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學生“敲打”老師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各地無數學生只能宅在家中進行網課學習,於是各種奇葩事層出不窮。

這不,廣東潮州又來了新動態,一位在網課上問老師作業,結果被嚴厲批評,並被勒令寫檢討。

事情並不複雜,這位學生在提問時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在問題之後加上了兩個敲打表情(頭條找不到該表情,請多包涵),老師看到後很生氣,批評他不尊重老師,而學生則辯解說他跟父母聊天時也是這麼用的……

潮州學生“敲打”老師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

對於此事網友們的看法呈兩極化,年紀大一點的人士大多認同老師的做法,覺得青年一代少了尊師重道,應該好好教育。而青少年則更多不以為然——

有人以為“敲打”在青少年中另有含義,其實並無惡意,老師不理解是代溝問題,是教育過程中的小問題,不必上綱上線。也有人認為老師不願意去了解青少年實際情況,遇事自己想當然反應過激,學生沒錯是老師不對。更有人覺得,老師自己玻璃心,擺師道尊嚴的臭架子,為想象中的冒犯小題大做,不配為人師表……

其實正反雙方都沒有抓住問題關鍵,這件事發生在師生之間,但不等於說這個問題是教育過程中所特有的。

我們剝離兩人身份,假設是兩個關係不太密切的人在談話,其中一人覺得對方說話冒犯了自己,因此表示不滿。那麼這時候說話者應該怎麼應對呢?

LZ一貫是這麼說話的,你TMD有意見?

潮州學生“敲打”老師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

這是要打架的節奏吧?

語言往往存在歧義,在交流中出現不同理解其實很正常,不能一廂情願認為別人一定會理解你的本意。既然說話人本意是要向對方傳遞一定信息,那在對方發生誤解時,就有義務進行解釋。注意,是解釋不是辯解。解釋是澄清問題,並不強調對錯;辯解則預設立場:我是對的,你有別的理解是你的問題。本來對方就因為覺得被冒犯而不快,說話人還要指責其理解能力,這無疑是激化矛盾。

回到原來的語境。當老師表示不滿時,如果學生馬上做出說明:我沒有敲打老師的意思,是覺得自己笨應該被敲;相信老師能接受這種解釋,不會不依不饒繼續追究。按照最新消息,學生向老師道歉,老師也諒解了學生,這就是比較好的結果。

這件事本質上是如何處理交流中發生的誤解,結果因為當事雙方的特殊身份,完全帶偏了關注點。

回到事件本身,老師批評的話說得有些重,但是語重心長,值得深思。我們固然不必將社會看得一團漆黑,但卻要明白世界沒有那麼善意,不是每個人都會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考慮問題的。很多衝突乃至流血事件起因都非常無謂,不過是一點誤會,結果雙方不屑於解釋,最終釀成慘劇。

潮州學生“敲打”老師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

不注意小節,真會出大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