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不管你是《三國演義》愛好者,三國遊戲玩家,京劇發燒友,還是對三國不怎麼有興趣的普通人,只要你在東亞文化圈裡,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兩個故事,對你來說就一定耳熟能詳。三國鼎立,群雄爭霸,多少聖賢豪傑用生命共同譜寫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國歷史!其中,攸關蜀國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街亭一役,因先鋒馬謖不聽諸葛亮囑咐,指揮失當,丟失街亭,使北伐大業功敗垂成。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公元228年,躊躇滿志的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北伐時,可謂形勢大好,先是用疑兵之計,老謀深算的詐稱大軍由斜谷道攻取眉縣,派趙雲和鄧芝據箕谷以引誘魏軍,魏大將軍曹真果然上當盡出精銳防禦之。而諸葛亮則率領大軍星夜兼程攻佔祁山,這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略效果非常明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孤城無援,相繼倒戈投降,關中大地為之震動,魏明帝曹叡西鎮長安,知人善用的派遣五子良將張郃領兵迎戰諸葛亮。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從當時蜀國的戰備和戰爭策略上來看,諸葛亮五出祁山中,唯有這一次是最具有勝算的。其一,南撫諸蠻,永久的解決了後顧之憂,不必擔心自己在全力北伐時後院起火。其二,蟄伏伺機,治戎講武,民富國強,此次北伐舉蜀國全國之力,盡起精銳勁卒,手下名將雲集,趙雲和魏延、王平、鄧芝、吳壹等蜀漢名將彼時都是當打之年。其三,統一思想,開動輿論機器,以光復漢室,吞併魏國為己任,力排眾議,全國同仇敵愾,信心爆棚。其四,後勤保障工作有備無患,相府各級文官各司其職,兵餉糧草充足完備。其五,戰略上已經取得主動,誘兵之計出乎意料的成功,彈指間關中之地唾手可得,曹魏政權岌岌可危。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然一代良相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諸葛亮竟然不顧手下非議,在最需要慎重和冷靜的時候做出了一生中最為錯誤的一次選擇,竟然派遣了沒有實戰經驗,從來沒有獨擋一面領兵打仗的參軍馬謖督率前軍在街亭迎戰一代名將張郃,結果“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誠如《三國演義》中描述,馬謖在街亭以書生之見,舍水上山,結果水源之地被張郃佔據,蜀兵不戰自亂,馬謖舉措煩憂,潰不成軍,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夭折在紙上談兵的馬謖之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諸葛亮的揮淚斬馬謖的確是出於真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縱觀諸葛亮一生,其麾下值得他信任的人並不多,而他對荊州集團的人情有獨鍾,是利益使然。在荊州集團初期裡,他最看重的文臣就是馬氏兄弟,而武將則是猶如他親兵性質的性情厚道的趙雲,除此之外,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知心的心腹之人並沒有幾個,這也說明他對馬謖的期待和器重是有深意的,他希望馬謖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扛起復興漢室北伐曹魏的大旗,所以他與馬謖形影不離,所以他才會力排眾議而讓馬謖獨領一軍,希望馬謖能以軍功而膺服眾將,但是不幸的是他失算了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劉備一眼看出他既無關張之勇,更無孔明之智,只是個參謀人才,臨死之前特意對諸葛亮進行告誡。諸葛亮伐魏時用馬謖守街亭,直接導致了重大失敗。所以,諸葛亮在揮淚斬馬謖時說:“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諸葛一生唯謹慎,只用利益集團內部的自己人,而不用其他有才華的人,比如李嚴、彭羕以及魏延和馬超等人,這是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的最大失誤,也是畢其功於一役北伐事業沒有結果的最大悲劇所在。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背後歷史,為用馬謖劉備的告誡都不聽

諸葛一生唯謹慎,只用利益集團內部的自己人,而不用其他有才華的人,比如李嚴、彭羕以及魏延和馬超等人,這是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的最大失誤,也是畢其功於一役北伐事業沒有結果的最大悲劇所在。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諸葛亮下了誅殺馬謖的命令,但是馬謖並非死於刀斧之下,而是街亭敗戰後畏罪潛逃,並被丞相長史向朗隱藏,後被緝拿歸案收於獄中,在驚懼交加中因病死亡。街亭失利,馬謖罪無可赦,然做為最高統帥和領導幹部的諸葛亮,其違反提拔使用年青幹部有關約定俗成的程序和規定,用人失察和不明,才是導致北伐失利的最主要責任人。馬謖不冤,而諸葛亮更不傻,諉過馬謖,諸葛亮為自己的用人失誤只得執意尋找替罪羊,才會不顧蔣琬等眾人勸慰而下達了必殺令,所以才有史書“十萬之眾為之(馬謖)垂涕”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