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声明一下,VAN哥未参加滴滴新车发布会,也没见过实车,以下内容均为云吃瓜心得。如与事实有出入,欢迎留言指正。


11月16日晚,滴滴在北京发布了一款为网约车业务定制的全新出租车,由比亚迪制造,不对外销售。滴滴表示,这款长得像MPV的小家伙将于12月在比亚迪长沙工厂投产,并在当地启动试运营,未来会陆续在更多城市投放,但未透露明确时间节点。

【有人说它有点像宝马i3 ↓ 】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有朋友问,这车好像还不赖,卖多少钱呀?对不起,尽管这款大名比亚迪D1的新车是符合各项法规的正式量产车型,理论上可以卖到全国任何一个角落,但别忘了,整个项目有滴滴这位大金主的深度参与,话语权轻不了,而人家好像根本没打算靠卖车赚钱……所以就算你看它再香,零售市场一时半会儿也买不到!


嗯,知道你脑袋里已经冒出了无数个问号,VAN哥也是,但也只能紧着手头不太多的信息跟你瞎唠几句。

(本文大部分配图来自autohome)


滴滴为啥情迷MPV?


首先要说明的是,并非只有3排6/7座以上的单厢车才叫MPV,5座也可以是!毕竟在最早提出MPV概念的欧洲,MPV至今仍以两排5座车为主,原因也很简单——车小好找地方停。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比如销量不俗的2004款雷诺风景 ↓


顺便再说两件事:1: 宝马i3在欧洲被归类为泛MPV;2.「没有侧滑门的MPV是没有灵魂的」这个说法在欧洲根本没人care。

而关于MPV的优势嘛,VAN哥大概已经说过一万遍了,但再说一次也无妨:相对于轿车,MPV在同等「占地面积」前提下的「得房率」更高,换句话说就是更能装,而且抬升的座椅高度也有利于降低疲劳感;与SUV相比,MPV在身高不占优的前提下,拥有更让人愉悦的车厢内部挑高,低地板对老人、小孩上下车也更友好,尤其是第三排。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比亚迪D1的尺寸参数


基于以上优点,MPV在很多国家都是最受欢迎的出租车类型。大家熟悉的伦敦出租车VAN哥就不多说了(其实把它归类到MPV有点勉强),欧洲许多城市都能见到奔驰威霆、大众T系列出租车的身影,而美国纽约和国内的上海、广州,这两年启用了不少日产NV200。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上海机场的NV200出租车


道路拥挤的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丰田早在2013年就专门开发了一款名叫JPN TAXI(直译日本出租车)的全新单厢车,样子有点伦敦出租车的影子,但尺寸小一码,两排5座布局,2017年正式投放本土市场,如今正在大面积替代老旧的Comfort(丐中丐版皇冠)。

丰田JPN TAXI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丰田JPN TAXI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丰田JPN TAXI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丰田JPN TAXI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丰田JPN TAXI


所以滴滴选中MPV类型作为首款定制营运车辆,其实是最理智的决定。不过很多朋友都看出来了:JPN TAXI不但拥有与滴滴特供D1惊人相似的车身外部尺寸,连第二排的非对称式车门结构(驾驶侧铰链门,副驾驶侧滑门)也一毛一样!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用数据说话最直观


所以……你不会天真地认为这只是巧合吧?不过话说回来,大家倒也没必要上纲上线,从结构特征来看D1最多算是「借鉴先进理念」,并未1:1复制。况且从比亚迪和理想两家方案的相似程度推测,这些主要指标应该是滴滴的标书里明确提出的(假如此前猜竞标想成立的话)。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JPN TAXI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比亚迪D1


4.4米的车身长度不用多解释了吧?比紧凑型三厢轿车还短,出入小巷无难度,调头、停车啥的也都方便;车身宽度差异是国情决定的,1.7米是日本本土市场的一道无形门坎,超了就得缴更高一格的税费;JPN TAXI的车身更高,因为对坐轮椅的乘客更友好,也是日本本土厢式车的流行趋势。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霓虹国对残障人士很关爱


至于单侧滑门这个事儿吧,内涵好像有点丰富。首先,侧滑门方案应该是甲方钦点的,但似乎不是图它开口大、容易进出的优点。滴滴总裁柳青在现场说了:「滴滴每年要处理两万起开车门引起事故带来的纠纷」,而侧滑门没有外摆动作,人畜无害呀!


当然,如果停车不靠边的陋习不改,乘客下车时会有较高几率被后方驶来的非机动车撞到。是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就跟滴滴没毛关系了,这锅甩得很漂亮……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罗列的优势

那为啥左侧却保留了传统铰链门?因为侧滑门的综合制造成本很高嘛(很久以前做过专门介绍,传送门在这里),但很少有乘客从左边上下车,丰田(和滴滴都)觉得没必要在低频用途上浪费成本。省下的钱给右侧滑门加装电动开闭功能,这难道不香吗?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开关有汉字标识,好评


滴滴比车企更懂客户?


从车内配置来看,这台网约车版D1对乘客不可谓不体贴。比如后排设有双屏幕,置物挂钩、独立杯架,还有能「续命」的USB充电口。此外,空调的温度和风量可以独立调节,座椅甚至带电加热功能,而且乘客不用触摸实体开关,掏出手机通过滴滴APP就能调节,很符合后疫情时代的卫生需求哈!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在现场体验过实车的媒体同仁表示,D1的后排不但腿部余量超大,坐垫也够长,乘坐舒适性很赞。不过VAN哥得唱个反调,短途营运车辆还真不该去追求什么长坐垫,因为那对身材娇小人士和小朋友们并不友好,会卡到腿窝,甚至阻挡小腿自然下垂。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其实滴滴真应该参考一下沃尔沃那种内嵌式儿童安全座椅,平常就当普通座椅用,有需要时拽出即可,瞬间变出一张简易儿童座椅。作为网约车行业的领军者,滴滴很早就在推广后排安全带的使用,为啥不勇敢地多跨出一步呢,既显得自己更具社会责任感,又规避了隐患,岂不更完美?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乘客用不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这些了?看官你别急呀,D1对前排司机无微不至的照顾才叫「史诗级」呢!瞧瞧,光是座椅就用了透气面料、折叠扶手、电动调节腰托,中央储物盒位置则是可快拆式「公文包」,可背可拎,内部除了有多层储物格之外,还自带5-55度水杯加热/制冷功能,绝对是司机好伴侣。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此外,智能车机内置了司机接单系统,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助手等功能也一应俱全。与此同时,方向盘上也设有多组一键式功能,比如接单键以及橘色的求救键,为司机师傅考虑得十分周全。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至于电动侧滑门,目的并非许多人认为的「提高B格」,而是能避免乘客离车时未关严车门的情景,让司机师傅少走几步路。


而在行车安全方面,D1虽然没有新造车势力鼓吹的自动驾驶功能,但至少提供了AEB主动刹车、偏航提醒和驾驶行为监测系统(主要监控疲劳程度)。司机们对这玩意儿的接受程度还不得而知,但至少乘客再也不会被打瞌睡的夜班司机吓得半死了。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有人说,这些配置会导致司机运营成本上升,没啥必要。前半句确实没错,但后半句结论显然格局不够高。对滴滴来说,改善司机工作环境不仅是员工福利,终极目的是杜绝事故隐患,将乘客安全送达。再说直白点吧,就是把每一单赚到手,而且尽可能不吐出来。


所以看到这里你应该恍然大悟了吧,表面上滴滴很懂乘客,其实更懂的是司机。维护好他们的利益才是把(ge)生(geng)意(duo)做(jiu)大(cai)的关键!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那么问题又来了,滴滴为啥对司机那么好?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韭菜,额不,客户哈!想想看,如果滴滴统一使用这款D1,就意味着专车司机自带车运营这条路被掐断,不得不向滴滴租用车辆,而且没法像去4S店买车那样货比三家拼命砍价。既然如此,总该为客户营造一些「没花冤枉钱」的幸福感吧。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毕竟生活是靠幸福感支撑的


话说滴滴这个「新」商业模式,本质上跟传统出租车公司没啥两样,都是变相卖车赚钱嘛。但定制车辆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对外发售,车价不具可比性,就算「份儿钱」高,外界也拿不出硬证据指责滴滴「赚太多」。以滴滴目前的业务体量计算,一旦D1全国推广,年出货量至少得几万台起,成为年度报表里一组极其漂亮的数字!


其他间接利益还包括统一的形象,更高的识别度等等,总之用不了多久,滴滴就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连锁出租车公司吧。不过除了转向重资产之外,滴滴与出租车公司的关系也将从相互依存变为竞争对手。

滴滴的参与度有多高?


从一两年前起,贴满伪装贴纸的测试车就已频繁出没于位于深圳南山的比亚迪总部了。这款当时并未命名的全新MPV属于2B项目,或者叫对公或大客户项目吧,总之是比亚迪商用车部门运作的。不过很遗憾,VAN哥的线人都在乘用车部门,了解的信息始终很有限,基本只能靠猜。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后期基本无伪装的测试车谍照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后期基本无伪装的测试车谍照


诡异的是,从此前流出的谍照来看,测试中的MPV新车居然有两款,其中一款无疑就是前几天发布那台滴滴版D1,各方面特征都对的上。但另外那台车的尾部造型有较大区别,而且路试车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也被拍到过,所以可能跟比亚迪存在一些技术瓜葛或其他交集,但未必是比亚迪自己的产品。


当时WB上就有消息灵通人士说,那是新造车势力理想汽车的后续产品。理想汽车CEO李想也确实曾经表过态,将与网约车平台合作,推出一款专属网约车车型。从图片上看,高车身、大空间、单侧滑门结构等特征,都与比亚迪D1不谋而合。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理想的伪装测试车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理想的伪装测试车

可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转过头来看,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滴滴才是比亚迪和理想共同的甲方!这其实是常规商业套路,滴滴提出基本需求后,两边各自做各自的方案,然后谁赢了就归谁做。最终尘埃落定应该就是春节后的事儿,因为就在今年3月,理想汽车CEO李想突然公开表示放弃MPV车型的研发,想必是竞标失利后的无奈吧。


无论如何,就算滴滴没有参与到车辆研发的具体技术层面,但前期产品定义都是人家做的,钱也是人家花的(未必投入真金白银,但至少承诺了最低采购量),理论上拥有这款D1相当高比例的知识产权,所以「不对外销售」这个承诺应该比较可信。


但将来比亚迪大概率会推出D2、D3之类大同小异的「拉皮」车型,绕过滴滴供应传统出租车公司或私人市场。毕竟对于自行承担研发成本的比亚迪来说,如果一款车的年出货量仅有两三万台,回本应该不用担心了,但恐怕也赚不到啥钱,总得想办法「物尽其用」嘛!所以如果你对这款紧凑型MPV感兴趣,别着急,等等看。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对了,有人说这次压力山大的是其他车企,因为今后面向出租车行业的大单可能越来越少。但以VAN哥的了解,这对车企大客户部门也许反倒是个解脱——卖「简配」出租车版太难了。


别看这玩意儿一单就是几百台,但价格压得狠呀,还得配上计价器、顶灯之类专用设备,这还没算各地的「准入」成本。更头疼的是,你稍微多用点低成本配件,将来就可能惹恼司机,成群结队去公司门口「搞事情」,就问你怕不怕……要不是为了冲业绩,任何一个汽车销售都不愿意接这摊生意。


为啥理想被出局?


强调一下哈,理想参与滴滴竞标只是VAN哥的合理假设,说不定根本没这事儿。反正如果有,理想出局的原因也不难猜测。


跟其他新造车势力不同,理想汽车的动力方案是增程式电动,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小电池+汽油发电机(官方说法叫增程器),短途靠电池组供电,耗光了就烧油发电,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所以从技术上确实属于电动车,比丰田JPN TAXI进步了一个档次。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这堆动力单元可不小


这条技术路线还成功化解了电车用户的里程焦虑,油车能去的地方它都能去,但缺点是结构更加复杂,而且超过180公里后要么去补电,要么就得烧油,经常被说成「伪电车」。所以在有关部门眼中,它多少有点「政治不够正确」,也难免对滴滴的推广业务带来一定阻力。


而在用户层面,尽管18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足以应付私人日常出行,但对日均行驶300公里的营运车辆就不同了,基本只能抗半天。如果不能及时补电,增程器介入后的油耗不算很低,再加上比纯电车多出的增程器定期保养费用,导致日常用车成本并没有显著降低。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快充80%也得半小时,慢充5小时以上


反观比亚迪D1,用的是「正统」纯电技术路线。100千瓦的电机功率中规中矩,但驱动这台4.4米长的紧凑型营运车并无不妥。至于418公里的续航里程,与当下新车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但胜在成本低呀,而且就算稍有缩水,300公里总是能撑下来的,对出租车来说刚好够用。此外,「刀片电池」的卖点是体积小,铺在底盘下并没让地板变得过厚,上下车便利性基本不受影响。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刀片电池比以前薄多了


所以咯,比亚迪的纯电动D1未必是最理想的出租车解决方案,但至少是当下最稳妥的方案。


此外,理想汽车在报价方面怕也没啥优势。增程型电动车的结构更复杂,除了电池之外还有发动机(增程器)及相关冷却系、油箱等,而且不得不对隔音、震动进行额外处理,哪一项不得花钱?


但更大的挑战在于,理想目前只有一款中大型SUV,与滴滴的需求相去甚远,所以不得不从零做起单独开发(而比亚迪有多个车型平台可供选择),扔进十亿八亿未必能听见响。将来摊销到每台量产车上,肯定是笔不小的数字。


此外,汽车产业讲究规模效益,价格越低的产品越是如此。如果单靠滴滴那几万台订单,初出茅庐的理想汽车怕是很难从零部件供应商那里拿到骨折价。售价32.8万元的理想ONE能承受较高的采购成本,但出租车版不行呀,几百块都得计较一番。跟入行20年且精于控制成本的比亚迪相比,理想拿什么赢呢?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当然,这一点其实理想汽车比VAN哥更了然于心,所以人家可能压根就没参与竞标,嗯,就当我瞎说吧……


对了,最后再补充一句吧。其实理想在节约成本上动了很多脑筋,比如路试谍照里那个版本,居然省掉了左后车门,制造成本更低,也是上世纪90年代美系和日系MPV的常用套路。但除了不太符合当今用户的使用习惯之外,它也有一丢丢安全隐患,比如不利于事故后逃生。嗯,反正也没有然后了,就聊到这儿吧。

滴滴&比亚迪联手造了台MPV,还不对外销售!它动了谁的奶酪?

注意看车身中部


PS:你知道这台滴滴特供版D1为啥是绿色?当贱内提出这个问题时,VAN哥是一脸懵逼的,随后她信心满满地说,因为滴滴的代言人是王一博,而绿色是他的幸运色……额,也许吧,反正说什么VAN哥也不喜欢这个颜色


OK,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