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文/乐布斯

苏轼是宋朝有名的文学家,词、文俱佳,但政治上一生失意。为什么呢?

是因为能力不行吗?当然不是。

苏轼是大家公认的“大宋优秀公务员”,在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随便举几个例子:在定州整肃军政,在徐州治水安民,以及世人皆知的在杭州清理西湖、筑造苏堤……这些成绩足以证明苏轼的理政能力,但为何每当他接近权利中心时总会遭到打击排挤,多次被贬穷山恶水之地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苏轼的政治生涯:

苏轼的一生,是不断被贬谪的一生。他受过最大的一次打击,就是语文课本中多次提及的“乌台诗案”。

所谓“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监察御史办公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纪委。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御史台

乌台诗案,就是有御史认为苏轼的诗文不合规矩,向皇上参了一本,最终使多人受牵连,其中就包括苏轼的弟弟苏辙、《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等人……

那么苏轼究竟写了些什么十恶不赦的东西?

事情的起因,要从当年苏轼主动申请调离京城去当地方官说起。

苏轼年少成名,二十一岁为欧阳修所赏识(1057年),此后由于为父母守丧而盘桓十年。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当他正式踏入官场之时,恰逢王安石开始着手变法(1069年),清理朝中“老人”,反对青苗法的欧阳修首当其冲。

苏轼没了靠山,改革派的政治理念又不对他的胃口,于是他自己申请去地方当官。

本来宋神宗和王安石就巴不得这些反对派走得越远越好,于是很快批准了。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前面提到过,虽然离开了权力中心,苏轼在地方官任上还是相当尽职尽力,而且体察民情,是个好官。

但坏事就坏在这一点上。

苏轼在地方看到了太多新法的弊病,于是他将其中见到的很多现象都写成讽刺的诗文,与志同道合者相唱和。

比如,讽刺盐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讽刺青苗法的“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讽刺水利工程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历史课本上对“青苗法”的反思

而最终爆雷的,是他在湖州任上(1079年)写给皇上的一篇谢表,其中有一句——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是说,皇上您知道我愚钝而不合时宜,年纪大了不像有些人那么会“搞事”,很难和这帮新升迁的官员一起共事,所以让我当地方官管管小老百姓。

御史台抓住了这句话,狠狠地参了苏轼一本,说他对变法有意见,说变法派在“搞事”。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宋神宗当时是极力支持变法的,枪打出头鸟,既然你苏轼自己撞到枪口上来,那别怪我拿你开刀,杀鸡给猴看了。

于是皇上大笔一挥,御史台,给我用力挖挖苏轼这小子的猛料!

在皇上的默许下,苏轼之前写的大量“反动诗词”被找了出来,包括他与其他“同志”唱和的作品,发现其中除了前文提到的苏辙、司马光、好友黄庭坚等之外,还有皇帝的妹夫——驸马王诜。

北宋朝规定,士大夫不得结交皇亲国戚,于是苏轼又是罪加一等。

但苏轼的影响力毕竟太大了,甚至连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而许多朝臣对他都持同情的态度。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于是,根据史料,当年这场审查足足持续了四个月,在大理寺、审刑院和御史台的三方角力下(背景是宋朝发达的司法系统,就不展开说了),苏轼最终被判“当徒二年,会赦当原”,翻译过来就是,本来要判两年徒刑,但念你本是朝廷命官,就免掉你所有官职抵罪吧。

然后神宗皇帝觉得当场释放太便宜这小子了,特批要他“有多远滚多远”,于是钦点苏轼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虽说被贬黄州客观上使苏轼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包括《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但毕竟此事对苏轼的政治抱负是一次严重的打击,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落得这般田地全是苏轼自己“作死”的结果。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然而,苏轼的“作死”经历,还远远没有结束。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

高太后是一个保守派,上台后立刻打压王安石等改革派,重新任命司马光为相。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此时闲居在江南的苏轼也被朝廷重新想起,火线提拔,官至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一时风光无限。

这时,苏轼的老毛病又犯了。

在他看来,保守派对此前的革新政策一刀切的废除,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他开始不断向上提出谏议,转过头抨击保守势力。

于是此时的苏轼,已经同时为新旧两党不容而不自知。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司马光死后,朝中出现了朔党、蜀党相持不下的党争局面,各路人马都想拿苏东坡的名声做大旗,其实各怀鬼胎。

而苏轼无心结党,也天真地以为,只要是对百姓有利,就可以百无禁忌直言不讳。

但他太小看政治了,当最后所有的风暴汇聚到一点——大旗就必须倒下。

元祐四年(1089年),直言不讳的苏轼被小人构陷外放杭州,又一次离开了权力中心。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此后一直到他死前一年的1100年,苏轼一直在各地辗转,他的政治抱负再也没有能实现的一天。

不知在儋州的苏轼隔海北望,会不会想起自己与兄弟苏辙二十多岁时科举登第的那一天,宋仁宗亲口夸奖苏家两兄弟,说自己为子孙觅得两宰相。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后来弟弟苏辙真的做到了宰相,而苏轼却屡战屡败,与自己的政治理想渐行渐远。

个中原因,除了北宋神宗、哲宗两朝的政治环境外,苏轼本人在立场、策略和态度上其实都存在不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时至今日,很多人在职场中都会犯。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总结苏轼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这些教训——

1.不要自我感动式地做无谓牺牲,胳膊拧不过大腿时要学会自保;

2.千万不要背地里发牢骚,一旦被人留下证据你百口莫辩;

3.“我觉得”不重要,“领导觉得”才重要,善于揣摩上意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利用环境达到自己的目标;

4.过分中立、反复横跳、两边不讨好的事不要做,否则会树敌太多;

5.要有政治头脑,学会划清界线,不要傻呵呵地卷入斗争而不自知。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当然,这些教训单纯是从仕途技巧、乃至职场技巧出发进行分析的,不代表苏轼一生心系百姓,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有问题。

相反,正是因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一生坎坷的经历,才造就了一个青史留名的苏东坡。

做官不能太苏轼? 吸取苏东坡的教训 避免职场踩雷

对苏轼的一生你怎么评价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我互动哦~

我是乐布斯

关注我,每天看一点历史冷知识!

别忘了点赞、转发、评论三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