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不對就會頭暈?

來源:健哥說心臟


有粉絲在後臺提問:為什麼變換姿勢的時候,比如從下蹲起立,或者從床上站起來,就會感覺頭暈,這跟老年高血壓有關係嗎?


其實,對老年人來說,體位的改變與血壓的關係還真是挺密切的,不過,“姿勢不對”就頭暈,原因還不少,今天,我們先來說說最常見的一個。

健哥說 |姿勢不對就會頭暈?

頭暈,是血壓高還是血壓低?


先來看看患者王奶奶,她今年75歲了,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多年,一直以來她都很配合治療,血壓、血糖都控制得不錯。但是最近,她早上起床時總是眼前發黑,如果站久了還會頭暈,而且發生得越來越頻繁,前幾天早上起床,眼前一黑還摔了一跤,她的兒女就趕緊送她到了醫院。


王奶奶問我,是不是自己的高血壓又加重了?還真不是!


王奶奶的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結果顯示,她有體位性低血壓的表現,也就是當她從臥位變換為站位,出現血壓突然下降,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這時心率沒有變化,但患者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


換個姿勢,血壓就低了?


體位性低血壓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非常多見,發生率高達20%~50%。研究顯示,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近3成患有體位性低血壓,若合併高血壓則患病幾率更大[1]。


為什麼換個姿勢血壓就低了呢?


正常情況下,在我們平躺或者下蹲的時候,體內分佈在下肢的血液相對比較多,要是改為站立,血液應該很快回流到上半身,這樣才能保證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可是,若身體的調節功能下降,血液不能及時迴流到大腦和心臟,這時,也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供血,出現血壓下降的現象,還會表現為頭暈、虛弱、暈厥等症狀。


因此,如果體質比較弱、身體較瘦小、長期不鍛鍊者或者年齡較大的人,出現突然暈厥或者跌倒,這很可能是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應該到醫院心內科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


體位性低血壓,怎麼辦?


如果患上體位性低血壓,應該怎麼辦呢?


在這個疾病上,預防要比治療更加重要。因為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和死亡的風險都會大大增加[1]。


臨床上,我常跟老年患者說“起床要慢”,睡醒後過3分鐘再坐起來,床邊坐上3分鐘,再慢慢站起來,這樣做,可以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若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症狀,應儘快下蹲、坐下或者躺下,有助於維持血壓。


其次,一些非藥物療法對體位性低血壓有一定效果,比如:適當鍛鍊,睡眠時頭部抬高,站立之前使用腹帶或者彈力繃帶加壓等措施。另外,應該避免長時間臥床,洗澡水過熱或者洗澡時間過長,高熱量的飽餐和大量飲酒等可能加重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


最後,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使用藥物治療


健哥說


  • 在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體位性低血壓發病率很高;
  • 老年人如果在變換體位時出現頭暈或者暈厥,可能是由於體位性低血壓;
  • 對老年人來說,預防體位性低血壓比治療更重要,在變換體位時,動作一定要慢;
  • 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平時可以採取一些非藥物療法來輔助治療,若仍不見效,可嘗試藥物治療。


參考文獻

[1]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中國心血管雜誌.2017,22(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