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教育部再次發文!手機禁入課堂怎樣拿出最優解?

2021-03-09 07:58

黑龍江日報

時隔兩年,教育部再次發文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引發各界熱議——

手機禁入課堂怎樣拿出最優解?

手機禁令又來啦!

教育部近日發佈《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學生原則上不得將手機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3月3日起執行。這是繼2018年之後,時隔兩年教育部再次強調中小學生手機禁入課堂。

“禁止學生手機帶進課堂”隨即成為各界熱議話題!哈三中、蕭紅中學、哈師大附中、德強高中等學校應聲行動,通過官微等渠道相繼發佈通知,推出“手機禁令”具體舉措。

一片點贊聲中,也有部分家長心存擔憂和疑慮: “校園手機屢禁難止,咋能禁得住呢?”

“通知能否落實到位?”“沒有手機家長接送孩子或訂餐怎麼聯繫?”“孩子非要帶咋辦?”

近日,記者就家長普遍關切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調查走訪。

群力三中高三學生走進校園。

冰城多校出新規:

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進課堂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哈爾濱市部分中小學為落實教育部《通知》要求,對新學期手機管理發佈新規,有的學校則是繼續實施以前的學生手機管理規定,但都要求“禁止學生帶手機進課堂”。

據蕭紅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劉國權介紹:“為落實《通知》,我校2月25日就在微信公眾號發出《致家長一封信》,闡明學生使用手機的8條危害,並做出‘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的相應規定。而且,新學期的第一期黑板報、主題班會、心理健康講座都是此內容,以引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此外,哈三中、德強高中、哈師大附中等也發佈新規,基本內容是: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因特殊原因需要帶手機進入校園的,禁止帶入課堂,主動交給班主任或班主任指定的專人保管;為保障學生在校期間與外界聯繫,各班設非智能手機一部,作為班級公用電話,由班主任指定專人負責;或使用公共電話卡、或通過班主任與家長聯繫。

此次教育部發布新規定後,得到廣大老師、家長的一致支持。

省政協委員吳文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些學生把手機帶入班級,擾亂了課堂教學秩序,影響了授課質量。手機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偷偷把手機拿出來玩網絡遊戲、聽音樂、QQ聊天等。這些學生浪費了課堂上的時間,成績急劇下降,同時更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的視力下降,睡眠不足,免疫力低下,導致各種疾病發生。網絡信息氾濫成災,迷戀網絡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接受和認識鑑別能力差,易染上不良習慣。因此,此次教育部出手禁止手機帶入課堂,使各學校在政策規定上有了進一步的執行依據。”

哈爾濱市初中學生家長陳英傑也表示:“手機是把雙刃劍,但弊大於利,此次教育部要求‘有限帶入校園’,而並非‘一刀切’,很人性化!就看如何落地落實,改變以往‘屢禁不止’的現象。”

德強高中高三學生模擬考試中。

“手機禁令”

為何屢禁難止?

記者瞭解到,禁止中小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已非新規。早在2018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就有明確規定:“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雖然我省很多學校都出臺了“手機禁令”,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面對此次更加明確、具體的“手機禁令”,各方如何看待呢?“屢禁難止”的痛點與僵點又在哪裡呢?

學校稱“不好管”: 難覓有效最優解

據多位老師和家長反映:學校將學生帶入校園的手機進行統一管理,學生往往有辦法將鎖住的手機取出,或是準備兩部手機來應對老師;借用班主任手機打電話的辦法不現實,不僅打擾老師,而且學生也不可能與老師隨時在一起;學校的IC磁卡電話就是個擺設,因為通話聲音非常不清楚。所以,以上辦法對於接送孩子的家長,以及需要訂午餐的學生來說,可操作性不強。

劉國權校長還告訴記者:“近年來,由於搜題軟件的出現,學生們做作業更依賴於手機。因此,偷帶手機現象頻發,有的學生竟然省下午飯錢偷買手機,家長卻不知曉。學生使用手機危害性很大,我們也在多方探求根治良策,但難覓實質有效的最佳解決方案。”

家長稱“管不了”:把希望寄託於老師

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中生家長几次哽咽,向記者講述了這樣的事情:“我女兒是省重點高中的學生,為不影響學習,我只給她使用功能簡單的手機。但沒想到,同學把自己淘汰的智能手機借給了她,於是她每天回家後不寫作業整夜上網刷劇,被我發現後說教無果,我便半夜三更偷著斷網,沒想到她又學會蹭網,於是我又厚著臉皮求左鄰右舍更改密碼,可孩子還是能到周邊飯店去下載看劇……我真是沒招了!”

“她後來在課堂上,又因兩次借用同學手機聊天,被老師沒收了兩部手機。”家長以為這回孩子能收心了,可還是始料未及,孩子讓家長出7000元賠同學手機,“我當時沒完全答應,第二天孩子就離家出走了……”

這絕不是電影裡的“情節”,就發生在身邊的家庭中。記者瞭解到,如今的學生不滿意就跟家長鬧。家長無奈,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學校和老師。

老師稱“不敢管”:“學生萬一心理承受不了,出了事誰負責?”

當前家家都是獨生子女,這使學校和老師普遍產生一種心態:“神獸”們誰敢惹啊?

哈爾濱某中學一位教師對記者說:“如果對上課玩手機的學生,制止方法不當,說深了、說重了,掌握不好分寸與藝術,萬一學生心理承受不了做出過激舉動,責任誰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是不想負責,是不敢負責、負不起責。”

學生們“不服管”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採訪中,某學校的一位班主任向記者反映:“我班最初把學生帶的手機集中鎖在箱子裡,學生總能用各種辦法將鎖打開。後來我把箱子移到教師辦公室,有一次放學後,忘給學生們開鎖了,結果只有少部分學生等著老師取手機,大部分學生一直不來取。後來查明,有些學生準備了兩個手機,一個是上交做樣子的,另一個是在手裡自由使用的……”

有家長背後支持 抓拍個別老師不當行為

記者還了解到,有些家長擔心個別老師教學中有不當行為,為了監督和取證,便默許學生將手機偷偷帶入課堂。

近日,天津某中學老師課上怒罵學生的不當言論有違師德事件,因為學生錄音傳到網上得以曝光和處理。那麼問題來了,學生的手機是如何帶入課堂的?

居家上網課 師生共患“手機依賴症”

去年上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學生在家上網課,手機、電腦幾乎全天候使用,師生同患“手機依賴症”,學生近視率上升、頭痛、抑鬱等各種身心不健康問題亦接踵而至。

蕭紅中學舉辦文體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引導走出虛擬網絡。

具體咋禁

各方出高招

教育部出臺《通知》的目的,是防止學生沉迷網絡和遊戲,這也是學校、老師、家長的共同心願。如何實現預期目的?各方人士“腦洞全開”,希望能夠尋求解決問題的真正“良方”。

A

代替工具

哈爾濱市家長付剛

可使用只具備通話功能的電話手錶,或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等。學校門衛室應設置固定電話,供學生需要時免費使用,或在校園設置電話亭供學生使用,以方便聯繫家長。

B

技術支持

有些家長

如同考場一般,校園屏蔽手機信號,學生手機就成了擺設,帶手機也沒有意義了。

省政協委員、中國電信黑龍江分公司周德生

使用手機信號屏蔽裝置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成本較低。但這一方法僅能切斷網絡遊戲、網絡視頻而已,並不能限制學生玩本機上的遊戲,以及觀看下載到手機上的視頻。他認為,管理措施+技術手段雙管齊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C

興趣轉移

哈爾濱市家長郭玉芳等

學校多打造興趣活動,使學生轉移注意力,如在走廊多設置一些隨手可拿的書籍、報刊等;開放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活動室等場所,或組織學生操場跑圈、做操等運動;還可以進行種花澆樹、學習手工等勞動方面的技能。

D

創新引導

省政協委員、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嶽奎忠

解決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改進、創新單調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吸引力的同時,拓展有益於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更多戶外活動、親近自然、接觸社會的機會,充盈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哈爾濱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哈爾濱市第七十三中學)教師馮海燕

應利用主題班會、德育教育、校規校紀、心理輔導等形式,對學生加強教育引導,使之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E

信息教育

周德生

應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學校應重視計算機教學,不能將此課變成遊戲課、電影課、聊天課。目前有的高中生,仍然不會使用word軟件、不會製作PPT,不會進行電腦的簡單功能操作等,這說明有些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只是“擺設”而已。

F

三方合力

蕭紅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劉國權

在手機管理方面,學校應起到核心作用,建立日常管理的長效機制;同時,家長也要配合,社會也要營造良好氛圍,只有形成三方合力,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副校長趙飛亞

有關部門應針對網絡遊戲商場進行嚴格規範管理;同時,清理社會網課平臺有害信息,對不良網絡文化等進行集中整治,全面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

哈爾濱市教師于敏

家校要合力打造一脈相承的環境氛圍,家長可利用週末、節假日時間,帶孩子走出家門,走出虛擬世界;或是參加一些公益、志願活動等,增強社會責任感。

專家提醒:

校園管理更需人文關懷

別“跑偏”

監管與疏導並重

哈爾濱體育學院教授王宏坤:各學校應制定細則,將《通知》要求執行到位。同時,也要切記不能搞“一刀切”“一禁了之”,甚至跑偏。禁止帶手機進課堂,但不能禁止打電話;有的學生坐公交上學,還得用手機掃碼等。同時,要注重監管與疏導並重,學校和家長要對學生做好心理疏導,避免學生產生極端舉動等不良後果。

立法根治

使管理有法可依

黑龍江項軼寒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項軼寒:應立法根治手機進課堂問題。通過立法,使學校對通訊社交工具的管理有法可依,並且將平板電腦等通訊社交電子產品也納入管理範圍。同時,還應兼具合理化、人性化,對寄宿制中學生應暢通與家人信息交流渠道,對尚未能獨立上下學的小學生,應保證家校的有效溝通及應急機制的建立,這不但是一種管理需要,更是一種人文關懷。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