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食亦藥—黃花菜平淡與高光

中國人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孫中山

亦食亦藥—黃花菜平淡與高光

世外桃源翠亨村

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今中山南朗鎮翠亨村),國父孫中山的故鄉,舊時,當地居民喜歡用鹹魚幹下飯,但吃鹹魚乾的時候,一般將味鹹的魚頭丟棄,幼年時的孫中山卻愛用鹹魚頭煲豆腐。究其原因,家境貧寒,難得有大魚大肉吃。"鹹魚豆腐煲"成了幼年孫中山餐桌上的必備菜。這種兒時的美味一直留存在他的記憶裡,形成了他幾十年嗜好豆腐的飲食習慣。

除此在外"素食四物湯"也是孫中山愛吃的菜餚。"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藥方,方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而孫中山的"素食四物湯"是集四種素食之精華而成,即用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這四種菜餚熬煮而成的湯料。孫中山先生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他不僅擅長西醫,而且對中醫學及飲食營養等都有研究。"素食四物湯",就是他對飲食營養研究的成果。這四種素菜,具有素食的最大優點。其中的黃花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纖維素和鐵。具有較好的健腦、益智、抗衰老功能,對神經過度疲勞者、智力衰退的老年人、胎兒發育甚為有益。《本草綱目》中稱其有安神醒腦、增智寬胸、美容養血、解熱消毒、除煩通乳之功效。孫中山先生認為:素食有利於延年益壽,中國窮鄉僻壤者的長壽之道在於多吃蔬菜與五穀雜糧,而國人以粗茶淡飯、蔬菜豆腐為主要食材,從科學衛生角度而言,是各國都望塵莫及的。時至今日,素食對健康長壽的意義眾所周知,"素食四物湯"稱得上素食中的佳品。其中的黃花菜更值得我們細細地咀嚼品味。

亦食亦藥—黃花菜平淡與高光

萱草

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以歌頌偉大的母愛而傳唱千古。但很少人知道他的另一首《遊子吟》,同樣歌頌了無私的母愛:"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前,不見萱草花。"詩中的萱草就包括了我們今天生活中常見的黃花菜。

我國黃花菜栽培歷史悠久,有文字可查者,距今約兩千七百餘年。黃花菜,古時通稱萱草,最早見於西周時期的《詩經·衛風·伯兮篇》。詩曰:"焉得諼(xuān)草,言樹之背。言以憂思,不能自遣。"這裡的"諼"是萱的古寫法。據《說文》解釋,"諼"是忘的意思。宋代羅願的《爾雅翼》中指出:"因萱音之與諼同也,遂命萱為忘優之草。蓋以萱合其音,以忘合其義耳"。因此,萱草當時又叫忘憂。

萱草最初是供人消遣觀賞用的。《風土記》中又說:"妊婦佩其花,必生男"。從而萱草又叫宜男花。不論這種說法如何,古時婦人佩帶萱草花,也是一種吉祥順心的象徵。白居易晚年曾有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為他的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予以勸慰,同時給後人留下這首表達深厚情誼的優美詩詞。既然賞萱使人"忘憂"妊婦佩花又能"生男",慢慢的就有人試食其花了,晉代嵇含《宜男花序》日:"世人多女欲求男者,取此草服之,尤良也"。

明代王世懋《花蔬》曰:"萱草忘憂,其花堪食"。李九華《延壽書》雲:"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憂"。這些記載說明,起初吃萱草嫩苗或萱花,是為了"療愁"、"生男",主要當作藥物來用的。經過一段時間,吃的人越來越多,因其色味鮮美,逐漸就成為人們喜食的一種蔬菜了。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編撰的《邵陽縣誌》記載:"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邵東一地在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開始種種植並食用萱草,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亦食亦藥—黃花菜平淡與高光

黃花菜

從史料記載來看,萱草的名字很多,至於黃花菜的名字,開始見於《本草綱目》,李時珍曰:"今東人採其花跗,乾而貨之,名為黃花菜"。"花跗"即花蕾。從此以後,黃花菜的叫法延用至今。

時至清朝年間,寶慶(邵陽古稱寶慶)開始將黃花菜作為食材貢品由地方向朝廷進貢,據說有鐵嘴銅牙之稱的風流才子紀曉嵐最愛吃黃花菜,用餐時一見到餐桌的黃花菜便手舞足蹈,興奮不能自已,讚美道:黃花菜可是個好菜,清爽香脆,其味無窮。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黃花菜的用途,也進行了宜泛探討,歸納起來,主要用作觀賞、治療和食用三個方面。葉似蘭草,翠綠叢生,花如蛺蝶,紅黃點點,搖風弄影,丰韻可人。花,四季有之,不僅可以"壯秋色",而且使人忘憂解愁。晉人稱其為"大邦之奇草".實在是當之無愧。對這樣的"奇草,上自帝王,下至市民,多在階前庭院種植,成為我國上古時期的觀賞花草。根據這些傳說和記載,前人又深入研究了黃花菜的藥性,確認經過處理後的根苗花"甘涼無毒"。食其苗花,能消食、"利胸膈"、"安五臟","令人好歡樂、無憂,輕身明目"。鮮食幹食,各有千秋,但古人食苗,尤為講究。徐光啟《農政全書》指出:"花、葉芽俱嘉蔬","採做苗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極佳,"京師人食其土中嫩芽,名扁穿花葉芽"。這種吃法,今已少見。如今,由於烹飪方法的多樣化,做法更是五花八門,煎炒烹炸,水煮清燉,一花多做各不同。鮮品涼拌,幹品煲湯,為現代人的餐桌更增添了一份美味的餚饌。

亦食亦藥—黃花菜平淡與高光

芥末粉絲黃花菜

美食,聚天地精華,離不開滋養它的大地。在我國,栽培黃花菜是已經成為一些地方的的傳統,像祁東、慶陽均有著悠久的的歷史。得益於這些地方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黃花菜生長的最佳種植區,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同時,時代賦予了我們不斷創新的精神,像寧夏吳忠引進種植的黃花菜,可以結合地區優勢,在富硒土壤中種植,為產業扶貧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

老衰勝少夭,閒樂笑忙愁;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

感謝大自然的饋贈,也感謝勤勞奮進的華夏兒女,在這篇熱土上生生不息。

引用:

  1. 白居易《酬夢得比萱草見贈》詩詞賞析—榆木齋。2018.7
  2. 孫中山愛吃的幾樣菜,程貴濤,2016年04
  3. 中藥大辭典[M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6 :1977
  4. 金針史話-黃花菜栽培史淺談,慶陽地區科委,田均

注:黃花菜鮮品種有秋水仙鹼,在人體內會轉化為二氧秋水仙鹼而使人中毒,將鮮黃花菜經60℃以上高溫處理,或用涼水浸泡,吃時用沸水焯的時間稍長一些,以免中毒。乾製可破壞秋水仙鹼,食用時用水浸泡即可烹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