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在城市呆久了自然會有“走出去”的衝動。北京,一個巨大、競爭得密不透風的都市。您有想過,去一個能放下所有羈絆投身大自然,景色絕美又當天即可返回的好地方嗎?

出了延慶城走國道,我和我的小車一路向北。山路曲折,起初車還蠻多,一路絕塵後,滿眼的綠色從窗前閃到窗後,不久空蕩的山谷裡就只剩我一人了。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這是赤城,屬於河北張家口地界。過了大海坨奔赤城,海拔徒然提升了不少,草與天在透徹的光線下濃豔亮麗,山又陡峭又清脆,打開車門,我一頭鑽進了無人的群山中。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突然想起喬伊斯的小說《都柏林人》,那裡的每一個小人物都包裹著壓抑和陰霾,這些人想掙脫眼前的城市,卻又無奈缺乏打破慣性的勇氣。若干年後,今天的你我都或多或少重複著書中人的命運,畢竟勇敢者常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

幸運的是“理想”有時並不遠,比如此時此刻。

車再往前,一條溪水貼著道旁潺潺長流,越走水流越充沛,在寂靜無聲的山谷裡,它像夥伴伴我同行。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赤城,東臨北京,北靠壩上草原,有“塞外明珠”之稱。明朝時它叫赤城堡,蜿蜒的外長城就在境內。這裡是真正的塞北,我來了才有大大的驚歎,昔日古戰場今天竟落得這般悠然美麗。

由此再往北,過了沽源就到內蒙。也許因為海拔,或者還是更北的塞外,正午太陽照得雖暖,溫度卻並不高,涼爽透力的微風帶著草木鄉野的味道,把我一路飛馳的疲憊一掃而空。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如今,但凡是個景點門票就動輒百元。進去了,看人勝過觀景,購物更是套路多多。我喜歡這樣沒人、景美、又不收門票的偏遠地方。就像那片美麗而孤獨的諾德蘭德森林:

“我沒有憂慮,只是渴望離開這喧鬧的城市,我不知道要去哪兒,反正我要去很遠很遠,也許到非洲,也許到印度,因為我只屬於森林,屬於孤獨。”

雖然詩人的心總難免偏頗和幼稚,但到底世界是個極其複雜的系統,要想看得清楚,有時卻恰恰要站得更遠。

這時候,路邊有幾戶農房,溪流正淌過家門口。幾隻憨頭憨腦的牛低頭吃草,它們溫順打量了我一會兒,又悠然嚼起了草。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很難想象,在五百年前這裡竟是《赤城縣誌》所言:“縱橫所直,皆古戰場也。” 明朝人為了防患蒙古遊牧的入侵把北京以北,延慶周邊佈防得有如銅牆鐵壁。當時人怎會想到那性命攸關的敵樓、軍堡、還有有“山脊高速路”之稱的長城牆,現今已成了“景點”,成了都市人放鬆心情追思懷古的精神符號。

一邊走一邊胡思亂想,地圖上蒙古國南部幾乎都是高山和戈壁,不多的綠洲也集中在北邊的蒙俄邊境。難怪當年一遇蝗災蒙古遊牧就要南下搶掠,搞得明朝庭整天提心吊膽。作為農耕文明的我們,固守家園的一畝三分地,世代相傳,勤勞本分,這才是漢民族的性格啊。

基因的傳承多麼奇妙,比如現在,日頭稍有偏移,我就急切地調轉車頭往家趕,趕著回家吃上那碗老媽疙瘩湯。

避開人流車流,北京人去一個景美無人,不收門票的野地方

其實所謂冒險,所謂“詩與遠方”都是緊張生活的調劑,都市人有幾人能掙脫世俗的名利,樂於清貧堅守自己的方向?

回家之路依舊越過了叢林,溪水,還有一個又一個淺灘。但我的心情全沒了來時的興奮,真應了那句話“人未動心已遠”。可惜我的心,只是提早回到那個擁擠不堪的城市和角力十足的競技場。

人不就是這樣嗎?永遠都在現實與夢想中輾轉騰挪,向前一步又會留戀昨天的風景……

自駕、離開、遙遠的山川,一天之中我已經歷了這些美妙的詞彙。還好生活中還有“遠行”,還好,北京北邊還有那麼多“無人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