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天賺1.6億,日薪208萬的鄭爽,扯下了娛樂圈天價片酬的遮羞布

如果跟日韓明星相比,中國的“小鮮肉”賺錢真是太容易了,他們拍一部戲,輕鬆幾千萬元,單集片酬就高達百萬元人民幣。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天價片酬”是怎麼回事。

77天賺1.6億,日薪208萬的鄭爽,扯下了娛樂圈天價片酬的遮羞布

(IC photo / 圖)

傳得沸沸揚揚的鄭爽“陰陽合同”一事,今天鄭爽方面回應了。

鄭爽工作室在其微博發佈消息:稅務部門已經在核實我的合約、個人稅務、一切有關經濟合同,我願意接受並配合一切調查。結果會公佈於眾,感謝大家關注。

此前,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網上反映演藝人員鄭爽涉嫌簽訂“陰陽合同”、拆分收入獲取“天價片酬”、偷逃稅等問題,上海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已予受理,正在依照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調查核實,而北京市廣電局已啟動對相關劇目製作成本及演員片酬比例的調查。

其實早在2017年發佈的《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提到,影視劇裡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前有范冰冰,如今又有鄭爽,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天價片酬還是屢禁不止?跟美劇、日劇、韓劇相比,我們的天價片酬問題在哪?

何為天價片酬

我們經常看到輿論關於天價片酬的批評,但其實很多人對於“天價片酬”之“天價”的指稱一無所知。到底是片酬一千萬元算天價,還是一億元?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

很多報道在痛斥“小鮮肉”高片酬的同時,最喜歡拿的參照對象是日韓明星的片酬。在韓國,極個別的一線韓流明星,像李英愛、全智賢、金秀賢,拍攝電視劇的單集片酬是1億韓元左右,摺合成人民幣60萬元不到,而像我們熟知的玄彬、蘇志燮、趙寅成、李敏鎬等,單集片酬比1億韓元略低。宋仲基拍攝《太陽的後裔》時,單集片酬6000萬韓元,摺合約35萬元人民幣。

至於一些大熱偶像團體的新晉偶像,像陸星材、樸炯植、李俊昊等,其單集片酬一般是1000萬-3000萬韓元,相當於6萬到15萬人民幣。頂級韓流明星出演的韓劇(他們幾乎不會出演那種動輒50集以上的家庭劇),一般集數都是16集,很少超過24集,因此,他們拍攝一部電視劇的片酬所得,一般都是1000萬元以下,韓流小鮮肉拍攝一部電視劇的片酬,常常就幾十萬到百萬人民幣。

日本娛樂圈對於小鮮肉、小花旦更是苛刻得令人驚掉下巴。不久前日本媒體統計了夏季日劇頂級女明星電視劇片酬排行榜,排行榜上排在第一位的新垣結衣,拍電視劇的片酬每集約合10.3萬元人民幣;緊隨其後的深田恭子和真木陽子,每集都是9.8萬;排在第十位的吉岡裡帆,每集片酬才1.2萬元。考慮到日劇的篇幅都很短,頂級女星拍一部劇的毛收入,最多不過一兩百萬,而其他二線明星,甚至10萬元都不到。

因此,如果跟日韓明星相比,中國的“小鮮肉”賺錢真是太容易了,他們拍一部戲,輕鬆幾千萬元,單集片酬就高達百萬元人民幣。就在遏制天價片酬文件公佈的同一天,2017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出爐,排在首位的范冰冰高達年收入3億元,楊洋2.4億元,鹿晗2.1億元,楊穎2億元,吳亦凡1.5億元……

這在日韓娛樂圈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

片酬高不一定不合理

不過,輿論樂於以日韓明星為參照來批評小鮮肉,卻沒有人將小鮮肉與好萊塢的大牌明星進行比較。因為好萊塢一線小鮮肉們的片酬,普遍比中國“小鮮肉”的要高。

早在20年前,明星片酬在中國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時,好萊塢的一線巨星,諸如尼古拉斯·凱奇、金·凱瑞、湯姆·克魯斯、梅爾·吉布森、湯姆·漢克斯等已經邁入了“2000萬美元俱樂部”,他們不僅一部電影的片酬要價2000萬美元以上,而且要求參與電影票房的分紅,少則15%,多則可達20%。比如今年在歐美大熱的《美女與野獸》,全球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主演艾瑪·沃特森的基礎片酬是250萬美元(約人民幣1700餘萬元),在眾多好萊塢一線女星當中,這個數字並不高。但艾瑪與迪尼斯達成了票房分成協議,一旦該片片酬超過《沉睡魔咒》(約7.5億美元)——她將額外獲得1500萬美元的票房分成。這樣一來,艾瑪·沃特森僅憑《美女與野獸》就能夠獲得1750萬美元的片酬(人民幣1.2億元)。而在中國深受觀眾喜歡的《生活大爆炸》,主演謝耳朵的片酬是100萬美元左右一集,不過,美劇一集只有20分鐘。

中國互聯網上總會流傳各種片酬價目表,一線小鮮肉的片酬動輒幾千萬,拍一部戲賺的錢可能就抵得上一家上市公司一年的純利潤。單純以片酬數字來批鬥“小鮮肉”看似很有道理,其實這很有迷惑性。好萊塢明星片酬普遍比中國高,中國普遍比日韓高,這並不是好萊塢或中國的片酬體系出了問題,而是與演藝圈的市場容量成正相關。

進一步解釋說,就像韓國和日本,國土面積小,人口相對較少,他們的影視劇如果沒有走出本土,市場容量也就很小,演員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工作。相較之下,中國近14億人口,這個市場容量就是日韓的好幾倍,好萊塢的市場容量則更大,好萊塢大片都是面向全世界發行。一部電視劇面向5000萬人播出,與面向13億人播出,其成本幾乎是一樣的,但後者的收益顯然要高於前者,明星的片酬所得自然也高於前者。

77天賺1.6億,日薪208萬的鄭爽,扯下了娛樂圈天價片酬的遮羞布

(IC photo / 圖)

問題在於片酬佔比

因此,單純以片酬數字來判定是否是天價片酬,不完全合理。更為合理的評判標準是,明星片酬佔總體制作經費的比重,這個合理的區間是40%以下。

比如好萊塢大片所有演員的片酬可能高達1億美元,但如果該片的總投資為3億美元,那麼這個片酬其實還是處於相對合理的區間,因為明星片酬佔總投資的30%左右。

反之,如果一部影視劇投資僅5千萬元,演員片酬總額就用去3千萬元,那麼演員拿的就是天價片酬,因為片酬已佔了製作費用的50%以上。

美劇、韓劇、日劇在片酬比例的控制上一直非常講究。像一些好萊塢巨星,可能出演一部電影的片酬就高達千萬美元,為了保證製作成本,片方就會採取票房分成的策略,以避免片酬對製作造成擠壓。日劇韓劇更不必說了,在整個生產鏈條中,電視臺、編劇、導演等的話語權往往比明星更大,明星並沒有太大的議價空間。

在中國影視圈,天價片酬之所以備受詬病,根本在於,其往往佔據了整體制作成本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70%、80%。

一旦演員的片酬佔比過高,這部劇基本就毀了。因為一部影視劇,不僅僅只有明星這一環節,還有導演、編劇、攝影、道具、佈景以及特效、宣傳等後期諸多環節,明星片酬佔比高了,意味著這些環節的投入只能不斷壓縮。

編劇一點地位沒有,拿最少的錢,幹最苦逼的活,創新動力不足;劇本完全圍繞明星展開,成了明星的個人秀,邏輯上漏洞百出,經不起任何推敲;特效等後期製作上能省則省,五毛特效成為常態……如此一來,影視製作就陷入了“腦體倒掛”“看明星臉色、為明星打工”的窘境。

可見,天價片酬問題不僅在於“天價”,更在於其不合理的佔比,直接導致了影視生產機制的崩塌,以至於爛劇頻出。出臺文件將“小鮮肉”的片酬降下來只是第一步,要打開這個死結,還需要觀眾、投資者、製片方、電視臺等多方面的共同著力,唯有打破“小鮮肉”崇拜症,讓市場對“小鮮肉”的需求降溫,“以明星為中心”的畸形影視生產機制才會崩塌。

責任編輯:劉韻珊

網絡編輯:柔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