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被接納的娃有多難,孤僻零社交?更大的隱患在後頭,父母別犯傻

很多家長其實也明白一個事實:不只是孩子需要接受教育,家長也應當如此。其實養育孩子也是養育自己的一個過程,我們時常感受到焦慮、痛苦、自責、憤怒等情緒,和孩子無關,是我們沒有做好,更沒有接納自己。

我身邊有一位寶媽就是如此,她一直都是一個自卑的人,始終認為自己不夠好,也不能接納自己。擁有了孩子之後,這種情況非但沒有好轉,自卑心理反倒更加嚴重。其實她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接納力,沒有在平凡的生活中獲取幸福的能力,這也讓她陷入了無邊的痛苦之中。

01、育兒中,父母有做到過全心接納孩子嗎?父母的“接納”是怎麼樣的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往往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佔據自己所喜歡的地位,而孩子往往都是處於被動的弱勢狀態,根本就搶不過父母。如果家長不想讓出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位置,那麼孩子將會永遠都長不成自己。

那麼我們真的從心底裡接納過孩子嗎?有真正地把他當作家庭中的一份子,而並非是父母的玩物,或者是父母意識的衍生品麼?

沒被接納的娃有多難,孤僻零社交?更大的隱患在後頭,父母別犯傻

其實很多家長都會犯這個不曾真正接納孩子的錯誤,他們往往都會以愛之名來強迫孩子做父母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可是父母的夢想又不是孩子的夢想,這只是我們家長強加給孩子的想法罷了。

現在很多家庭都沒有做到過全心接納孩子,那麼父母的“接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平等互助才是親子關係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當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虛榮心、自負感和控制慾以後,接納並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孩子的自我發展,才能與孩子建立起更親密更穩定和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正確的接納方式應該是父母可以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出發,去讚美、去認同他們,給予他們的肯定可以培養他們與生俱來的正義感。而帶有這種童年記憶長大的孩子,在成年後往往更容易得到一個強健的情感世界。

沒被接納的娃有多難,孤僻零社交?更大的隱患在後頭,父母別犯傻

我們接納孩子是要讓他有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格,維持他們的本真,讓孩子可以自己去規劃生命的藍圖,而非是按照父母的想法來實現父母的心願。

其實接納孩子,也正是接納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容忍自己的過錯,那麼孩子犯的小錯誤也可以被我們所接納,只要他們可以吸取教訓下次不會再犯錯就好了,又何必抓著錯誤不放甚至大打出手呢。

02、從沒有被父母接納過的孩子,他的內心是什麼樣的,又是怎樣影響孩子的未來的

從來沒有被父母接納過的孩子,其實他的內心世界是非常不健康的,同樣他們的未來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不良影響。

父母無法瞭解孩子導致誤會加深

父母不接納孩子非常直觀的影響就是,當孩子遇到了什麼事情之後,內心不論是有什麼想法都不會,也不敢去跟父母說,他們只能將那些尋思埋在自己內心的最深處,而父母自然也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

沒被接納的娃有多難,孤僻零社交?更大的隱患在後頭,父母別犯傻

時間一長,父母其實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瞭解孩子,開始不理解他們那麼做的含義,也會因為彼此的這種不瞭解產生各種各樣的誤會,你不說,我不說,這個誤會逐漸就成為了一個心結,梗在孩子和家長的中間。

孩子的性格變得孤僻起來

父母不接納孩子非常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變得十分孤僻,因為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這個家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罷了,根本就沒有愛,因為他們根本就無法從父母的言語、行動中感受得到對自己的愛。

所以他們往往會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不會輕易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展現在別人面前,不管心裡有什麼想法,或者有什麼感覺,都會封存起來,所以孩子也會越來越孤僻,甚至有患上多重人格的精神疾病。

社交能力基本為零

父母對於孩子的不接納其實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變得越來越不善於和其他人交往、分享,孩子會喜歡一個人待著,對於身邊的人和事情全部都不信任,可以說社交能力基本為零了

沒被接納的娃有多難,孤僻零社交?更大的隱患在後頭,父母別犯傻

03、養育身心健康,無限可能的孩子,需要父母如何科學地接納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真正地接納孩子,來讓他們身心健康,並且擁有無限的可能呢?

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接納

如果家長想要接納孩子,就需要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接納,不是說讓孩子住在屋子裡,自己花錢供孩子上學就叫接納。其實也不能一股腦地接受孩子好的、壞的一面,也不管不問,就讓孩子野蠻生長。

其實正確的接納方式應該是接納孩子的優點,給予鼓勵和認可,再包容孩子不好的一面,通過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來把孩子所存在的這些缺點朝著好的方向引導。同時尊重孩子們的喜好,不能總認為自己是他爸他媽,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他好。

不要隨便發洩自己的壞情緒

其實父母有時候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不順,孩子往往都是第一個受害者,家長們經常把自己的不滿、不順全部都撒到孩子身上,總是會挑刺去斥責孩子,甚至用“如果沒有你會有這麼多事嗎?”讓孩子誤解為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個錯誤。

孩子本來就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只不過受了委屈的家長不敢朝著領導生氣,不敢朝著好友生氣,只能朝著弱勢的孩子生氣,這是一種典型的欺壓行為。

正確理解孩子

其實孩子的世界有時候很天真,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心理活動,而我們往往會以成人的思考方式下意識地去猜測孩子做法的用意。孩子看到玻璃杯子可能只是想知道,這個透明狀的杯子是否結實,摔在地上會是什麼樣子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好奇心。

而家長就會認為孩子這是在故意破壞,是在找茬,然後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實際上孩子並沒有成年人知道得多,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法來探索這個世界罷了,畢竟我們口頭上說的,書裡面寫的,根本就沒有親身體驗來得那麼直觀。

關於如何接納孩子,大夥還有別的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