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童年的時光早已和過去的歲月一樣,如水般流逝。童年的有些往事卻凝成了晶瑩剔透的瑪瑙石,沉澱在河底,隱隱閃爍瑩瑩的光輝。閱讀古詩詞,發現名家筆下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太多的不謀而合。也許,孩子的心,總是息息相通的吧?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的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也描繪了我們童年時候常做的一件事:捉蝴蝶。到現在都沒想明白,那時捉蝴蝶是為了什麼?可能這就是成人的悲哀吧?做事總要問為什麼,要有目的。而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只要覺得快樂的有趣的事兒就去做不問理由,不想結果。說到這兒,不能不提清•袁枚的那首《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是捕蟬。捉蝴蝶須“急走”,還沒捉到,黃蝴蝶飛到金黃色菜花裡,分不清哪是蝶哪是菜花了,動態的蝴蝶變成了靜止的菜花;捕蟬卻須“閉口立”,蟬叫著,證明它還在,要是忽然叫聲停了,那是它飛走了。一動一靜,一靜一動,二者異曲同工,沒有過多筆墨渲染,卻看得出孩子們樂趣無限。記憶中還有夏日捉蜻蜓,尤其吃過晚飯,夕陽照在小園裡,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金色裡的時候。那時候蜻蜓飛了一天,累了似的,格外的慵懶,專門往柿子秧上落,悄悄地躡手躡腳地走過去,飛快地伸出兩根手指,一下子就能捏到蜻蜓透明的翅膀。那翅膀,在男孩子手中一會兒就破碎了,而女孩子,有的會夾到書本中,多放些時日。

類似的還有一首楊萬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捉柳花”,你說那柳絮捉來又有什麼用呢?可那竟是小孩子的樂趣。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是說孩子學釣魚,很上心,連有人問路都不敢回答,怕驚動了魚咬鉤。這是男孩子的事,好奇心尤其的重,看了什麼都想學。我們那裡倒是很少釣魚,而是直接水裡抓就成或者拿著撈飯的笊籬撈魚。那時村子前面有條小河,水流清澈見底,岸上開滿了打碗花。男孩子往水裡一站,看到魚從腿邊遊過,彎下腰用手抓。有時候能抓住,有時候抓不住,還會跌倒水裡,溼成落湯雞。但有什麼?小孩子溼了衣裳,或者衣服上沾了泥,是最正常不過的事。至於用網,那是大人們的方式。

至於女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追著哥哥學下象棋,每次都輸,卻愈輸愈戰,不肯放手,把哥哥磨得有了空都不敢在家呆;於是就磨所有認識的會下棋的人,弄得人家說我得魔怔了——其實,我就是看著人家神情自若地捏著棋子就能把我殺得落花流水不服氣。後來的棋藝還是不錯的,村子附近少有對手。到高中時一般的男生都下不過我,也算是小小的快樂回憶。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村晚——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坡,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裡包含兩件童年趣事:放牧和吹柳笛。我想這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經歷過的,放的不只是牛,還有鴨子和鵝。我小時候曾放過鵝子,一枝柔軟的細長柳條作鞭,找水草豐美的地方,隨它們去就行,玩水踏浪還是吃草打盹,你都不用管。孩子們則是三個兩個聚一起玩得不亦樂乎,男孩子摔炮,撞拐;女孩子玩泥子,跳格……吹柳笛卻是男孩女孩共同的愛好,長的短的,粗的細的,聲聲唱響,多是沒有腔調的信嘴瞎吹。當然,也有過了頭的,那就是楊萬里的另一首《桑茶道中》“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春滿溪。童子松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孩子貪玩或者累了睡著了,牛或者鵝吃了別人家的莊稼也是偶有的事,回家免不了被媽媽斥責一頓,基本都沒什麼事兒。那時候民風淳樸,沒人索賠,只是囑咐下次注意就是。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時候的老家,沒有正經八百的風箏賣,孩子們都是自已動手糊。框架用木棍兒樹枝,用高粱秸稈,拿媽媽縫衣服的線綁;蝴蝶或蜻蜓的身子翅膀用書本的紙,甚至用報紙,上面用毛筆畫了圖案,有的細緻些的用蠟筆上色,拿麵粉打的漿子糊到框架上,當時看著也是不錯的。要是用牛皮紙細細描摹的,那就是精品了。風箏線就是細絲線,但是手中的“信蛾子”是一定要做好的,不然放線的時候會誤事,收線也不好收。被樹纏住扯斷了線,或者被風帶走了風箏是常有的事,當然哭鼻子也是在所難免。那時候的風箏遠沒有現在的漂亮,也放不了這麼高,但是那時候的孩子的快樂卻是比現在的孩子富裕得多。現在風箏是各種各樣,放風箏的孩子卻沒幾個。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小孩子偷著劃小船去採白蓮,被一路讓道的浮萍洩露了行蹤。小時候好象也幹過不少這樣的事兒,大多數是為了吃:擼幾把剛剛灌漿的嫩麥粒嚼,摘幾顆還青澀發硬的果子咬;土豆沒長多大時烤土豆吃,苞米沒長硬實時燒苞米吃;至於黃豆地甜菜地裡吃悠悠,向日癸地裡嗑瓜子都不在話下。整天裡嘴巴一圈黑,那就是吃這吃那的印記——但彷彿從沒人在意,誰家的地裡少了啥也沒見過誰吵。——離開家,整個世界都是孩子們的,花草樹木,河流小溪,甚至蚱蜢、蟈蟈和螞蟻,都是孩子們快樂的王國裡不同的佈景而已。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稚子弄冰——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簡直太愛楊萬里了,寫下這麼多動人的孩子詩——他不只是個愛生活細心觀察生活的人,他一定也是個好父親!連孩子用彩絲穿了冰塊當磬敲著玩都知道,還聽到了這塊冰的最後結局是如玻璃一樣摔碎在地上!

我們那時是堆雪人打雪仗,把自己的臉凍成紅蘋果。最難忘的事是三叔家的妹妹比我們都小,天天尾巴似地跟在後面,趕不不走。直到有一回發生了一件事,她才好幾天沒出來。說起來真是慚愧,我當時根本就沒注意到她怎麼就會去舔院門的鐵柱子!結果是她自己飛快地拽下被粘住的舌頭,當時就拽掉一層皮,滿嘴是血!因為我是姐姐,照看不力,被三叔罵了一頓;回家裡又被媽媽訓了一通;以至於後來許久我都玩得不自由,眼睛不敢離開比我小的孩子。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詞,曾幾何時,覺得這就是生活最美的樣子:有窩住,有田耕;有愛人相伴,有兒女繞膝。

家鄉的童年沒有蓮蓬,“鋤豆”、“織雞籠”的活兒卻不缺。那時候的小孩子除了玩,都會幫忙做家務甚至幹農活的。我還記得媽媽教我區分穀子和谷莠子的區別:穀子葉是一色的綠;谷莠子葉上有一道白的;穀子的杆兒是圓的,有小細毛毛,兒谷莠子的杆兒是扁的,沒有毛。還有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搓苞米,搓得手都紅腫……現在的孩子,怕是見過穀子的都不多了,更不會擺動苞米棒子。

表現小孩學著幹農活的詩還有范成大的《田家》“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孫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長幹行之一—唐•李白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這首詩是“青梅竹馬”的來源,把它放在最後,是因為太多人有著關於青梅竹馬的美好而感傷的回憶。騎竹馬的小男孩一去不回,再歸來已牽了別人的手;丟青梅的小女孩無處尋覓,復相見已是別人的妻。唯有小時候的種種回憶難忘,在某個夜晚,依舊讓人無語嘆息……

捕蟬捉蝴蝶,釣魚放風箏,調皮搗蛋,一樣都不少—古詩詞裡的童年


童年就象是一隻失了竹篙的小木船,不知隨波逐流去了哪裡;這些千古流傳的古詩詞卻讓童年的往事去而復返。站在岸上,睜著不再純真的眼,凝視,那一幕幕長的短的,近的遠的鏡頭,舊夢重溫……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