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要不動聲色,否則客戶會感覺被冒犯

不少銷售員觀察客戶,不懂得掌握方式,導致觀察變成了審視。例如眼神直接盯著客戶的言行,並表現出不解、冷漠、厭惡等情緒,這些表現不僅會讓客戶覺得莫名其妙,還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如此一來,即便看見自己滿意的產品,客戶也不打算在這家店裡購買。

相反,善於觀察的銷售員在觀察客戶時,會做到“潤物細無聲”般地不動聲色,既掌握了有效的信息,又不會讓客戶有所察覺。

(1)眼神真誠,切忌打量

眼神最能表露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情感,銷售員在觀察客戶的時候,切忌打量客戶。我們經常見到一些銷售員見到客戶後,喜歡從頭到腳打量客戶的穿著。雖然他們儘量裝作不經意的樣子,但是客戶稍稍用餘光一掃就將銷售員的眼神及心態瞭然於心,當下就會產生一種自己被冒犯的感覺。因此,觀察客戶切忌打量。

眼神要真誠坦蕩。

見到客戶的第一瞬間,銷售員可以大致地觀察一下客戶的整體樣貌,包括穿著、打扮、妝容等。這個瞬間只要大範圍地觀察即可,不要盯著某個局部不放,更不能眼神飄忽不定,上下前後打量。

一方面要做到眼神真誠坦蕩,不要帶著“他到底是不是我的精準客戶”的小心思刻意觀察;另一方面眼神要有溫度,傳遞出善意、友好的信號,讓客戶覺得你是準備幫助他、解決他的問題、幫他做參謀的人。


觀察要不動聲色,否則客戶會感覺被冒犯


正視客戶的眼睛。

正視能夠傳遞出尊重、平等、友好的信號,也能讓客戶感受到銷售員的積極友好。相反,俯視、睨視、眯視則會給客戶傳遞出“你在輕視我”、“你不尊重我”等冒犯心理。銷售員與客戶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客戶的眼睛,觀察客戶眼神裡的信息,如對產品的喜好程度、客戶心理的想法等。此時,需要注意的是,眼神保持集中不等同於死死盯著客戶。否則會對客戶心理形成巨大的壓迫感,也會讓客戶覺得你是在冒犯他,企圖在氣勢上壓過他。

(2)語言友好,神態自若

觀察行為不只是眼睛的動作,還包括聽覺、觸覺等感知行為,它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活動,是以視覺為主,融其他感覺為一體的綜合感知。不僅如此,觀察還包含著積極的思維活動。銷售員不僅要做到眼神上不能冒犯客戶,在看到、聽到客戶的言行後,語言上同樣也不能冒犯客戶。


觀察要不動聲色,否則客戶會感覺被冒犯


首先,客戶性格各有不同,說話方式也有所區別,銷售員需要從客戶的表達中聽出客戶的性格脾性、愛好、價值觀等。在傾聽觀察的過程中,即便內心對客戶的言行並不認同,也不要立即從語氣上表現出來,說話還是要禮貌周到,態度要鎮定自若,絕對不要用語言冒犯客戶。

服裝店裡,導購熱情地迎進一名顧客。很快,導購發現該顧客在選購過程中,總是東翻翻西找找,一邊打量一邊挑剔:“你們這的衣服質量很一般,你看這裡容易開線……”

銷售員由此判斷眼前的客戶挑剔、小氣、精明,於是態度也變得沒有耐心了,眼神帶著輕視,口氣變得很衝:“我們這兒的衣服口碑一直很好的,我賣了這麼多衣服出去,也就您說質量不好……”

銷售員的話讓顧客更來氣了:“你這是什麼態度?!我買東西還不得挑仔細,問仔細了? 那你把衣服留著賣給那些說好的人吧……”

這裡的銷售員就動了聲色,在通過觀察判斷出“客戶不好伺候”之後,不但在態度上表現出了輕視、不耐煩,還在語言上“指責”客戶。這樣的“冒犯”行為,無疑是在把客戶推出門,更別提成交了。

作為銷售人員,即便你的內心已經翻江倒海,面上還是要不動聲色地說出理性的觀點,絕對不能受到客戶負面言行的影響而對客戶心生埋怨,進而神情怠慢。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動聲色是從內心做到表面上的。如果銷售員面上看著“不動聲色”,內心卻對客戶有各種負面情緒,那麼這份“不動聲色”還是能隨著銷售活動的進行而露出蛛絲馬跡。最好的做法就是銷售員要本著多瞭解客戶信息的心態,客觀應對客戶的各種言行,以真誠、友好的態度繼續觀察,以實現最終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