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育儿经”叫嚣的年代,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

最近强制训练婴儿睡眠的“育儿经”导致婴儿惨死的事件让每个人都痛心不已,也对那些所谓“权威”、“专业”的无良育儿机构充满愤慨。

随着时代的发展,育儿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领域,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说明父母对养育的重视,追求更为专业和科学的育儿方法。父母的需要和焦虑也催生了各种育儿指导和培训。在形形色色“育儿经”叫嚣的时代里,我们如何辨优劣?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

有些机构打着“权威”、“专家”的幌子,将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宣扬得非常神奇,只有遵循方法指导,就能达到什么效果,而且还有各种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好像都在宣扬一个理念——只要按我的方法养育,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这里的“可能”,绝对是一个好的结果——解锁新技能、获得好成绩、懂事乖巧、功成名就等等!

形形色色的“育儿经”叫嚣的年代,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

一切皆有可能?

看到“一切皆有可能”,不知大家会想到什么?很多父母都开始给自己造句打气:只要心怀希望/努力/坚持,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可能”作为一个中性词,除了包含积极的可能,还包含了消极的可能。

孩子就像一辆跑车,我们自己造的跑车,总期望他马力十足开在康庄大道上,奔向光明的未来,有些机构会抓住这样的期待大做宣传。但是真实的成长路上,往往状况百出,兵荒马乱。

一、先天硬件——先天基因的影响

一对当年学不懂理科的文科专业夫妇,期望孩子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个育儿机构承诺“只要用我的方法从小训练孩子,一切皆有可能,一定能够培养数学天才!”,并为你举出了无数成功的例子。家长如果尝试无效,机构可能会归因于父母做得不够早,做得不够好,使得父母陷入焦虑和自责中。

形形色色的“育儿经”叫嚣的年代,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

你的孩子会是数学天才吗?

一切皆有可能——不是说孩子经过怎么样的训练,就能成为理科状元,而是很可能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是不太擅长理科。父母都不擅长理科,孩子也很有可能对理科不感兴趣。你期待孩子是一辆跑车,但还是可能是一辆越野车。说到先天硬件的影响,可能很多父母都很无奈,但能够看到并接纳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期待,并且用发现的眼观去欣赏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让孩子以自己精彩的方式成长,成为他自己最好的“可能”。

二、交通规则——成长规律的影响

有点家长期望小婴儿能够乖巧懂事,不哭不闹一个人好好睡觉。有的育儿机构抓住这一点,承诺“只要用我的方法训练婴儿睡眠,一切皆有可能,婴儿就能解锁全新睡眠技能”,如果你中途觉得不对劲想要放弃,那会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远,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形形色色的“育儿经”叫嚣的年代,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

会哭会闹的婴儿

一切皆有可能——不是说婴儿经过怎么样的训练,就能够解锁新技能,家长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很可能孩子就是会哭会闹会醒,因为这是婴儿在这个生长阶段正常的需要和表现。饿了,冷了,热了,困了,难受了,不舒服了,就会哭,就会闹,这是小婴儿最正常的表现了,你不能期待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能超前解锁各种功能。就像每个路段都有交通规则一样,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其规律和特点。育儿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习生命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和发育特点,学会辨别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只有建立在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和发育特点的期待,才是合理的期待。

三、自身软件——个人特质的影响

我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感给孩子规划一条康庄大道。有的育儿机构宣称“只要用我的方法培养孩子,一切皆有可能,你的孩子将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就像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都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样信誓旦旦的说法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来说真的充满诱惑。

形形色色的“育儿经”叫嚣的年代,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成为自己

一切有可能——不是可能孩子就是能按照你的期待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很有可能就是成为你最不想要的样子。因为这是一辆有主见的跑车,有自己的司机,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开在自己的道路上,也面临着各种新的路况,不是一架由你操控的机器。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有权利成为自己,不是为了继承家长的伟业,不是为了弥补父母的遗憾,也不是为了成为成功人士的副本。

总结

上面三种情况,对应养育过程会受到先天基因、成长规律、个体主观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一切的教育原理都需要尊重这样的现实和规律,一切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期待才可能是合理。否则再“权威”,再“专家”,父母付出再大的努力,都可能是在逆道而行。

各种各样的育儿经,我们如何辨别是非呢?太神奇的不要信!太绝对化的不要信!一劳永逸的不要信!违背人性的不要信!泯灭父母直觉感受的不要信!

我们学育儿,究竟在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在养育里,哪些是可以期待和努力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接纳和尊重的。当我们知道应该期待什么的时候,也就成功了一半。

养育里,一切皆有可能,不是相信只要父母希望/努力/坚持就能实现心中期待的“可能”,而是孩子会基于他的先天基因、成长规律、个体主观意志、成长环境等等因素创造各种“可能”,家长需要做的是,拥抱各种可能。

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