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1-


直接上图吧——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曾经的网红小马云

大家应该有印象,左边这个小孩,因为酷似马云,曾经红极一时。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前世是兄弟?

这条狗跟周杰伦相比,可谓神形皆备。

根据以上图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①这个小孩长得好像马云。

②这条狗的神情好像周杰伦。

下面问一个“简单”的问题,看完之后先别跑——它表面上是个语文问题,但背后会牵扯出一个有趣的哲学话题。

这个问题是——

分别判断以上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

按照现行比喻理论的判定标准,作比的双方,得互为“异类”——即“相异”,才算是比喻。

根据这个标准,句子①,小孩跟马云,都是“人”,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句子②,狗跟周杰伦,异类相比,是比喻。


-2-


以上几位的模样都有点清奇,接下来我们请美女出场——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青涩班花

③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班花了。

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呢?根据刚才提到的判定标准,同桌和班花,都是人,而且还是同班同性别的“同类”,“铁定”不是比喻了。

那我们再来一句——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西施画像

④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西施了。

这句呢?好像应该是比喻。貌若西施嘛,比了两千多年了。如果不是比喻,古人排着队表示不答应。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班花可能不会答应,她会大吵大闹:凭什么?西施也是人,她们同类相比是比喻,到我这儿就不是比喻了?

有人或许会这么解释:西施这颜值,你班花能比吗?意思是西施的颜值太高了,太“异”于常人了,因此算“异类”。

那我们就把颜值提高点——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无名校花

⑤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校花了。

这个算不算比喻呢?校花嘛,怎么着也是艳压千人,其颜值够“异”常吧。这个,似乎好像还不够。

那我们继续加码——

⑥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港姐了。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最靓港姐……之一吧

这一句算不算比喻?港姐耶!那么多超级富豪的眼神不会都有问题吧。呃……还是不能肯定?

那继续加码——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中国首位世界小姐

⑦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世姐了。

世界小姐啊,这颜值,怎么着跟西施有的一拼吧。

可能还是有人说:西施这个美的高度,不可逾越。但这只是一个心理作用。距离产生美嘛。西施离现在两千多年了,这个距离可够长的了。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西施剧照

其实,我们不必厚古薄今。现在的姑娘,营养好,会护肤,妆扮的技法也已经发展到巧夺天工的地步。单就颜值这项指标,当代花魁跟西施相比,其实应该没有差距了,至少是在一个量级上。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合影杀手张梓琳

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来了:③-⑦句,到底从哪句开始算比喻呢?如果一直到“貌若世姐”都不算比喻的话,那该怎么解释“貌若西施”又是比喻?


-3-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源,还是要回到比喻的“相异”这个前提条件。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相异”?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目前学术界争论比较大,各种解释五花八门,也给语文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碰到类似的比喻句判定问题,要么师生之间吵作一团,要么老师之间各执一词。长期以来,不断有人就这个话题写论文,得了博士学位,或者评上了教授。

你看,我们一路欣赏美女,却不知不觉步入了文艺理论的殿堂,并且还进入很深很深的里间了。

不过也不用后怕。既然已经溜达到这儿了,那就不妨继续往里走,看看博士们研究的问题究竟是啥水平。

其实问题也没有那么复杂。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同类”是相对的,“异类”是绝对的!

我们先降低一下问题的难度,看看一些“同类”相比、比喻成立的简单案例——

⑧这个小伙子性格腼腆,像个大姑娘。

小伙子和大姑娘,大类都是“人”,但在性别这个子类别上是“异类”,这个好理解。不是有“男人和女人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这种极端的说法么?

再来一句娱乐小报常见的报道——

⑨年过六旬的赵雅芝,身材曼妙,宛如少女。

赵雅芝和少女,性别一样,但年龄相差甚远,二者因此也属于“异类”。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不老女神赵雅芝

“年龄”、“性别”等等,都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各种属性,每个属性有各种取值。在特定情况下,“同类”事物的某个属性的“值”跨度大,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这个属性维度上属于“异类”。

什么叫跨度大呢?性别的值只有“男”和“女”,非此即彼,这个跨度好理解。

年龄取值范围比较宽泛,怎样才算“跨度大”?起码得有20岁以上的差距,才能互为“异类”吧。

刚才美女泛滥了,有点审美疲劳。这回我们换一老头,看一个更极端的案例:

⑩老张精神为之一振,彷佛又回到年轻时候。

这个例子,干脆就是自个儿跟自个儿比——现在的老张跟年轻时候的老张相比,是不是比喻呢?凭直觉,应该是。

怎么理解?在时间的维度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互为“异类”。

我们经常听到俗气的电视剧里飘过这样的对白:“你过去认识的那个紫衣,她已经死了。”也是这个意思。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好像是陈玉莲的袁紫衣扮相

是不是很“哲学”?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不是体会更深了?

再看一个例子——

⑪小王大喜过望,好像中了头彩似的。

这个句子,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情绪状态——异常状态跟极端异常状态相比,也算是“异类”相比,属于比喻。

以上分析方法引入了“属性”和“属性值”的概念,对比喻进行了适当的“量化”分析,很多此前纠缠不清的地方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排解掉大部分类似比喻判定的纷争。


-4-


说了这么多,貌似依然无法回答以下这句为什么是比喻的问题——

⑦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西施了。

同桌跟西施,在哪个属性维度上“相异”呢?按照前面的解释,因为西施的颜值实在是太高了,可以搞特殊化。那是不是说,二者在颜值这个维度上“相异”呢?

但是,同桌和西施“相似”,也是在“颜值”这个维度上啊!在同一个比喻句里,同一个属性,不可能既是相似点,又是相异点。

总不能说:她们在颜值“相异”的前提条件下,颜值又“相似”了。

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有点乱了。

别着急。我们前面理出来的分析思路,并没有白费劲。既然不是在“颜值”这个属性上相异,那就再找别的属性吧。

我是这么理解的。在这里,西施已经不是西施了——不是西施本人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美的象征——变成“美神”了。也就是说,西施在这儿已经“成仙”了。“貌若西施”,其实等同于“貌若天仙”。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西施已经变成“美神”了

那么“相异”的属性终于找到了——那就是“物种”!同桌和西施,人跟仙,物种不同,当然互为“异类”了。

不过俗话又说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对美貌的评判,多多少少掺杂着主观因素。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尽可能把主观因素排除掉——

⑫钟南山医术高明,好比当代华佗。

对医术的评判,相对比较客观。人类的医术,毕竟是向前发展的。钟南山的医术,应该超过华佗才对。但是这里的华佗,已经不是真实的华佗了,而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医神,代表着医术最高境界。钟南山作为“人”,是在跟“神”相比,因此是比喻。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大国医钟南山

同理,以下句子都是比喻:

⑬你比诸葛亮还聪明?(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⑭这个人性格莽撞,跟李逵似的。(李逵是“莽撞”的极品)

⑮他双掌一错,立了个门户,有点叶问的意思。(《叶问》系列电影里面,叶问打遍天下无敌手,已经“封神”了)

貌比港姐还不够?美若西施才是喻

叶问已经“封神”了


-5-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同类”相比、比喻成立的几种情况都讲到了。稍微小结一下,有如下几种情况:

  • 与某个“属性值”跨度大的同类相比。如:赵雅芝像少女。
  • 与同类极品相比。如:同桌像西施。
  • 与不同的自己相比。如:老张仿佛回到年轻时候。

为了显得有学术范儿,我给这类比喻取了个名儿,唤做“畸喻”,意思是说事物的某个属性的值发生异常变化时产生的比喻。并且还煞有介事的给出一个定义:

畸喻,是指事物跟某个属性值跨度大的同类或自己相比。

世上很多学问,可不就是这么炮制出来的。

不过,好像还是还是没有正面回答:以下几句,到底从哪句开始算比喻?

③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班花了。

④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校花了。

⑤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港姐了。

⑥我的同桌挺漂亮的,快赶上世姐了。

我的答案是,没有标准答案。什么时候你们的班花,或者校花,或者张梓琳,成为一个传说,成“仙”了,“貌若张梓琳”也就变成比喻了。


全文结束!本文的正经学术题目是——《畸喻:一种“同类”相比的比喻类型》


更多精彩:理可喻超强人文课

探究中文深层奥秘

一窥文艺美学堂奥

文理跨界,纵横恣肆,想象瑰丽

知识密集,奇趣横生,令人震撼

一路上可以启迪智慧、有趣灵魂、遇见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