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風箏》教學設計

《風箏》教學設計


語文課文《風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課文,把握內容,合作學習探究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矛盾衝突中也有親情;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品讀文中富含深意的句子,理解文章思想內涵。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也是孩子們到戶外放飛美麗風箏,的季節。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文章《風箏》。

二、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請1至2名學生進行復述課文,教師適時糾正。

2.請仔細地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自由朗讀、自學5分鐘

師生交流

(要求學生走入文本,從具體語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1)我為什麼不讓小兄弟放風箏?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我小時侯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後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三、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請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如:

1.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樣理解?

3.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4.兄弟的忘卻為什麼使我"心只得沉重著"?

5.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教師隨機將學生的提問打在電腦屏幕上,如果提問較多允許學習小組至少討論4個以上的問題)

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與各學習小組交流

師生交流,逐一解決(不要求按順序,對哪個問題有見解,就談哪個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見解,適時點撥)

四、探究主題

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學生未必面面俱到,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

五、拓展及作業

你喜歡哪種遊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麼做?

六、總結

同學們,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既有兄弟深情又有深刻的反省,魯迅先生作為一個偉人他的反省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

風箏 我 : 蠻橫 粗暴; 內疚、歉意 手足之情

魯迅 小兄弟 : 可愛 愛玩; 忘卻 深刻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