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本文为小贤爸爸育儿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考试是对于孩子每一阶段学习的检测,对于考试有的孩子是兴奋地,有的孩子是恐慌的,还有的孩子时无所谓的。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拿到考试成绩后孩子们的反应不一,同样的分数对于不同的孩子有着态度。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

一年级的林浩在期末考试前,被妈妈承诺:“这次考试浩浩要是能得双百分,妈妈假期都带浩浩去旅游。”

林浩之前听同学说他们自己的三亚旅行多么的有趣,也很想去三亚玩,看大海,吃好吃的。

于是林浩对妈妈说:“我想去三亚玩。”

林浩妈妈同意了:“好呀,这次浩浩考双百,我们就去三亚玩。”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于是考双百去三亚玩就成了林浩考试前的学习动力。

考试完事后,林浩终于在焦虑中等来了成绩结果:语文100分,数学99.5分。距离双百只差了0.5分,真的很可惜。

林浩妈妈这段时间将林浩努力学习的劲头都看在眼里,但孩子确实是没有到达约定的分数。

但也不想让孩子太失望,于是林浩妈妈决定:“浩浩这次没有拿到双百分,差了一点点,不能去三亚了,但是可以带你去附近玩几天。下回考试,要仔细检查,如果你仔细检查也学就不会扣这0.5分了。”

虽然妈妈后退一步安慰林浩,将出游地点变了。

但是这并没有安慰到林浩,这0.5分之差让林浩难过的大哭,不愿面对家长,独自对着窗外伤心。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奖励”变成了“惩罚”

其实家长最初想用这种奖励机制来激励孩子学习,是非常好的提高孩子动机的方法。

但是林浩妈妈要求“只有双百才可以去三亚”的奖励是存在问题的,当孩子没有考到双百分,这份奖励不能被兑现,就会成为对孩子的一种惩罚。

这种现象就是逻辑后果,是被很多家长忽略的奖励的另一面。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什么是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通过认为的设定一个结果,将事件与这个结果建立起逻辑关系,如:因为A所以B。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当这个逻辑结果带有威胁性和激怒性,这个结果就不会成为奖励,而是带有负面性的惩罚。

例如:孩子不喜欢喝牛奶,但是孩子喜欢吃这个面包,于是妈妈想要让孩子喝牛奶,提出如果不喝牛奶就不可以吃面包。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家长制定的规则中带有的逻辑后果。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逻辑后果”与“自然后果”不同

逻辑后果是需要人为的介入的,通过家长制定的一种后果,来达到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效果。

正确的了解逻辑后果,更好地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如何避免逻辑后果成为孩子学习惩罚?4R-H原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筛选。

4R分别是: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H指:帮助(Helpful)。

•相关:指行为与后果是存在相关性的。

例子:孩子打碎杯子后,妈妈不让孩子看动画片,打碎杯子是行为结果,不让看动画片是认为制定后果。打碎杯子与看动画片是没有相关性的,所以属于惩罚。

正确逻辑后果是:孩子打碎杯子,家长引导孩子处理被打碎的杯子。

孩子因考试没得满分,难过大哭,家长要意识到“逻辑后果”严重性

•尊重:认为制定的后果不应该带有指责、辱骂等负能量。

例子:孩子打碎杯子,一般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出口指责“能不能老实点,尽闯祸!”。这是不对得。

正确逻辑后果:“有没有受伤?杯子是易碎品,喝水要拿稳,不用时要放在安全处。”

•合理:不要对后果过于借题发挥。

例子:“我早就跟你说过,杯子易碎”,这就是借题发挥。

正确的逻辑后果:不要过于同情插手孩子的问题,问题不在于我早跟你说过,而在于当下努力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预先告知:制定的后果要在行为发生之前。

要提前与孩子说好,不要当行为发生后,在孩子没有准备的前提下现制定后果。

•帮助:制定的后果对于孩子是有帮助的。

通过正确的逻辑后果,孩子可以学习到有益的东西,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激励孩子的学习。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贤爸爸。关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关于育儿经验和亲子相处的问题,育儿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