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今天有個網友評論說他手機是不是被監控了,其實這已經見怪不怪了。

比如有網友,跟同事隨便聊天,聊起來一直單身的事情。一直聊到下班。
然後晚上回到家,在家裡沒事玩手機,某個三字購物平臺就給我推薦了充氣娃娃的購買鏈接。
那個網友是個正經人,從來沒搜索過這種東西。
所以我非常懷疑,他們的聊天內容被監聽了。
後來我上知乎搜了一下,類似經歷的人還不少。
比如有網友偶爾去一趟南寧,吃到當地的瀨尿蝦,抱怨這個東西不好剝皮。
當天晚上回到賓館,就收到某度推送的視頻攻略:如何完整地剝出瀨尿蝦肉。
要知道瀨尿蝦這個名字,他這輩子第一次聽說,之前根本不可能在手機上有過搜索。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還有一個網友,只是在家跟妻子聊天的時候,隨口問了一句孩子的出生證明放在哪裡了。
晚上就被某寶推送了出生證明的保護套。
類似的新聞,網上隨便能搜出來好多。讓人看著後背發涼。
難道我們的生活,真的已經被監控了嗎?
現在跟大家做個調查,你有沒有也遇到過類似自己疑似被監聽的情況?
你相信手機在一直監聽自己嗎?相信的可以彈幕打1,不相信打2。
讓我看看還有多少人不相信的。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監聽這種事情,除非你是這幾家互聯網公司的高層,否則誰也沒辦法確定。
就算偶爾遇到過一兩次疑似被監聽的經歷,也有可能是因為概率的關係。
畢竟某寶有8億用戶,假設商品關鍵詞有100萬個。
那麼隨機給8億用戶推送廣告,其中總會有800人會收到特定某個關鍵詞的消息推送。
這種解釋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不信。
2019年3月,《IT時報》的記者耗時3個多月的時間,通過模擬用戶使用場景,對安卓手機、蘋果手機、蘋果平板電腦上的某團和某某麼外賣平臺進行多輪測試。
最後的結果是,在談到產品名稱的數小時內,app出現相關推送的概率高達60%~70%。
對於這次測試,這兩家平臺都回應說:沒有偷聽,只是個巧合。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但是在3月14日,這兩家外賣平臺都對IOS端做了一次更新,去掉了自己的麥克風權限。
安卓端的權限依然保留。
2018年,VIVO和OPPO發佈了前置升降相機的手機。
也就是手機的前置相機,不用的時候收在裡邊,用的時候會彈起來。大家應該都見過。
然後有幾家媒體都報道說,在使用某某瀏覽器的時候,瀏覽到部分網頁,這個攝像頭就會自己彈起來。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後來這家瀏覽器回應說,自己只是彈起攝像頭,並沒有拍照,也沒有監控用戶隱私。
這就像女朋友跟你說,她跟別的男生出去開房,真的只是玩了一晚上的飛行棋。
其實也有這個可能,對吧?
在這些T0級別的互聯網大佬面前,大家的隱私一文不值。
如果小公司監控你的隱私,大家可以抵制它,把它罵死。
但是T0大廠監控你的隱私,就監控你了,你能怎麼辦呢?你能離開AT生活嗎?
經過這件事後,幾個手機大廠和互聯網大廠坐在一起,對軟件和產品做了一些優化。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目前手機攝像頭已經不會隨便自己彈起來了。
至於其他手機的攝像頭會不會自己偷偷打開,誰也說不清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升降相機挺好的。
至少在你用手機看激情小電影的時候,它不會偷偷記錄下你那張流著口水的臉。
當然,如果你能不發出聲音的話,就更好了。
可能有人會說,我把手機的攝像頭和錄音權限都關閉,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
這就太天真了。
今年2月,來自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任奎教授團隊、聯合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者團隊,一起發佈了一份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來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簡單說,就算你直接在硬件層面把話筒拆掉,想要監聽你仍然可以實現。
重點是,按照目前的監管制度,這項技術並不違規。
浙江大學在互聯網行業名聲很大,走出了很多著名校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2017年,浙江大學還跟杭州的一家T0互聯網集團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作為互聯網大佬,如果想要監控大家的隱私,根本就沒有任何障礙。
甚至都不用違規。只要你買一部手機,天天帶在身邊,主動權就落到了對方手裡。
你的手機會不會被監聽,你是無能為力的,只取決於對方是不是想要監聽。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那麼,這些互聯網大佬想不想監聽我們的手機呢?
為了這個問題,阿牛又查了一些資料,還請教過在互聯網公司相對高層的一些朋友。
結論讓人即開心又心酸。
對於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根本不需要監聽用戶。
他們做決策,實際上依賴的是一個可靠的大數據系統。
這個大數據系統的準確度,要比監聽用戶獲取的數據更準。
比如一開頭的兩個例子。
某度給用戶推送賴尿蝦剝肉視頻,很可能只是根據地圖數據,分析用戶到達南寧。
同時分析了用戶的年齡、收入和消費習慣,瞭解到這類人只要去南寧,大多數都會吃賴尿蝦,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會為了剝皮發愁。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另一個例子裡邊,用戶收到某寶推送的出生證明保護皮。
很可能是平臺根據他過去購買奶粉和母嬰用品的行為,知道他有一個3歲的孩子。
最近幼兒園開學,大概率會用到出生證明。
他們分析用戶行為,根本用不著監聽這種下三濫的行為。
在這些互聯網大佬眼裡,我們的每一次出行,每一筆消費,每看一個視頻都被記錄在案。
通過這些數據,互聯網公司不僅可以瞭解你,甚至可以比你自己更瞭解你。
你跟女朋友分手之前,他們可能早就通過你女朋友的酒店消費記錄,發現你被綠了。
你被老闆辭退之前,他們早就通過你上班時間摸魚打遊戲的記錄,發現你不適合這份工作。
明明你還在減肥,他們早就知道你堅持不下去,給你發來一張肯德基優惠券。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在恐怖的大數據面前,監聽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太low了。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點,可能有人聽說過。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消費能力有多強,可以去某寶搜一下“連衣裙”,把列表中第二個和第三個商品算一下平均價,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消費能力了。
如果彈出來的商品單價都低於128元,那麼你就可能被系統定位為低價人群。
監聽只能聽到你的語言,而且你還不一定說實話。
通過大數據分析,卻能夠從本質上了解你。
一邊是通過監聽,發現你跟朋友吹牛一下午,準備買奧迪。
另一邊是通過歷史消費行為,發現你的購買力只能買雅迪。
換你是某寶,應該怎樣推薦呢?哪種信息更有價值,不用我說了吧?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除了某寶,還有某音的視頻、某易的雲音樂、某信的公眾號文章、某團的電影票。
所有這些平臺,通過對大數據分析,都有可能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不是某易雲,我都不知道自己有抑鬱症。
在這個互聯網上,我們每個人都被精簡成一個ID,還有ID背後的一連串數據。
互聯網公司會通過這一串數據分析我們過去生活怎樣,現在是什麼狀態,為我們推薦未來的行為。
比如1000萬人被同時推薦一部電影,其中100萬人選擇了購票觀看。
那麼平臺下次推薦的時候,這100萬看過相同電影的人,選擇行為就會產生更強的統一性。
算法的每一次推薦,不僅是在訓練自己,也是在訓練用戶。

比監聽更精準的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行業的致富絕技

可能過不了多久,我們所有人都會被這套算法,訓練成流水線上統一的產品。
至於你究竟是誰,你過去是誰,根本都不重要。
現在再問大家,還是那個問題:你覺得監聽你的聲音,有價值嗎?
阿牛曾經跟一個小姐姐聊天,問了一個很多直男都糾結的問題:
穿短裙出門,會被流氓偷拍。那你為什麼還要大冬天的,穿個短裙出門呢?
小姐姐回答說:比起遇到流氓,更慘的是你穿了短裙,卻沒人回頭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