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他受到侵害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臂膀,扶持他、给他力量。

但如果连这一道防线都没有了,他的天就塌了。


——小暖妈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姐姐成小区里的“网红”了。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小外甥的同学生日会说起。


前些天小外甥去麦当劳参加同学生日会,麦当劳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小飞机模型。


生日会结束后,小家伙们聚集在小区楼下玩耍,等到要回家时,一个小男孩突然说自己的小飞机不见了。


因为小外甥是离小男孩最近的,所以小家伙们都一致认为就是小外甥偷了玩具,于是他们把小外甥围在人群中,逼他交出玩具。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看着平常交好的伙伴对自己指指点点、声声指责,小外甥又急又气。


好在这时另一个小男孩帮忙找到了玩具。


虽然找到了“不见”的玩具,但几个小孩却并没有道歉,反而 “威胁”小外甥不许告诉家长这件事,否则就再也不和他玩了。


平白受冤的小外甥又惧又怕又委屈,还是忍不住哭着打电话告诉了姐姐。


得知来龙去脉的姐姐,在安抚好小外甥后,做了一件令我们全家都又惊讶又敬佩的事。


她带着小外甥挨家挨户找到对应的小孩,平静的和家长沟通,与孩子交谈,只为让小外甥得到应有的道歉与尊重。


结局完满,小外甥和小伙伴和好如初,委屈的小外甥也破涕而笑。


虽然这件事情仍然让孩子心有余悸,但是妈妈的做法却让他扬眉吐气,因为妈妈给了他无比的安全感和勇气,这几天小外甥看着姐姐的眼神里都是满满的崇拜与自豪。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有人说姐姐小题大做:“只是小孩子嘛,玩笑而已,何必大惊小怪”


但姐姐却坚持要做,只是因为自己要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成为一个无论孩子遇到什么风雨困难都会愿意对她倾诉的人。


“今天不做这件事,也许以后孩子遇到真正的校园暴力时,我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这次的小摩擦可能只是小外甥成长过程中的最微不足道的挫折之一 ,但是姐姐的行动却给了小外甥未来面对一切困难的底气与勇气。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被冤枉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有多严重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儿时期受到不正确的引导或者被冤枉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沟通、解开误会,将会给亲子关系埋下隐患,这些被冤枉的孩子往往在事后几年甚至十几年还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种委屈和无法释怀。


知乎上话题: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了?


有个高赞回答:“失去信任”。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答主说自己是单亲家庭,三年级的时候有个同学骂她是拖油瓶,克死了她妈妈之类的话,气不过的她便和同学争执起来。


刚进教室的老师,不问缘由就打电话给双方家长,让他们来学校。


风风火火的父亲一到学校,就打了她一巴掌,根本不理会她的解释:


“是不是你先挑的头?你不惹事别人怎么会欺负你?”


“老师为什么批评你,不批评别人?”


“你平常要是安安分分,同学怎么会来惹你?”


……


无论她怎么解释,父亲都不相信,觉得一定都是她不好,同学才会欺负她。


“父亲的那一巴掌在我心里响了很多年,是我不自信的根源,在那之后我遇到困难也再也不会寻求父亲的帮助,我的心与父亲有了隔阂,满是被冤枉的悲愤与难过,更多的则是对父亲的失望和信任的崩塌。


父亲再也不是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我也再也没有了靠山,所以我学会小心翼翼的讨好所有人。”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孩子的世界是成人搭建的,如果孩子被冤枉,特别是被深爱的父母冤枉,他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对父母不再有信任感,因为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在孩子最需要帮助,最需要信任支持的时刻,如果得到的不是你的帮助与理解,而是不问事由的批判和责骂的话,孩子就会闭上了嘴巴,关上了耳朵。


孩子需要先被父母理解,才会信任父母。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他受到侵害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臂膀,扶持他、给他力量,对他说:“孩子别怕,我相信你。”


如果连这一道防线都没有了,他的天就塌了。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心理学认为,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一直雷厉风行、飒爽自如的马伊琍就是从小生活在父母信任下的孩子。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马伊琍学生时期,有一次父亲去她的学校领取她的学生手册时看到她的思想品德一栏竟然写着“差”,惊讶不已的父亲问老师怎么回事。


老师说是因为马伊琍和多个男生早恋,所以思想品德不好。


父亲不急不恼,平静的要求老师把男孩的名字写下来,但是老师却只写了一个,父亲追问:还有呢?不是说多个吗?


老师听到后气极了,马伊琍的父亲却只是淡淡的说道:我的女儿,我最了解,我不跟你说了,我去找校长说吧。


得知这件事后的马伊琍当下就大哭了,一直隐忍的委屈,因为父亲的信任有了宣泄的底气,一直以来的故作坚强,在那一刻全线崩溃。


知名育儿专家黄静洁在其著作中写到:


“父母对孩子信任度的大小,决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他们会自我修正完善,最后会变得更强大优秀。”


从那以后马伊琍就自己暗下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过界的事。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真正的信任不是罔顾事实无条件信任,而是要学会接纳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愿意把心底的秘密与疑惑告诉你。


当孩子与人发生不愉快时,别急着否定与责骂,盲目做出判断,不要一味护短也不要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


平复自己的心情,安抚孩子的情绪,蹲下来与孩子共情,温和的慢慢引导孩子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说告诉孩子:


“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事,那时候我也可生气了,可是我们还是要解决问题的哦~”


“你现在很生气、很愤怒对不对,愿意和妈妈说说吗?”


弄清楚情况后,也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因为无论这次矛盾是谁的过错,如果这件事没有了解,孩子心理都会一直惴惴不安。


如果是孩子错了,带着孩子主动和对方道歉,回到家后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如果孩子是被冤枉的,请马上出来为他“站台”,还孩子一个清白。


孩子被冤枉偷玩具,母亲教科书式“护娃”:妈妈,谢谢你还我清白

要想得到孩子信任,请在日常育儿生活中,少说“我以为”、“我觉得”,多说一些“我相信”。


无论是非对错,都一定要听完孩子的解释,只有这个孩子才会愿意和你持续沟通。


当你错怪孩子后,请一定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解释你为什么会误会,给孩子做出承诺,得到孩子的原谅,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可以一笑而过,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你的一次伤害,在他的心里可能就是一生的烙印。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要教会孩子。


那就是宽容与原谅。


告诉孩子,人生是无法尽如人意的,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学会谅解。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宽容绝对是有底线的,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


信任是一条风筝线,把父母和孩子紧紧地连在一起,孩子敢于翱翔,是因为知道线的那头永远有给他托底的人。


我们无法陪伴孩走完他一生,也不可能一辈子为他遮挡风雨,但是我们可以聚集能量成为孩子最大的“靠山”,而相信和爱就是最强大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