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很多人都会喜欢为自己的生活装点些花花草草,为生活添些新意和生机,很多喜欢盆景的朋友,都喜欢用一些野生素材来自己精心培育,慢慢打点,将其从野生状态驯化成熟草熟桩,待到山花烂漫,为君独自芳。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大家都知道“树挪死,人挪活”,野生素材的移栽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没有哪一位桩友盆友可以保证它的成活率,因为植株受损、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改变,野生素材的成活需要所有的盆友具备野生素材栽培和管理的知识储备,也常常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能保证野生素材可以成功移栽,并开花结果!就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移栽野生杜鹃花一样,因为不懂种植,移栽两次才得以养活。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移栽野生素材那些需要注意,以下仅为谷主移栽野生素材所做的措施和总结的小小经验,供盆友桩友们借鉴并指正。

关于移栽时间,每一位喜欢盆景,喜欢盆栽的朋友都应该清楚,移栽野生素材的时间一般都选在头年深秋到次年春季。这个时间段是大多数野生素材果实成熟后落叶阶段,也是野生素材新芽还未萌发的阶段,加上白天气温不高,无论从采挖还是移栽方面来说都是最佳时节。因为气温不高,移栽过程中可以减少野生素材主体过度的水分流失,同时也保证了素材主体主干的营养充足,促进第二年春会大地时刻的生根发芽!夏季全国气温升高,植物蒸腾作用加强,进行采挖时容易导致野生素材的水分流失而无法移栽成活。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伤口处理对于所有的野生素材来说,是移栽中关键的一步,都要桩友盆友们做好处理。做好伤口处理,是对素材主体的有效保护,有利于提高野生素材的成活率。伤口处理特需注意的便是对中大型以上素材的保护,因为这些素材往往在采挖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口创面过大,容易水分和营养流失,易感染死亡。

对伤口的处理主要包括对主干处理和根部处理,做好二者的处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流。主干伤口是素材主体水分流失的主要窗口,在移栽前用将树木专用的伤口愈合剂将伤口涂抹一层,移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对根部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根系是树木存活的关键,无本之木何以枝繁叶茂?教大家四部曲,搞定根部处理,一、使用消毒剂消毒,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多菌灵1%溶液对素材根部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时间大约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二、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了二次旧伤口,则需要进行二次截根形成新的伤口,利于伤口愈合并生出根系,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对素材进行调整;三、在重新截根后,使用生根粉对素材根系进行浸泡,有利于素材在生长培育过程中萌发新的根系,一般浸泡时间在三小时以上为宜;四、在通过生根粉浸泡后,使用伤口愈合剂对根部创面进行涂抹保护,防止过度伤流造成营养流失外也预防病菌侵入。朋友们可以在各个电商网站上搜索伤口愈合剂、多菌灵、生根粉等商品方可购买,高锰酸钾则需要到医院才能购买得到。当然,如果大家没有伤口愈合剂,其实油漆也是可以作为伤口处理的代替之物,只是功效无法与之相媲美。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宿土栽培的方法和地培方式是让野生素材熟悉并适应环境的过程,利于素材更好的适应生长环境,快速生根发芽发苗,提高成活率。很多盆景爱好者对野生素材进行栽培时都会附带素材原生土壤,将素材的根系包裹,一同移栽到新的土质环境中。对于地培方式就是首先将野生素材先移栽到田地里,而不是盆里,因为田里的环境更符合野外环境,田地里的水分和营养成分更适应素材的生长成活,更适合根部的保水保湿,等到野生素材成活后就可以进行上盆处理了。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营养液是大型素材移栽必不可少的强心剂,在众多园林栽培和大树移栽过程中都会使用营养液,因为移栽树木对树干树枝进行截断,会造成营养的流失,使用营养液可以帮助素材抗病、催芽、养树,尤其在盛夏时节,是对树木的良好帮助。我们常见的营养液是对树木营养吊针液,将营养液挂在高处,针头打进树干进行调节树叶,方便易用。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多截枝,少留叶,头年花果不过月,在移栽过程中尽量多的将素材的枝叶修剪,这样就足以保证野生素材的能够度过次年夏季,减少枝叶在次年夏天的水分蒸发,不会脱水而死。如果野生移栽素材头年就开花结果,尽可能不要让素材开花结果,这样会造成素材将营养供给花果,无法保证根基的稳固生长。

盆友和桩友们,在寻找野生素材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采挖、保护资源,寻找自己适合的,自己需要的,不要随意采挖,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资源,也请盆友桩友们,按需而行,还是那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跟着谷主学盆景——野生素材多注意,提高移栽成活率

大家好,我是归农谷主,每天和谷主一起学习盆景知识,欢迎喜欢盆景的朋友们,需要野生素材、点击关注,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