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企業最核心的事情 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他曾是武漢大學高材生,在互聯網鴻蒙時代,他已經帶領金山闖出一片天,早早實現財富自由。

但是他不甘於此,重新出走創業,新公司的產品成為了性價比的代表之一,顛覆了中國手機生態。

他就是雷軍。

小米創立九年,不忘初心,在雷軍的帶領下,成為了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他究竟如何做到的,和小米一樣,雷軍在公司的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雷軍的創業經驗,無論對於初創企業還是成熟的大公司,都有很大啟示。以下,請欣賞:

雷軍:企業最核心的事情 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封面圖來源於網絡

一位話題性企業家又獲獎了。

在近日舉辦的2019年復旦管理學論壇暨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頒獎典禮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雷軍獲頒“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

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是中國人自己設立的管理學界第一個獎勵基金會。曾經獲獎的人,個個都是精英企業家。2014-2018年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分別是:張瑞敏、馬雲、柳傳志、馬化騰、董明珠。

雷軍說到,小米9年,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其實是:不要過度管理一個創業公司。在摸索簡化管理的這條路上,雷軍著重強調了一個點,就是人才。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最核心的事情,不需要管理的人有三大特質:能力、責任心、自驅力。


雷軍:企業最核心的事情 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圖片來源:雷軍公眾號


一個人奮鬥叫拼搏,一群人奮鬥叫事業


東漢末年,三國亂世。

大街上一個賣草鞋的人,在機緣巧合之中,有了發家的資本,最後成為一代雄主。

他就是劉備。

劉備當時的理想就是匡扶漢室,但是沒有資本的他,什麼也做不成。

不過在關張二人加入後,三個人齊心協力打天下,終於闖出一片事業。此前的桃園三結義,更成為了後世的一段佳話。,

在創業的過程中,三人還遇到了改變他們命運的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滿腔抱負不得施展,四個人聚到一起,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試問如果他們沒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又如何走到一起並肩作戰?

劉備和他的手下,關係最穩固,情感最牢靠,與他們的理想一致,不無關係。

有了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讓理想不是空想,而把夢想做成事業,做成現實。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人心聚了,難關也不可怕。

一群人做一件事,一定要志同道合


所謂志同,就是志向一致;所謂道合,是說我們的路徑、方法一致。

我們組織在一個公司、一個機構合作,如果各自為政,勾心鬥角,結果就一定是內耗,毫無作為。

志同道合的前提,是公司要有自己的志向,規劃。

志向、規劃,就是說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

我是誰是定位的問題,一個公司定位不明確,就沒有辨識度,客戶和員工都很難認清公司;我從哪裡來,是歷史問題,也是我們要去哪裡的依據;我要去哪裡是願景、目標的問題,搞不清楚最終我們到底將成為怎樣的公司,我們的方向,就一定是無頭蒼蠅,亂撞亂竄,各自為政。

一旦公司確定了志向,剩下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和公司目標一致的人。

為什麼很多企業留不住員工,其實就在於人選錯了,沒有選擇正確的志同道合的人。

雷軍:企業最核心的事情 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要創業,先找對的人


志同道合,說來容易,找起來難。

不過,一旦企業找到這樣的人,企業的管理效率就會指數型增長。

就拿此次獲獎的雷軍來說,雷軍在創業初期,對於選人花了非常多的心血。

雷軍說,在小米創辦的第一年,有80%的時間在面試。曾經在尋找一個關鍵技術人員的時候,核心團隊在三個月時間裡面跟他談了十幾次,每一次持續四、五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之久。

有個成語叫三顧茅廬,而在今天,為了招募人才三十次顧茅廬都不為過。

如果企業招不到人才,不是人才不夠,而是企業下的功夫不夠。

那麼如何找到或者說識別出能和企業一起走下去的人呢?我們依然拿小米舉例。

雷軍在創立小米時,拿出了一套利益組合方案:

其一,選擇和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其二,選擇2/3的報酬,然後拿一部分股票;其三,選擇1/3的報酬,然後拿更多的股票。

三種選擇,任君挑選。但是這樣不同的方案,完全把不同類型的員工區分開了。

選擇第一類的員工,與企業是利益共同體,有錢賺就一起走,沒錢就分道揚鑣,這樣的人,最難委以重任。

選擇第二類的員工,與企業是事業共同體,在有一定利益做保障的前提下,願意冒一部分風險和企業共同成長,這樣的人,有當中層的潛質。

選擇第三類的員工,與企業是命運共同體,是企業最夢寐以求的人才,那就是拿自己的全部利益做賭注,和企業共榮辱,同貧富,這樣的人,有成為企業合夥人的資格。


總結


企業招人難,找到合適的人更難。

企業招人首先要從價值觀上選擇,招聘那些願意與公司一同艱苦奮鬥、認同公司使命願景的人來共同成長,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這樣比挖幾個表面看閃亮的空降兵要靠譜得多。

然後,釆取先賺錢後分錢的方式,讓優秀的員工得到更高的收入,固定薪酬不一定高,但可採取期權、利益分成、崗位優化等多種形式的激勵。

爭搶人才的優先級,一定是大於其他任何事的。

畢竟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