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货币到人民币国际化

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4月16日的报道,央行数字货币DCEP项目即将正式落地。无独有偶,迈入2020年之后,各国央行集体转变态度,美国、英国、瑞士、瑞典、加拿大、日本都开始研究本国的数字货币,而且最近美国2万亿的财政刺激机会,其初稿计划用数字美元直接向家庭发放现金补助。

DCEP,貌似很有玄机。

何为DCEP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我们的人民币数字货币,你可以直接把他理解为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所以大略来说,DCEP跟你手上拿的纸币,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只是把他数字化了(DCEP代替的是M0,即流通中的现金)。当你拿到了100元的DCEP时,这代表着央行对你有100元的负债,这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安全性无限高,同时,由于是现金,所以不计利息。

DCEP的发行方面,也是采用了央行—商行的二元体系(没有采用央行直接对居民发行数字货币的模式),即央行授权发行机构(商行)数字货币发行,发行机构缴纳100%全额准备金给央行(这个跟支付宝现在的模式一样),然后发行机构再对居民展开货币兑换业务(居民在商行将存款转为DCEP,或者将DCEP转为存款)。

央行会不会在后期把支付宝和微信也纳入DCEP授权发行机构呢?

总之,理解为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就对了。

DCEP跟支付宝有啥区别?

大略一看,这不就是央行版的支付宝么?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这么普及了,何苦再来个央行版的支付宝?有啥区别么?

1、支付宝们是对M1/M2的替代。而DCEP是对M0的替代。打个比方,在2000年我们去买东西,DCEP相当于用纸币支付,支付宝相当于刷银行卡。

M0=指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 M1 +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2、DCEP是由央行发行,央行结算。支付宝是由商业银行进行结算的。这什么意思呢?支付宝本质是存款,放在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是有挤兑风险的(譬如之前包商银行事件),一旦某种极端情况发生,大家都追求流动性,流动性就不存在了——你可能取不到现金。而DCEP就没这个问题,他本来就是现金,而且背后直接是国家信用背书。你手里的现金是面对极端情况的最后保障,而存款不是——你钱包里的现金永远不会骗你,而银行可能会倒闭。

3、DCEP具有可控匿名性。使用现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匿名性,意思是你出门用纸币买包烟,不会因为这笔交易而暴露你的私人信息,而支付宝做不到。比如在淘宝买个榴莲,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喜欢吃榴莲,即便你各种隐藏,系统还是会如实记录某某账户购买了榴莲,这笔交易信息依旧是暴露在网上的。而DCE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现金匿名性的特征(央行可以选择对个人小额零售业务关闭追踪,起到匿名性),保证消费时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具体到日常生活,可能还真没啥不一样,该用支付宝的继续支付宝,而零售、线下、交税、公交地铁可能会逐步开始使用DCEP,似乎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然而经历过2020年春节横扫全国的疫情,美股暴跌,原油负价格之后,真的不考虑留一些安全性无限高的“现金”在手么?

DCEP到底有啥用?

站在国家角度,DCEP对内是调节,可以改变当前的生态

1、央行精准滴灌不是梦。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在投放DCEP之后,负债端会增加数字货币一项,而央行的负债就是居民或企业的资产——这些DCEP被居民和企业拿着。而之后央行就可以通过DCEP的量、价工具,进行政策调控,这时的货币政策就直接绕过了商业银行,直接作用到了持有DCEP的个人或机构,其传导效率和调控精度将大幅提高。

从数字货币到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资产负债表

如果上面这段话太绕口了,那么举个例子就好了。比如本次美帝2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如果按照初稿使用数字美元,那么可以精准的直接发到需要补助的居民和企业手中,这撒钱效率无敌了。

而对我们来说,实现精准滴灌也不是梦了。毕竟长久以来央妈顶烦的就是一放(水)就乱(跑),三令五申房住不炒,银行信贷不得违规流入地产、股市,但是还是防不住——毕竟资本是逐利的。而一旦使用DCEP进行调控,央行可以点对点进行资金投放,并且全流程可监控(央行可以对信贷资金标记为可追踪,那边这笔钱无论到哪,央行都能确切的知道),让你们再炒房,嗯?

而数字货币在链上的每笔交易都会被记录,为央行创造了通过数字货币全面感知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条件,并且没有时滞。央行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AI分析等手段更加实时、全面、正确的理解宏观经济,进而提升政策效率。

2、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引导国债利率下行。这个也容易理解,毕竟通过数字货币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更多的个人、零售的市场参与者,而个人投资者对利率没那么敏感,且没有机构那么专业、意见统一,国债发行利率必将下降。

3、降低法币(现在的纸币现金)的成本,毕竟不用印刷、运输,防伪也更简单了。

4、最后一个,则是最为重要的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

DCEP,对外是支付。一种货币想要国际化,那么不可避免的要满足:

1、境外人民币要有一定的流通度;

2、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3、跨境结算一定要便利;

4、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被境外机构广泛接受为主流投资工具。

正如二战之后,美帝凭借其在战争中发的战争财(卖军火赚来了大量黄金)+无敌的工业、军事实力,建立了横行世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挂钩黄金,称为美金。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了之后,及时找到了石油这项大宗商品,通过强制石油使用美元结算,使用SWIFT全球结算体系(董事会成员全来自美国银行的高管),保持住了全球货币的地位。所以美帝可以肆意挑起贸易战、可以随意通过SWIFT体系对伊朗、朝鲜、俄罗斯等国发起制裁,可以无限制的放水收全世界的铸币税。

然而现在是逆全球化时代。美帝挥舞大棒开打毛艺展,2020年以来的全球疫情,都使得全球化大步倒退。以美帝针对疫情放水超4万亿美元(相当于2019年日本GDP)为契机,如果美帝可以无限制滥发美元,那必将带来严重的美元信任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网状支付体系将受到冲击,双边或者小范围的多边支付体系将战国般崛起。

再看看遥远的东方,悄悄的控制疫情,悄悄的重启经济,更重要的是,我们产业链的优势展露无遗,几乎可以跟美帝在工业实力上一较高下,不虚他——岂不是可以凭借产业链优势搞搞人民币国际化?

DCEP刚好适合干这事。

设想一个场景,20XX年的东南亚某国,此时正面临着一份巨额的贸易合同——突然间我国一半的人口都非常喜欢吃榴莲了,而且每天都要吃一块,马爸爸敏锐的抓住了这波机会,以国内巨大的榴莲需求为加码,跟东南亚某国签了一个巨额的贸易合同,我们进口天量的榴莲以供国内需求,同时逐步将淘宝市场在东南亚铺展开来,同时附加了一个要求:榴莲采购以人民币结算,没办法,有钱就是爷,尤其这位爷在南海上还有两个航母战斗群。于是贸易顺利的开展了起来,国内居民幸福的吃上了榴莲,人民币也开始在国际市场展露头角——条件2。

后来由于结算便利的需求(DCEP天然的有结算优势),这项贸易逐渐开始以DCEP作为结算工具,于是东南亚某国企业,赚了外汇(DCEP),然后向其央行购汇,兑换为本地货币,其央行则拿着DCEP看了一圈,发现中国国债收益率居然很可以:10债有2.5%的票息,隔壁美帝10债只有0.5%,再考虑到可以跟美帝掰手腕的经济体量,看上去也非常安全,完全不担心我们的10债违约,于是开始以DCEP购买我们的国债进行投资保值,一如我们现在用美元外汇买美债——条件3+4。

同时东南亚员工发现,淘宝的服务开进来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丰富的商品,低廉的价格,快捷的速递,迅速的占领了东南亚人们的购物生活——而淘宝只接受DCEP的购买结算。于是DCEP开始在东南亚居民逐渐流通了起来,就像现在的美元一样——DCEP背后是强大的产业链支持,美元背后是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条件1。

后来的某天,97年金融风暴再临,东南亚国家还是像上次一样抵抗失败,本币疯狂贬值,对内购买力一跌再跌,民众开始面临生活物资困难。突然有人发现,DCEP币值炒鸡稳定,淘宝上的生活物资丰富到无法想象,直接用DCEP买淘宝的物品,隔天就能送到——这无疑是救民于水火。DCEP逐步开始成为东南亚的主要流通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成了。

数字经济时代开幕

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2019年首次被提及,跟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同列,最近更是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拉开了大幕。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其独有的非排他性,带来的是经济发展中接近零的边际成本(你在使用数据的时候,并不影响别人使用。相反,你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使用了),必将带来一种夸张的规模经济效应和网络经济效应——而数字货币显然是数字经济的血液。

所以回头看看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建设(5G、云计算、新能源、AI等),是不是有点“国家正在下一盘大棋”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