,为部队官兵提供“店小二”式的精准服务,受到了部队好评。2017年,该站被国家民政部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评为“全国重点军供站”;2019年,被南部战区军事运输投送调度中心表彰为“军供工作先进单位”。

百色军供站:“店小二”式服务让部队“兵”至如归

弘扬传统 打造老区“红色驿站”

不管部队如何调整改革,拥军的传统不能改。随着军队调整改革的推进与落地,百色军供站积极适应部队改革调整变化,把弘扬传统融入到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工作中,不断拓展军供服务领域,健全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机制,以“店小二”的姿态为广大过境官兵提供服务保障,巩固和发展了军民团结的生动局面,创造了军供保障的“百色模式”。

该站充分依托百色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红色精神遗存,塑造特色鲜明的“红色”军供文化,让官兵在品尝老区美食的同时,追寻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倾听红色声音、品味红色传承、感受红色文化。官兵们常说,百色军供站是个“红色驿站”,精神上也享受着“红色大餐”。

走进百色军供站,树立在楼顶的“百色人民欢迎您”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红色大字标语映入眼帘,内心无比温暖。步入院内,百色起义、右江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和百色古城文化长廊展现在面前,百色起义精神贯穿文化长廊始终。餐厅大门口大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播放着百色起义历史故事和老区军民携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事迹,餐厅外的广播播放着红歌、军歌和“红色大讲堂”百色红色故事,向人民子弟兵述说红色故事。餐厅内外墙面到处挂着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让每位官兵都受到精神洗礼。

2019年夏天,从柳州参加集训来到百色军供站的下士小郑,被军供人员胸前的红色标牌“黄小二”吸引住了,“大哥,您的名字真的叫‘黄小二’吗?”这是百色军供站副站长黄志晓,他告诉小郑,“这是我的服务昵称,那边的大姐叫‘赵小二’,这个小妹也叫‘黄小二’”。小郑仔细一看,原来每名工作人员胸前都挂着红色标牌“X小二”,这是这个军供团队统一定制的,他们都是这个站的“店小二”。“那么大哥您能给我讲讲你们站的氛围以及百色起义的历史吗?”“当然可以了,乐意效劳。”黄志晓带着小郑到营区走了一圈,讲了一路。“没想到,您对百色起义的历史那么清楚,百色真是革命老区,下次我探亲休假的时候,一定还要来百色旅游,更深入了解百色红色文化。”小郑意犹未尽的说到。

百色军供站:“店小二”式服务让部队“兵”至如归

定制专享 构建军供“五星服务”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启动了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该站大力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从优化就餐环境入手,强化服务机制建设,为官兵量身定制服务菜单,不断打造军供服务“新引擎”。充分发扬热情服务、真情接待、温情提示、亲情关怀、激情工作的“五情”做法,化身军供保障“店小二”,努力提供“五星服务”。

在谈及如何当好五星级“店小二”时,百色军供站站长黄炳辉从“甘当、精准、专业”三个层次给予分析。他说:“‘店小二’是个小角色,却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为他们有求必应、服务周到。人民子弟兵既是我们的客人,更是亲人,他们来了,我们要甘当‘店小二’温馨服务。但更重要的是精准服务,要让每一位官兵的不同需求都得到满足,提供全方位周到服务。精准的同时,还要专业有效率,我们的服务口号就是”不忘姓军为兵初心、牢记保障打赢使命,让每一批过境部队官兵因军供人的存在而感到温馨幸福。“

一名百色籍壮族士兵小周在广州服役,两年多没有回家了,一次参加部队联合训练途经百色站,正值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小周靠着火车的窗口思念着家乡的“五彩饭”和“落难粑”。午餐时间,部队整齐依次进入百色军供站就餐。小周惊喜地发现桌上的“五彩饭”和“落难粑”,指导员告诉小周,这是军供站的“店小二”提前咨询了连队的需求,了解到他和另外一名百色籍壮族子弟兵过境而特意准备的。小周一下子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我真没想到还能吃到这样的定制午餐,你们的服务绝对胜过五星级酒店,我给你们点赞。”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站始终发扬“店小二”精神,为过境部队官兵定制了上千份保障服务清单,均得到了各部队的“五星”好评。这就是“店小二”式服务精神所催生的新型军供保障模式,积极促进军供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拥军支前倾注革命老区人民真情。

百色军供站:“店小二”式服务让部队“兵”至如归

转变理念 营造“兵”至如归氛围

军用饮食供应保障的对象是部队官兵,做好部队的后勤保障,才能使官兵更好地进行战备训练,完成保家卫国的重任。

近年来,百色军供站积极探索“军营化”和“家庭化”相结合建站模式,整个军供站院内除了有宽敞明亮的军人餐厅,还建有“军民共建”图书室、军人健身房、军人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红色读书走廊、军人服务社等官兵休闲娱乐活动场所。通过在院区“聚焦军队、宣传军语、唱响军歌、播报军情、布置军色”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军营环境氛围,让广大过境官兵经过战备训练和旅途劳顿后,一进站就如同回到军营一般,身心倍感亲切。同时,对官兵来自全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各地菜系进行了研究,从过去单一的统一配餐转变为特殊官兵提供了“点餐”式服务,尤其是充分尊重一些少数民族官兵的民族风俗,主动为他们提供特色的家乡菜,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品尝家乡美食,感受到“老家”的温暖。

“现在的士兵大多数是‘90后’‘00后’,口味要求比较多,他们家乡的菜虽然有时我们做得不够地道,但是他们从来不挑,都很满意,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该站厨师长李忠鸿介绍说,“我们还要根据每一次的特殊点菜进行跟踪,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软件是服务,硬件是投入。近5年来,该站先后筹措资金800多万元用于站内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从为官兵“吃、住、乐、休”四方面入手,始终秉承“当好‘店小二’、服务零距离 ”的建站理念,提供一系列便军利兵专享保障服务,全面提升军供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打造成为南疆边陲一个让广大官兵心心念念的“如归”军供站。

文/李泽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