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后原来是这种花,背后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无条件写作日·爱地球专场#

#五一小长假# #无条件写作日# #菏泽头条# #泰山文学# 在我们旗杆张庄,远门的舅奶奶两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牡丹花后原来是这种花,背后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说特殊,老两口是按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来对待的;说不特殊,其实,老两口是有一个儿子的。只是,这个儿子下落不明,村里也只好按没有对待了。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舅奶奶两口大约有七十岁了,住在一个三间青砖瓦屋的小院子里。那个时候,村里大都是三台五阶的土坯腰子墙,浑砖到顶的瓦房非常稀罕。舅奶奶为什么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呢?据说,解放前,当年舅奶奶的娘家有一些钱,嫁给舅爷爷时她还不愿意,但因为当年舅奶奶的父亲因为爱喝酒,在酒桌上和舅爷爷的父亲斗酒,喝醉了,稀里糊涂就答应了舅爷爷父亲的提亲。因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舅奶奶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就这样嫁了过来。后来,她的父亲为了女儿说话硬气,出钱盖起了这座三分多地的小院。而且,当年,她的父亲还在院子里栽了许多花卉,最有名气的,是一棵叫魏紫的牡丹。

牡丹花后原来是这种花,背后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当年的农村,这花是不多见的,只有见多识广的德顺爷知道来历,说:“这是有名的魏紫,是牡丹中的花后,名贵着哩!”后来,舅奶奶有了一个儿子叫秋成,在学堂读书很有出息,考上了县里优级师范学校。解放前的一个春天,他的儿子到县里上学,从此就失踪了,有人说,国民党军抓丁,秋成被抓走了。

从那,舅奶奶几乎哭坏了眼睛,满处托人找儿子,却一直没有音讯,舅奶奶也一直没有生养,就这样和舅爷爷一直两人过日子。土改的时候,舅奶奶一家虽然院子好,但没有土地,划成贫农,院子也没有动。后来,舅爷爷没了,一座小院子里就剩了舅奶奶,她就这样过着平凡的生活。

一般的农家,因为常年干农活的缘故,家庭院落都是乱糟糟的,没有条理,更没有什么养花种草的爱好。但舅奶奶不同,她的院落总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没有乱草烂柴。几只鸡也都被用整齐的木棍圈养起来,不让乱跑。那些院落中的花都被她照顾的很好,尤其是那株魏紫,每当谷雨的时候,总会开出硕大如碗的紫色花朵,重重叠叠、仪态万方。吸引了不少村人来观看。舅奶奶对这株魏紫尤其爱护,专门用竹条围护起来,不让人靠太近。但有一年,舅奶奶却破例了。原因是村里的一个妇女患了妇女病,看中医时,开了几副中药,里面的一昧中药——丹皮,药店里却没有了。舅奶奶听说了以后,二话不说,就找人慢慢挖开了那棵魏紫的根,剥了不少牡丹根皮给那家人送去了。因为舅奶奶的热心,村里的人对她都很尊敬,小孩子也爱到她家去看花、玩耍。小时候,姐姐带着我去到她家里玩,看到舅奶奶坐在一把竹椅子上,在和煦的春光下正拿着一本书在看。“舅奶奶,你还看书呀?”我问。这时,舅奶奶说:“过来,我考考你。”我走到她跟前,舅奶奶指着书上的一行字说:“看看,‘数丛兰杜聊为媵,一片笙歌未是恩。’是什么意思?”我和姐姐都摇头表示不知道。舅奶奶就笑了,但她也不解释,于是,我们知道,舅奶奶是识字的,而且,识字对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非常稀罕的,并且,从舅奶奶拿的线装书来看,她何止是仅仅识字这样简单。几年后,舅奶奶去世了。又过了几年,一个老人在几个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了村里。他就是秋成,当年,他被抓丁去了台湾,两岸开放后,他才有机会回到家乡。

牡丹花后原来是这种花,背后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舅奶奶住过的小院子里,秋成徘徊了许久,最后,他在那株盛开的魏紫前跪了下来,泣不成声,哭得几个孩子谁也拉不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