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正如二十世紀60年代的“現代情感三部曲”讓安東尼奧尼聲名鵲起一樣,羅西里尼的“戰爭三部曲”也讓其在二戰後的意大利電影界名聲大噪。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正是“戰爭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同時也被視為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1

在觀看電影之前,首先應瞭解一個概念:不設防。

所謂不設防城市就是戰時沒有軍隊防禦和軍事設施的城市

當某個主權國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臨被佔領的危險,這個國家的政府本著人道主義保護市民,並保護城中的文物古蹟不被毀滅,就會宣佈它為不設防城市,命令守軍撤出,自動放棄城市的佔領權,該城奉行不抵抗原則。

二戰時的羅馬就是這樣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二戰結束前夕,德軍佔領了羅馬,並以保護古蹟為名,宣佈羅馬為不設防城市:即不允許意大利人在此城進行軍備,以便德國任意控制。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2

而《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影片,講述的正是1943年至1944年之間,在意大利留下來的部分地下黨員和普通民眾一起,同佔領了他們的國家並肆意妄為的德軍英勇抗爭的故事。

主角是一名地下反抗組織的領袖曼菲蒂,他的掩護身份是工程師,其他角色及事件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人物鋪展開的。

在曼菲蒂被德軍追捕期間,他的朋友弗朗西斯科和未婚妻皮娜為他提供了暫避之所及必要的幫助,另一位天主教神父唐·彼得羅則在曼菲蒂行動受限時作為曼菲蒂與其他游擊隊員的中間聯繫人。

最終,在與德軍的對抗中,皮娜、曼菲蒂、神父都英勇的犧牲了。

這樣的故事情節放在今天來看,可能會比較老套,尤其是我們看過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後,更覺得這部影片無趣且畫質粗糙。

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3

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新現實主義。

簡單的概括就是:新現實主義是現代主義思潮在反法西斯過程中逐漸孕育出來的產物。新現實主義電影主要指1945年~1951年崛起的意大利電影。

二十世紀30~40年代的意大利電影主要有兩種類型:浪漫情節劇和喜劇片,消遣娛樂是當時意大利電影的常態。這與當時的意大利政府為了應對經濟大蕭條而大力扶持電影產業脫不了干係。

一位意大利作家在1930年抱怨道:“為什麼這裡沒有誕生那種由偉大的法西斯革命所啟發的電影?”

的確,消遣電影長期以來遮蔽了很多現實問題,尤其是在那個政局動盪的年代。

在政策的支持下自由發展的意大利電影,促使了一些年輕的、有思想的導演的加入,而這些受現代主義文學、藝術影響的年青一代,開始主張迴歸傳統的意大利地區的自然主義。

同時評論家們也號召導演們

用電影表現普通人實際生活環境中的困苦。而這些富有使命感的評論家後來有很多都親自拿起攝影機當起了導演。

於是,當1945年戰爭結束,意大利的春天到來,各行各業的人都渴望打破舊的方式時,作為一股文化復興和社會變革力量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崛起了

那位意大利作家所期盼的電影由此誕生。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4

1945年戰爭剛剛結束,《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便投入拍攝。事實上,劇本在戰爭期間已經開始構思了。

但是由於戰爭的影響,羅馬這座歷史與藝術之城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曾經一度繁榮的意大利電影工業也受到了重挫,位於羅馬郊區的電影城也遭到了破壞。

沒有經濟支撐,沒有完善的設施,沒有大型的攝影棚,羅西里尼在拍攝之初便遇到了重重困難,就連拍攝用的膠片都是在黑市上買到的。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逼迫下,導演們紛紛扛起攝像機走上了街頭,用最真實的影像記錄下戰後意大利普通民眾的悲慘生活。

而對抵抗的記憶以及一種記錄日常生活的電影中的景象,為新現實主義運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世界電影史》)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5

實景拍攝,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

所以,你能在《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影片中看到如紀錄片風格一般的場景。

為了能更真實、客觀的反映現實,也或許因為找不到更多專業的演員,這部影片除了幾位主角以外,其他全部是非專業演員出演。

這些非專業演員,都是曾經飽受戰爭之苦的普通民眾,他們與納粹的對抗經歷還如同昨日一般歷歷在目。

所以,你能在《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影片中看到最真實的表演,這是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展現出來的真實的表情。

並且你會發現,這部影片很少使用特寫鏡頭,這是由於設施的不完善,使得拍出來的影像粗糙、有顆粒感,特寫鏡頭會更加使影片顯得不夠精緻。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所以導演儘量多的用了中景和遠景,這也正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一個特點。

並且很多場景都是外景,部分內景則是羅西里尼在地下室搭建的攝影棚。

而恰恰是這種粗糙的、具有粒子感的影像,使得影片具有一種新聞片的風格

隨著1948年意大利之春的結束,國家經濟形勢出現好轉,人民的生活也日趨穩定,人們對這種審視和批判現實意義的影片不再給更多的關注,又轉而追捧娛樂性強的好萊塢風格的影片。

於是,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勢頭也隨之越來越弱。

這之後,新現實主義電影慢慢退化、演變出各種類型,安東尼奧尼便是在新現實主義運動後逐漸成長起來的藝術電影的代表。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6

《世界電影史》對《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中皮娜之死做過深度解析,以此來說明新現實主義對戰爭時期的批判性審視。

皮娜是主角曼菲蒂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她與曼菲蒂的交集僅僅是為他提供了躲避的地方。

如果說皮娜是本部影片的女主角,那麼你有見過女主角在影片進行到一大半時突然犧牲的嗎?如果說皮娜不是女主角,但是除了她,還有哪個女人的戲份及其存在的意義能夠與之匹敵的?

更何況,扮演皮娜的演員還是為數不多的職業演員。

在其未婚夫弗朗西斯科為了掩護主角曼菲蒂逃離而被德軍抓捕時,皮娜掙脫了德軍的阻攔追了上去,她一個人奔跑在大街上,一邊喊著未婚夫的名字,一邊情緒激動的追趕汽車。於是,不幸發生了:皮娜中槍倒地。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這一幕應該是影片進行到此最讓人動容的地方。

雖然影片一開始便營造出懸疑的氣氛,但也不乏幽默的喜劇細節,直到我們目睹了作為普通民眾的皮娜因為戰爭而丟失了性命,我們才意識到這場可怕的戰爭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痛苦與災難!

或許我們會覺得皮娜太傻,丈夫被捕,她追上去又有何意義?到最後還不是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但是,《世界電影史》是這樣解釋的:皮娜被殺害暗示著,在現實生活中—恰恰與電影世界相反—好人隨時可能會毫無來由的死去。

在這裡,皮娜已經不再是單單一個人了,她代表的是整個飽受戰爭摧殘的普通民眾,她的激烈的反抗正是被侵佔的羅馬的反抗。

羅西里尼的這種處理手法被後來的戰爭題材電影紛紛效仿。

而結尾的一個場景:以馬爾切洛為代表的小孩們親眼目睹了神父的英勇犧牲後,他們垂著頭,默默的沿著街道返回羅馬這座城市,這一場景被賦予了羅馬的光明未來與希望。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新現實主義沒有任何宣言或計劃,它只是一種對更強烈的現實主義的訴求,以及對當代題材和工人階級生活的強調。

羅西里尼曾說:“對我來說,新現實主義最重要的是從道德立場去看世界,然後才是美學。其開端是道德。”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上映後,羅西里尼說:“當時情形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

而這句話後來即成為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座右銘!

認識大師系列之羅西里尼|新現實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